澳門變革啟示 香港超越認同危機化解深層矛盾

2014-12-21 15:36

? 人氣

民主派新血避免斷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斷層的民主派人士而言,新加入的以周庭希、蘇家豪為首的年輕人沒有太多機會能夠進入議事廳,兩人都在各自的參選立法會征途上落敗。但他們在等待政治變革的路徑上卻沒有吳國昌那麼有耐心——只是向政府「提提建議」。二零一零年周庭希當選新澳門學社理事長,二零一二年發起網絡平台「澳門良心」。熟悉澳門政治的人知道,澳門的民主派屈指可數三個人吳國昌、區錦新、陳偉智,全部來自於新澳門學社,但新澳門學社並非街頭政治的行動派,以學者知識分子自居的這批五十後政治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更喜歡用漸進的方式在體制內(立法會中)推進政治的改革。

「澳門良心」誕生在這個背景之中,被拒諸於立法會門外,卻在網絡上一呼百應。「我們成立希望決策靈活點,社運更前進。」周庭希說。從人員組織上來看,澳門良心的大部分成員來自新澳門學社,但組織架構上並不相同。

學社共有四十多個成員,每週二晚上八點固定的理事會召開會議,並對外部開放,所有人都可以旁聽。在組織活動和做決策中有固定的程序,這套既定程序在周庭希看來無法迅速回應當下社會反應。

但「澳門良心」不同,這個幾乎以年輕人為主的網絡組織,最小的成員只有十八歲,年紀最大的當屬時任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他們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方式進行交流和決策,包括臉書、whatsapp,或者茶餐廳,坐下來就可以開會做決策。「你有idea,大家認可就可以用澳門良心的名號去做。」蘇家豪說。澳門良心沒有領導者,全部以成員身份自居。

兩年來澳門良心組織多場運動,包括二零一二年的反對巴士加價遊行,最後順利和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對話,要求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下台,落實特區政府高官問責制等等。

「我們希望慢慢啟發澳門人的公民意識,我相信接受程度會慢慢擴大。」蘇家豪認為,民主的形式可以很多元,有學社這種溫和的方式比如開會研討、分析報告,「也可以有人站出來遊行喊口號,有年輕人願意在最前線跟當權者角力」。

澳門親北京的政治文化形成於六十年代的反殖鬥爭成功。一九六六年的「一二三事件」是澳門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由於澳葡政府的腐敗,一宗簡單的學校申請建築執照的衝突,演變為警民衝突,民眾將殖民者在市中心的銅像拉下來,結果十一人被警察殺害,幾十人受傷。後來在廣東當局的強大介入後,殖民政府當局賠償道歉。事件令葡萄牙政府在澳門的管治威信喪失,也導致北京勢力實際上能夠控制澳門,同時令台灣方面在澳門的勢力被完全肅清。當時澳門雖未回歸,但是「愛國愛澳陣營」從此在澳門形成盤根錯節的穩固力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