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白色效應 超越藍綠 面對兩岸關係新局面

2014-12-07 15:46

? 人氣

有一次騎自行車環島旅行時,柯文哲突然領悟「以小事大」的道理。「小國對大陸要清楚擺出姿態,這是我的底線,你就超車就自行繞過去。好像台灣在美、中、日列強之間如何自處?在蘇花公路之山壁懸崖之間就有答案。」選前他接受亞洲週刊訪問表示,自己有基本原則,不會要連結美、日跟對岸搗蛋,但大陸也要尊重他的底線,「我的底線就是民主、法治、自由、人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經有朋友問柯文哲去北京做什麼?「要共產黨對我放心」,回答得很直率。他跟記者解釋這句話是跟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學的。他說:「台灣的政治有三個原則:要美國acceptable,中國 tolerable ,台灣satisfiable(要讓美國接受,中國忍受,台灣滿意),所以我們所作所為、所講的,要在中國的忍耐範圍,要讓它可以接受。」清楚闡明他的兩岸路線。

以柯文哲的聰明才智,他很有機會重塑新市府文化。但缺乏行政資歷,是柯文哲最大罩門。一位國民黨高層表示﹐柯文哲一輩子都在醫院開刀房、急診室﹐他所有的生命經驗都來自白色象牙塔、白色巨塔所發生的故事﹐一群菁英在一個很封閉體系之下所培養出來的人生觀跟價值觀﹐是不是適用治理一個城市?這是一個問號﹐還有待檢驗﹐他當選以後﹐如果犯一些下巴掉出來的錯﹐也不要怪他﹐因為他的成長背景、養成背景跟多數人不一樣。

柯文哲的「素人」魅力猶如當年風靡全台的馬英九,但柯這次得票率比九八年首度參選台北市長的馬還多出五個百分點,票數也多近九萬,時空交錯,一上一下,不勝唏噓。馬二零零八年上台,當年總統大選狂勝對手謝長廷二百多萬票,翌年三合一選舉,十七位縣市長席次中,國民黨囊括十二席,馬聲望如日中天,從中央到地方完全藍色執政,才短短六年,這位當年的人氣王一連串背離民意的決策,遭台灣民眾置疑,民怨越積越深,一場選戰就敗光國民黨家業,淪為第二大黨,全台得票掉到只剩四成。馬英九「輸到只剩總統府」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顧馬英九這六年來,是以三大支柱鞏固政權:兩岸關係、經濟發展、地方派系。但此次選舉將這三大支柱一起打斷,因此挫敗。

國民黨在二零零八年打著「六三三」的旗號,以陳水扁貪腐、搞亂兩岸關係、經濟倒退為理由,一舉推翻綠色執政。但六年之後,經濟表現不如扁時代,雖因和大陸取得妥協,獲得一些「和平紅利」,但遭批評獲利者多為大財團,人民實質薪資倒退至十五年前水準。再加上降低遺產稅、贈與稅,使得有錢人在海外資金湧回,但這些資金並未投入生產事業,反而是炒作房地產。全台各地房地產都有倍數的上漲,房地產上漲又帶動物價上漲,使得年輕人在房價物價漲、薪資跌的雙面夾殺之下,忿忿不平,因為他們發現,其實馬英九「拼經濟」拼的是有錢人的經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