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白色效應 超越藍綠 面對兩岸關係新局面

2014-12-07 15:46

? 人氣

柯文哲勝選。

柯文哲勝選。

台灣選舉颳起白色旋風,無黨籍的台大醫生柯文哲,以超越藍綠的白色為主軸,善用網絡,也重用深藍的謀士操盤,拿下八十五萬高票,狂勝國民黨的連勝文二十五萬票,造成「白色效應」。國民黨只贏得六席,民進黨則拿下十三席,台灣政治版圖首次出現「綠大藍小」的局面;國民黨面對四九年後最大挫敗,預示2016政黨輪替。柯文哲愛讀中共黨史,曾赴大陸十八次,在黃花崗與西柏坡都有深刻反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的台灣選舉颱起了猛烈的「白色旋風」,台大醫院外科醫生柯文哲以超越藍綠的白色為主軸,大勝國民黨的連勝文,形成「白色效應」,而馬英九政府的施政不力更導致國民黨空前慘敗,綠營首次全面超過藍營。

雖然選前各方民調預測選舉結果將對國民黨不利,但國民黨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投票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卻遭到事先無法想像的空前潰敗。全台二十二個縣市,國民黨執政版圖從十五席狂跌剩至六席,民進黨則從六席暴增至十三席,六都僅剩一都,不僅輸掉意料中的台北市和台中市,連選前估計可以大勝的新北市和桃園市都出現逆轉││桃園市敗北,而新北市則是險勝。台灣的政治版圖首次出現「綠大藍小」的局面;國民黨被視為面對四九年敗走大陸後最大挫敗,敲響二零一六總統大選警鐘。

對於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似早有預感,總統府、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其中興寓所早在選前兩天即已架設蛇籠、拒馬,防止逼宮,重演二零零零年藍營支持者逼迫當時國民黨主席李登輝下台歷史,此一自我保護動作道盡了一切。

選舉結果出爐後,馬英九為國民黨敗選鞠躬致歉,但未立刻辭黨主席,行政院長江宜樺和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請辭獲准。經一夜長考後,馬決定以不戀棧態度回應外界壓力,請辭黨主席。

國民黨文宣高層透露,選前幾週,馬幾乎一下班就在台北市輔選連勝文,從陪掃街、助講、主動打電話給里長催票,到參與當地行政區十一場造勢大會,依舊回天乏術。「有哪個縣市,馬跑了十一場?」他激動地說:「如果這樣還要馬負責,我真的要罵王八蛋!」

台灣指標民調總經理戴立安指出,連陣營這次選戰主軸就是要挑起藍綠對立,例如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混蛋說」(罵柯是「混蛋」),以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皇民說」(指柯為「皇民」後裔),引爆全台憤怒,藍軍更不願歸隊,以藍營大票倉大安區為例,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一,創台北市(投票率百分之六十七點九)最低,結果是連營越打針對柯文哲負面的MG149、活摘器官、竊聽等,柯的選票就越集中。

事前曾有分析指出,越高的投票率才有利國民黨,如今的低投票率反映出許多原支持藍營的人不願出來投票,這也許與馬英九取消軍、公、教人士百分之十八的優惠存款利率有關,造成一些藍營鐵票不滿。馬英九上任六年多來,想取悅所有人但結果是什麼人都取悅不到。

經過台北市長一役,標示出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時代來臨,他超越藍綠的訴求掀起一股秋風掃落葉的「白色效應」,台灣從北到南都在談柯文哲,好像這場選舉只有他一個候選人,相較之下,其他縣市的選情並未引起太多關注。這次八十五萬餘票將成為他施政的最大動力,他開放、參與、透明的路線引領風潮,得到各方肯定,不斷衝高人氣。

