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東奧的另類省思─運動員職業化?行不通的!

2021-08-04 05:50

? 人氣

台灣職棒賽事平均每10人才有1人1年看1場

前述網紅端出美國的職籃職棒和英國的職業足球當作成功範例,但以我們歷史最悠久的職業運動聯盟中華職棒來看,30多年來的最高成就是一年吸引165萬球迷入場──以1500萬成年人口計算,將近每10個人才有一個人會在一年數百場賽事當中挑選一場購票觀賞,這是多麼悽慘的數字,而這還是我們的「國球」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雖然在東奧賽事當中,羽球男雙、體操鞍馬、羽球女單三場賽事,刷新國內電視台有史以來轉播奧運比賽的收視率紀錄,業者甚至估計小戴(戴資穎)的金牌戰吸引了全台四分之一的民眾觀看,但這並不表示羽球和體操具有組織職業聯盟的潛力。

在熱烈狂躁的國家意識消失之後,羽球還是偶一為之的休閒活動,體操還是極少數人展現身體控制能力的高難度運動,民眾不會擴大參與,更不會期待有持續的賽事可以觀賞。

最後,即使某項運動成功的組織職業聯盟,對於照顧運動員又能夠產生多少效益呢?媒體記者應該去採訪職棒和職籃兩大聯盟,看看他們近年來每年透過選秀和直接招募晉用多少新人。我的估計是勉強達到兩位數,依據則是球員年齡和隊員人數──這兩種運動大致可以打10到15年,以每隊人數二十幾人估計,每年頂多需要一兩位新血!問題是,光是各大學的棒球代表隊就超過千人,如果每位隊員都以職棒為目標,這道窄門必定會狹窄到難以想像的程度。

2021年8月3日,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桌球選手林昀儒出賽,對戰德國隊(AP)
東奧激起國人的運動熱。圖為2021年8月3日,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桌球選手林昀儒出賽,對戰德國隊。(資料照,美聯社)

附帶一提,局外人根據美國大聯盟的經驗而提出的評論或建議,其實除了譁眾取寵之外都毫無意義。中華職棒的主事者不是笨蛋,在創設聯盟之前或面臨困境之際,不可能不向大聯盟取經,因此哪些措施可以參考,哪些措施只會徒勞無功,他們必定心裏有數。國情有別,端出他們評估甚至實驗過的方案,只會突顯出自己是在「外行充內行」。

運動員職業化當然還有其他問題,但我覺得上述討論就已經夠了,接下來用洪雪珍女士在台灣雅虎的專欄中所言作為小結:要不要讓孩子走體育選手這條路?和演藝人員或藝術家一樣,運動員太難出頭、太難營生、且太難轉業,多數人其實是趴倒在夢想這條路上,隨後在想要轉職時四處碰壁甚至窮困潦倒,而即使成功也可能走上揮霍無度等失敗的人生。

運動員區分為兩大類

標題的「職業化」一詞是指,不論所從事的運動項目是否存在職業聯盟或其他職業運動組織,運動員一開始就打算「靠運動吃飯」。實際上,我們老早就把運動員區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把某項運動當作休閒健身活動的運動員,其二是表面上至少會先嘗試靠運動吃飯的族群,反映在大學運動會賽事上,就成為「一般組」和「公開組」這兩種賽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