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答毛升》國民黨節節敗退,蔣介石丟掉中國原因已有定論

2021-08-15 07:10

? 人氣

答:歷史論述,作者史觀容或自有主見,但史料運用,必須客觀,不容任意加減。我與共同作者廖彥博先生著手撰寫《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我們追求最高的目的是寫一部「信史」,讓可靠的史料說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人子,可能會引起讀者「為尊者諱」的疑慮,但從兒子的眼光為父親立傳,也有其無法超越的優點,因為兒子對父親的為人處世了解最清楚、最深刻。我對父親白崇禧將軍的評價:我從不懷疑他是一位愛國家、愛民族的傑出軍事戰略家。

20201027-1948年12月30日白崇禧發給蔣介石的「亥全電」 此兩封電報當中,暗示要蔣下野,美援才會來。(廖彥博提供)
1948年12月30日白崇禧發給蔣介石的「亥全電」 此兩封電報當中,暗示要蔣下野,美援才會來。(廖彥博提供)

6、這部傳記,利用了甚麼新史料?

答:我與共同作者廖彥博先生花了6年時間在兩岸、美國各方面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共60萬字,其中比較重要新面世解謎的有:《蔣介石日記》、《吳忠信日記》、《徐永昌日記》、《陳誠日記》、《錢大鈞日記》、《黃旭初日記》、《黃旭初回憶錄》。

7、台兒莊大戰爆發後,白崇禧在戰術上採取陣地戰、游擊戰、運動戰緊密結合的方針,從而取得台兒莊戰役的偉大勝利。這是他個人的軍事決策,還是如程思遠所指出,是因為周恩來的建議?

答:程思遠所著之《白崇禧傳》,因在大陸出版,很多看法,順應官方。抗戰期間白崇禧指揮台兒莊大捷,不可能是聽從周恩來的指示。白崇禧本身是傑出戰略家,與日軍作戰,自有自己一套戰略看法,台兒莊之役,並沒有共軍參與。

8、白崇禧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後來成為對日作戰的指導方針。白崇禧的觀點是受到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影響嗎?

答:抗戰時期,1938年軍事委員會在武漢開軍事會議,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提出抗日大戰略:「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與日軍作持久戰。此套戰略為軍委會採用,遂成抗日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據父親白崇禧將軍口述,他想出這套抗日戰略是受了拿破崙侵俄戰爭的啟發。國軍與當年俄軍的處境相似,面對強敵,無法正面作戰,只有利用國家廣大的空間,將敵軍引向內陸,延長敵軍的補給線,對敵軍作持久戰,將敵人拖垮。據大陸學者楊天石等人研究,白崇禧提出這套戰略比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要早幾個月,二者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9、學界一般認為,蔣介石下野3次,都是桂系逼宮所致,這也是蔣介石的說法。您同意嗎?

答:論者常謂蔣介石3次下野都是桂系逼宮所致,這個說法誇大不實,事實上,蔣介石每次下野前提都因大環境情勢所逼。

北伐期間,1927年,寧漢分裂,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反蔣,如果蔣介石不下野,漢口唐生智、張發奎等將領便要對南京蔣介石用兵,北伐大業將陷危境,蔣介石逼不得已,乃第1次下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並未主動逼蔣下台,但的確反對蔣介石與武漢開戰,因孫傳芳大軍虎視眈眈,隨時反撲南京,蔣介石因此與桂系生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