「白色效應」最令人動容的是政治捐款達標後,主動宣佈關閉捐款帳戶,因為候選人無不希望捐款多多益善,柯卻逆勢操作,怕捐款太多。事實上,他不插旗、不印傳單、不派宣傳車等,用最精簡的方式打選戰,選後二天立刻就公布競選經費明細,細目連大蒜八十元新台幣(約二點六美元)都列入。這種透明、陽春的選舉手法,一舉顛覆比誰撒錢多的選舉文化,樹立起新的標竿,選舉不再是有錢人的金錢遊戲,而是充分發揮網絡力量,勢將逼使政治人物起而效尤。

柯文哲掀起的白色效應並非空談,他超越藍綠的用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選前他邀新黨出身的姚立明出任競選總幹事,選後他最先公布的副市長鄧家基亦是出身藍營,都和他沒有淵源。

柯文哲勝選的第一功臣姚立明,是電視名嘴,也是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原先跟柯文哲並無交集,因緣際會讓他們打破藍綠藩籬。他本來只是受邀幫柯文哲上「地方自治」的課,兩人分享彼此的家庭背景,一藍一綠,柯說了一句話讓他感動:「我是二二八的受難者的家屬,你是外省家庭,你的太太也是外省家庭,眷村長大的。」柯文哲說:「我被認為是深綠,你被認為是深藍。我們倆只要站在一起,可以理性的交談,可以合作。全台北的市民都知道,藍綠就可以和解,對不對?」

過去柯文哲常去大陸訪問,一趟黃花崗之行幾乎改變了他一生。他的幕僚、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轉述柯的話說:「當我走下(黃花崗)台階,撫摸著每塊磚石,心裏想著一個問題。一百年前的那個晚上,中國最頂尖的知識分子用什麼心態出發的?幾百個人拿著短槍進攻十幾萬人的兩廣總督署,不可能會成功的。人因有夢想而偉大!」

柯文哲甚至到過中共聖地延安和河北西柏坡,並於選前在他的競選總幹事姚立明喊出「八十萬票」說後,即引用毛澤東的「兩個務必」,告誡自己人「務必保持謙虛謹慎、務必保持艱苦奮鬥」。

多數專家都同意「柯文哲效應」不僅使白色的無黨籍候選人出掌台北,也成為民進黨大勝的主要關鍵,刺激民進黨在台北市市議員二十七席全上,也催出全台各地原本投票低落的年輕族群,而這些族群大部分不支持國民黨。

台灣智庫十二月二日發布最新民調,六成三民眾表示未來會考慮支持兩大政黨以外的候選人。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徐永明指出,這次選戰火車頭是柯文哲,他所標舉的在野大聯盟倡言開放、參與,推倒意識形態高牆,讓厭倦藍綠對立的年輕人的聲音出得來。

從太陽花學運之後,國民黨即與年輕世代脫節,比較連勝文和柯文哲的場子,前者多是五、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後者絕大多數是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一位親綠人士指出,國民黨似乎已經與年輕世代斷層,甚至有可能失去年輕人的支持,它不了解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好像也不想去了解。

五十五歲的柯文哲成為台灣社會新寵兒,柯迷不由自主的造神運動在他投入參選後就已經展開,網上一有對他任何質疑,必有網民出面破解,或者厲聲撻伐,不容對他有任何質疑或批評,有網民留言「現在好羨慕台北人有柯P這樣的候選人」,另一個網友則說「我也想要台中有柯P」,似乎已經將柯P神化。前副總統呂秀蓮十一月三十日受訪時說,「有人超越藍綠,集體被造神,大家也都看出來」。

但柯文哲在台北市的勝利,並不代表民進黨的勝利,兩者絕不能劃上等號,若仔細觀察二十二日柯所舉辦的「愛擁抱台北彩色嘉年華」大遊行,便可發現這群洋溢歡樂、清純氣息的民眾,正是不藍不綠的中間選民,不是那些經常被藍綠動員上街、貼著藍綠標籤的支持者,現場也看不到綠旗飄揚。但由於市政需要民進黨助拳,柯與民進黨未來將呈現既聯合又競爭的關係。

