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勞基法如「西西弗斯困局」 乾脆廢除

2018-01-17 05:30

? 人氣

勞基法三讀通過,立法院如臨大敵。(蘇仲泓攝)

勞基法三讀通過,立法院如臨大敵。(蘇仲泓攝)

「西西弗斯」(Sisyphean)出自希臘神話。故事裡,西西弗斯因為欺騙眾神,而被懲罰將巨石推上山頂。但不論推到哪裡,只要稍作休息,巨石又會從他眼前滾回山下。西西弗斯只能一再地推著巨石上山,永無止盡地重複下去。而Sisyphean一詞,在英文原意裡,指的是「永無盡頭」或「徒勞無功」。紛擾台灣社會多時的「一例一休」、「七休一」、「加班補休計算」等勞基法修正案,修法後不到一年,又再度修法回到原點,宛如西西弗斯故事翻版,如出一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有許多來自勞團及網路上的不同意見,行政院長賴清德及民進黨主導的立法院仍堅持第二次修法,其目的是調整第一次修法的多項法條。原因是社會對第一次修法的反應褒貶不一,而此事也對民進黨造成傷害,導致政黨滿意度一路下滑。有趣的是,兩次主導修法的都是民進黨。

時間回到2016年1月,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副總統暨第九屆立委選舉,民進黨不僅贏得總統大選,還在113席立委中拿到五分之三的68席,創下史上最大勝利,一時之間風光無比。

約莫5、6月起,民進黨開啟第一次勞基法修法,包括「一例一休」、「七休一」、「特休假計算」等多項修正案,陸續被提出並送到立法院審查,這是民進黨選舉支票的兌現,卻也是民進黨災難的開始。

從7、8月起,民眾對民進黨的支持度急轉直下,這當中的加減分,或許也和同時進行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年金改革、不當黨產條例等法案有關。但恐怕沒有人會否定,造成民進黨最大影響的仍是勞基法修法爭議。

第一次修法期間,為了和執政黨做出區隔,在野黨們各自提出修法版本,於是在各黨競相加碼,及勞團、學者透過抗議、媒體投書喊話之下,最終產生一部被許多人認為是四不像的勞基法。有些民進黨立委宣稱這部勞基法不是當初的本意,但多數人民認為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理所當然必須承擔所有結果。無論如何,這部勞基法通過了,並於2017年1月1日開始施行。

民進黨原本預期在新勞基法上路後,支持度就算不回升也能逐漸穩住,但結果卻不是這麼回事。黨籍民代陸續傳回在地選民的意見反映,並出現極度焦慮感。但黨內仍有一派人士認為,剛開始施行新法總要有適應期,仍需觀察一段時間。然而民進黨支持度卻遲遲不見好轉。

2017年9月,行政院長林全下台,由賴清德接任閣揆。不同於學者背景的林全,選舉出身的賴清德醫師一上任即展現敏銳的政治嗅覺,宣布將處理包含「加班費補休計算」、「七休一」等多項民進黨所提的第一次勞基法修正案。並在11月拍板二次修正案內容。這次的修法是因為行政院認為第一次修法導致勞基法過於僵化,再次修法將會因應現實狀況釋出彈性。

儘管仍有批評,但透過民調得知,多數民眾期待勞基法重新調整。在部分學者、勞團、在野黨立委及網路音量的抗議下,最終第二次的修法通過了。雖然還是有些許反對聲浪,但至少從上街頭抗議的民眾數量看來,民進黨在勞基法這項議題暫時止住了血。

回過頭來檢視勞基法的兩次修法,民進黨第一次宣稱將讓勞工避免過勞、縮短工時、增加休假天數。第二次宣稱將在不影響現有的勞動權益下增加彈性。但不論怎麼修大家都有意見,那麼勞基法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中華民國勞基法的前身─工廠法

工廠法制定於民國18年,那個年代對於產業類型和分類,遠不如現在這麼多樣性與複雜,當時主要是以輕工業、製造業為主。而這兩種產業一般來說需要透過操作機具從事生產,因此需要場地,集中器材及原物料,並安排人員操作器材管理生產線,對於工廠工人的管理及相關規定的法律由此應運而生。而工廠法只修正過兩次,最近一次是在民國64年。隨著時代變遷,更多的產業類別出現。因此在民國73年7月19日,勞基法誕生,但仔細端倪其法條內容,事實上並沒有脫離工廠法的思維與範疇。像是「七休一」就是從工廠法第十五條而來,「特休假」則是沿用工廠法第十七條。

勞基法前身是「工廠法」,但已經不符合現代產業的變遷和需求。(來源:加工出口區四十周年特展官網)
勞基法前身是「工廠法」,但已經不符合現代產業的變遷和需求。(來源:加工出口區四十周年特展官網)

台灣不分資方勞方早已習慣包裝為勞基法的工廠法,卻忘了自己並不在工廠工作

過去電腦是稀奇罕見的電子產品,民國73年勞基法誕生,那是一個連倚天中文系統都還沒有現世的年代(第一代倚天中文系統出現於民國76年)。三十多年來,電腦早已成為人類在生活或工作上不可或缺的產品,與當年相比,現今的產業類型與科技早已變化萬千。台灣以前可能是製造業的工作最多,但現在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讓來台投資企業都驚呆了

對於以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績效評核指標)評定員工的外國企業,中華民國勞基法第三十條規定「雇主應置備勞工出勤紀錄,並保存五年。」這樣的規範實在讓外商很困擾。現在很多產業只看KPI,根本不在乎工作時數,甚至只要能完成工作任務,就算不進辦公室在家工作也無所謂。因此公司內部當然也不需要準備出勤紀錄,要求這類企業準備出勤紀錄,對他們來說實在不知如何是好。然而,若沒有準備,一旦有人檢舉,又會被開罰。很多上過太空的外國企業,看到台灣還在殺豬公的法令,不嚇死也笑死。在這樣的法律下,政府又要如何吸引外商投資台灣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勞基法若不鬆綁,勞工問題恐如西西弗斯式般,問題不斷重演

民國73年勞基法訂定時,台灣尚處於戒嚴狀態,民眾尚未從緊繃的社會氛圍解放出來。隨著黨禁、報禁的解除,言論自由、著作自由開放。人民以一步一步走向自由民主的道路。然而時至今日,勞基法卻顯得異類,假保護勞動權益之名,透過法律,如同緊箍咒一般,掐住人民選擇工作內容的自由權。有些勞工存有失敗主義心理,仍然相信唯有透過法律限制才能保障勞工,使之在勞資談判中不致落入下風。然隨著時代更迭,追求工作自由權的人民相信在未來將會更多,總有一天勞基法會被終止。但在那一天的到來前,不論執政者是何黨何派,在勞工問題上,恐怕都將面臨西西弗斯式的劇本不斷上演。

*作者曾任台北市議員助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