去年從士兵洪仲丘在軍中遭虐致死事件掀起「白衫軍運動」以後,網路世代崛起,緊接著太陽花學運又催出年輕世代對反中、貧富差距的憂慮,而這些不滿情緒都在這一年爆發,而每一個不滿因素都可以清楚對應在連勝文身上,換言之,連聚合了各種對他不利的因素,敗選實是意料中事。

連勝文跟大陸的關係要比柯文哲好得多,今年二月,柯原有廈門大學演講,疑因政治因素取消,大陸顯然在暗助連勝文,但並未發揮多大效果,選前大陸方面認知到連大勢已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還對柯喊話,若柯當選,盼能認同九二共識,頗有施壓意味。

但柯硬是讓大陸碰了個軟釘子,他自認自己很務實,但始終對什麼是九二共識的真正內涵有所疑慮:「內容究竟是什麼?」他重申,至少在這一刻這一秒,中華民國是他的底線。但當時沒有人接著問他:「那你的上限是什麼?」

反對妖魔化中國大陸

對於要如何與對岸互動,柯文哲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他說,曾去過大陸十八次,愛讀中共黨史,對大陸有一定的了解,認為大陸很快會變成世界第一的經濟體,又處在台灣旁邊,無論台灣喜不喜歡,大陸都是必須交流面對的問題。

選前柯文哲接受亞洲週刊訪問表示,他曾問一個民進黨天王有沒有去過大陸?「不要去!」一句話就講完了。他說:「一個政治人物這樣的態度怎麼是對的呢?我們不需要把對手妖魔化,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你不跟它接觸,怎麼知道它在想什麼,所以你要知道中國大陸大概長什麼樣子,老百姓在想什麼,它對我們是潛在的威脅,對我們不懷好意,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要理它。」

有一次騎自行車環島旅行時,柯文哲突然領悟「以小事大」的道理。「小國對大陸要清楚擺出姿態,這是我的底線,你就超車就自行繞過去。好像台灣在美、中、日列強之間如何自處?在蘇花公路之山壁懸崖之間就有答案。」選前他接受亞洲週刊訪問表示,自己有基本原則,不會要連結美、日跟對岸搗蛋,但大陸也要尊重他的底線,「我的底線就是民主、法治、自由、人權」。

曾經有朋友問柯文哲去北京做什麼?「要共產黨對我放心」,回答得很直率。他跟記者解釋這句話是跟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學的。他說:「台灣的政治有三個原則:要美國acceptable,中國 tolerable ,台灣satisfiable(要讓美國接受,中國忍受,台灣滿意),所以我們所作所為、所講的,要在中國的忍耐範圍,要讓它可以接受。」清楚闡明他的兩岸路線。

以柯文哲的聰明才智,他很有機會重塑新市府文化。但缺乏行政資歷,是柯文哲最大罩門。一位國民黨高層表示﹐柯文哲一輩子都在醫院開刀房、急診室﹐他所有的生命經驗都來自白色象牙塔、白色巨塔所發生的故事﹐一群菁英在一個很封閉體系之下所培養出來的人生觀跟價值觀﹐是不是適用治理一個城市?這是一個問號﹐還有待檢驗﹐他當選以後﹐如果犯一些下巴掉出來的錯﹐也不要怪他﹐因為他的成長背景、養成背景跟多數人不一樣。

柯文哲的「素人」魅力猶如當年風靡全台的馬英九,但柯這次得票率比九八年首度參選台北市長的馬還多出五個百分點,票數也多近九萬,時空交錯,一上一下,不勝唏噓。馬二零零八年上台,當年總統大選狂勝對手謝長廷二百多萬票,翌年三合一選舉,十七位縣市長席次中,國民黨囊括十二席,馬聲望如日中天,從中央到地方完全藍色執政,才短短六年,這位當年的人氣王一連串背離民意的決策,遭台灣民眾置疑,民怨越積越深,一場選戰就敗光國民黨家業,淪為第二大黨,全台得票掉到只剩四成。馬英九「輸到只剩總統府」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顧馬英九這六年來,是以三大支柱鞏固政權:兩岸關係、經濟發展、地方派系。但此次選舉將這三大支柱一起打斷,因此挫敗。

國民黨在二零零八年打著「六三三」的旗號,以陳水扁貪腐、搞亂兩岸關係、經濟倒退為理由,一舉推翻綠色執政。但六年之後,經濟表現不如扁時代,雖因和大陸取得妥協,獲得一些「和平紅利」,但遭批評獲利者多為大財團,人民實質薪資倒退至十五年前水準。再加上降低遺產稅、贈與稅,使得有錢人在海外資金湧回,但這些資金並未投入生產事業,反而是炒作房地產。全台各地房地產都有倍數的上漲,房地產上漲又帶動物價上漲,使得年輕人在房價物價漲、薪資跌的雙面夾殺之下,忿忿不平,因為他們發現,其實馬英九「拼經濟」拼的是有錢人的經濟。

在兩岸關係上,雖然雙方直航受到民間的歡迎,但綠營的論述也有廣大的空間,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未再使用武力恫嚇,但是對於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並未鬆手。台灣人認為馬英九對大陸低聲下氣,有失尊嚴;綠營並指責服貿的黑箱作業,不斷質疑馬英九會出賣台灣。太陽花學運引爆了這個憂慮,卻也隱藏了不少台獨主張。但學運也激發年輕人站出來關心政治,在幾個月之後,這股熱潮更化為一張張選票。

這些年輕人的選票相當程度改變了選舉文化。例如傳統的造勢、廣告宣傳、買票等等方法不再產生關鍵作用,而網路傳播變成決定性的關鍵。這也導致國民黨基層最重要的力量│地方派系慘遭滑鐵盧。

國民黨地方派系崩潰

國民黨這次在各縣市大敗,除了百里侯被拿下之外,最嚴重的是地方派系在縣議員選舉也潰敗。這使得國民黨命脈被相當程度的斬斷。以往國民黨派系靠著地方政府預算的利益均霑和買票文化存活,這次潰敗,將使其勢力式微,連帶也影響國民黨的存亡。

以雲林為例,地方派系張派的張麗善輸掉縣長,其兄張派領導人張榮味就宣布,原擔任立委的女兒張嘉郡也不再參選下一屆立委,形同張派退出政壇。

國民黨的三大支柱搖搖欲墜,看起來前途無亮。去年十一月國民黨修改黨章確認總統「當然」兼任黨主席,讓馬穩坐黨主席直到二零一六年總統卸任為止,外界認為這是為規避今年選舉失利下台,預防反馬勢力逼宮,因此馬英九請辭後,相關黨章修正,包括召開臨時全國黨代表大會,重新選舉黨主席,預料會引起一場黨內鬥爭。目前一般認為,副總統吳敦義和新北市長朱立倫是新主席呼聲較高人選,朱人氣略勝,但這次選舉只贏對手游錫堃二萬四千多票,贏得難看,在總統之路跌了一大跤。吳敦義聲明不會參選黨主席,只願暫代黨主席三個月到新主席選出為止;朱則表示「不會逃避責任」。

後馬時代的搶位已經展開。在敗選當天,身兼國民黨副主席的台北市長郝龍斌率先請辭,外界認為這是在逼馬辭黨主席,兩天後,身為第一副主席的吳敦義也跟進,並強調他非「以退為進」,朱立倫對郝吳先後表態很不以為然,二日受訪時炮口對準郝吳,指黨主席請辭,七位副主席就該一併請辭,沒有「個別辭職」的問題。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在台北市長選舉以二十五萬票的差距敗北,外界認為「大連艦隊」沉沒,連勝文輸得難堪,也連帶重創連家在大陸的份量,連戰過去訪問大陸,都被北京高層奉為上賓,即使他已無官銜,仍視之為國民黨最高代表,「連胡會」、「連習會」等一再掀起話題,大陸官員來台,都會跟連戰拜碼頭,台灣重要企業要跟北京高層攀上關係,也都透過連戰牽線,現在連家失勢,大陸是否不再像過去尊連,受各方關注。

連戰選後說,「這次國民黨失敗,馬英九應負最大責任」,將責任推給馬英九。連戰在黨內的人脈很廣,又擁有豐沛金脈,他是否可能捲土重來,回頭掌握黨機器?

在立法院方面,雖然國民黨委員仍佔有多數席次,但二零一六立委選舉將和總統大選一併舉行。從此次選舉結果來看,如果國民黨要強行通過服貿等爭議性法案,將會引起民意再次反彈,現任立委不會做這種自殺行為。因此在院長王金平的協調之下,朝野將只可能通過較無爭議性的法案。

由於目前的行政院長提名不需經過立法院的通過,可說是毫無民意基礎,只是總統的執行長。在馬英九已然跛腳的情況之下,新的行政院長也形同「看守內閣」,無力執行重大政策,所以換誰來做都很吃力。目前確定由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組閣。

本來行政院長選擇應該和新的黨主席一併考慮,但主席選舉可能在幾個月之後,馬英九指定的閣揆如不能和新主席配合,可能又要引發一次政壇大地震,對國民黨來說會是雪上加霜。

對民進黨來說,主席蔡英文在此次大選中全力輔選,尤其在中部地區著力更深,也取得空前輝煌的戰果,因此黨內已無人能攖其鋒,她參加二零一六總統大選的門票已經到手。雖說台灣選舉有所謂鐘擺效應,就是這次選贏的政黨通常會在下次選舉中嚐到敗績,但有人認為距離總統大選只剩一年二個月,間隔時間太短,鐘擺尚未擺到底,國民黨要從事的改革,短期內很難見成效,所以蔡有很大機會當選下任總統。

蔡英文會採用影子內閣

綠營人士指出,蔡英文應會採用影子內閣的方式,廣納民意,形成二零一六的選舉政策。再透過民進黨縣市長會議就重要政策,如財政劃分等議題,給行政院施加壓力。

但民進黨將來面臨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財富重分配的問題,二是兩岸政策。

以《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書在全球帶動風潮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日前來台,看到人民薪資這麼低,驚呼:「你們的GDP哪裏去了?」這句話一語道破台灣人的疑惑。這次選舉結果顯示,人民強烈要求經濟發展的成果共享。但民進黨是否有魄力提出對富人加稅、要求企業提高薪資等,正考驗蔡英文的智慧。

民進黨贏了這次地方選舉,二零一六看似勝券在握。但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提醒民進黨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不代表二零一六總統大選就高枕無憂,因為地方選舉不涉及兩岸因素,總統大選中的兩岸議題,仍然是民進黨最大的挑戰。」

蔡英文對「九二共識」是否接受?對服貿、貨貿將採取何種態度?對台獨問題的處理,在在都不是容易應付的問題。前述綠營人士指出,不僅要小心處理,而且要盡早處理,否則到選前又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外國媒體紛紛將這次大選視為台灣人對國共兩黨的兩岸政策的否定。但兩岸直航其實在台灣是深得民心,而經濟上北京與韓國的貿易與免稅協定,也讓台灣商界和精英階層憂心。台灣社會正面對經濟上要和中國大陸加強關係的強大需要,但政治上也受到越來越強大的分離主義的氛圍所左右,形成了政經矛盾的格局。

隨著兩岸三地交流越來越緊密,政治事件也會互相影響。太陽花學運影響了香港「佔中行動」,北京對佔中行動的強勢反應,是否又回頭影響了台灣的選舉,選舉結果又鼓舞了香港佔中更趨激進化?兩岸三地政治的微妙互動,正受到全球矚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