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學家皮克迪爆紅美國

2014-05-01 23:43

? 人氣

法國經濟學家皮克迪。

法國經濟學家皮克迪。

皮克迪巨著《二十一世紀的資本》在美國引發熱烈反響。皮氏研究兩個世紀稅收與財富分配,指出收入不平等造成貧富懸殊,損害民主;他主張徵收富人稅,越富徵越多,甚獲美國自由派學者和奧巴馬政府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學術界和讀書界已多年未出現「重量級」兼「明星級」的學者作家,今年四十二歲(五月七日四十三歲生日)的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所推出的近七百頁巨著《二十一世紀的資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最近在美國學術界、書評界和政經界引發熱烈反響,《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連日大幅報道皮克迪其人其事,《紐時》本身的左、右派專欄作家並在同日發表立場相異的專欄,而成為該報報史上所難得一見的盛況。

長相不俗的皮克迪(一九七一年生)已婚,有三個女兒(長女十六歲),是個「神童型」的學者,十八歲進大學,二十二歲即獲法國經濟學院和倫敦政經學院雙博士學位。在素負盛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當了兩年助理教授後,在柏克萊加州大學駐足半年即返回法國經濟學院任教,政治立場傾向於法國社會黨。皮氏的博士論文以財富的再分配為題材。他在麻省理工教兩年書的感觸是,美國學界過度注重經濟理論的研究,而忽視蒐集收入與財富累積的史料。皮氏花了十五年的時間,用心搜羅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歐洲國家的收入與納稅材料,撰寫《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他說,馬克思當年撰寫《資本論》(一八六七年出版)時,即犯了沒有蒐集一般平民的收入與財富分配材料的錯誤,否則《資本論》會更完美、更有說服力。

英譯本已賣到第六版

皮克迪的法文版《二十一世紀的資本》去年出版,亞瑟.戈哈默爾(Arthur Goldhammer)英譯後,由哈佛大學出版。英譯本尚未出版時,即已轟動美國學界,而頻頻向哈佛大學出版社打聽何時出版,逼得哈佛提早在今年二月出版。不到兩個月,即售出近五萬冊。亞馬遜網絡書店並向讀者致歉,暫時買不到書。據哈佛出版社說,《二十一世紀的資本》在英、美和印度已賣到六刷!皮氏在圖書館和檔案館潛心研究十九和二十世紀歐洲(以英、法為主)的稅收與財富分配,材料枯燥乏味,但皮氏在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收入不平等,差距太大,造成富者益富、貧者越貧的情況,而這種現象在二十一世紀,更形嚴重。因此,皮氏主張徵收富人稅,越富徵越多,最多可徵百分之八十的個人所得稅!

皮克迪所倡議的徵收富人稅的主張,頗受美國自由派經濟學者和奧巴馬政府的支持。奧巴馬不久前即一再強調,收入懸殊、貧富不均的現象已越來越嚴重。皮氏於四月中旬飛抵華府訪問,立即和美國猶太裔財政部長傑克.盧(Jacob Lew,又譯陸雅各)會談。皮氏說,傑克.盧至少很認真看了他的著作的一部分。白宮經濟顧問理事會成員亦和皮氏開討論會,並指出皮氏著作中所提到的十八至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札克(Balzac)小說,有些小錯誤,皮氏「敬謹接受」,並對美方的用心閱讀留下深刻印象。皮氏在華府時,並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全體理事發表演說。

左翼刊物大捧皮克迪

結束華府之行後,皮氏馬上飛至紐約,在聯合國演講,並接受《哈佛商業評論》、《紐約》和《國家》等雜誌的專訪。左翼的《國家》(Nation)為皮氏新著發表一萬字的封面故事。皮克迪在紐約時,曾和兩位自由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兼《紐時》專欄作家)及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舉行座談,會場座無虛席。此外,皮克迪亦和哥大、紐約大學、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以及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的經濟學教授進行一系列腦力激盪。

不少文化評論家表示,自從美國籍愛爾蘭裔的女學者兼作家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於二零零二年出版《來自地獄的問題﹕美國和種族滅絕問題》之後,再也沒有看到「明星級」和「搖滾樂歌星級」的學者作家,皮氏是第一人。從六十年代的美女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開始,美國學界和文壇每隔一段時間,即會出現名聲顯赫的作家,而造成文化上的大震動,如七十年代撰寫《自戀文化》(Culture of Narcissism)的克里斯托弗.拉希(Christopher Lasch)。八十年代,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保守派獨身教授艾倫.布魯姆(Allan Bloom)推出《美國心靈的閉鎖》,掀起了全美文化界自我反省的浪潮。日裔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於一九九二年出版震動一時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被譯成二十幾國文字,影響極大。福山之後,即是薩曼莎.鮑爾關於種族滅絕的書。極獲奧巴馬賞識的鮑爾曾在奧氏當參議員時,協助他蒐集資料。二零零八年大選時,一頭紅髮、口才便給的鮑爾曾向一名歐洲記者形容希拉里是「怪獸」(monster),而向希拉里道歉。奧氏當選後,邀鮑爾進入白宮國安會主管種族衝突問題,現為駐聯合國首席代表。

在美國自由派和左翼刊物大捧皮克迪之際,右翼刊物《國家評論》和《華爾街日報》等則指責皮氏宣揚馬克思主義。《紐時》於四月二十五日在論壇版(Op-Ed Page)上同時刊出自由派專欄作家克魯格曼和保守派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打擂台較勁的文章,從左右觀點評價皮氏新著。《紐約客》雜誌和《紐約書評》亦分別刊出長文分析,《紐約書評》文章的撰稿人即為克魯格曼。

克魯格曼表示,《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一書的論點,將改變我們今後對社會和經濟的看法及處理方式。皮克迪說,法國從十八世紀末即開始保存極為詳盡的地產稅紀錄,英國從一九零九年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美國則自一九一九年起徵收個人所得稅。他說,這批資料彌足珍貴。皮氏強調,經濟是每個人都應關心的事,不能以「我不懂經濟」為藉口,而把攸關重要的經濟交給經濟學家去處理。皮氏說,百分之一的美國人在二零一二年掌控了全美百分之二十二點五的收入。南北戰爭後的三十五年間被史家稱為「鍍金時代」(Gilded Age),意指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目前亦有人認為當今美國是第二個「鍍金時代」,但皮克迪再三強調,極端的收入不均所造成的經濟不平等將損害民主價值。

強調是實用主義者

皮克迪既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亦非革命家,他說他只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一九八九年共產主義崩潰,使他對懶惰、只會空談的反資本主義言論有了防疫本領,不會再上當了。有位評論家說,將近七百頁的《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並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但今天的美國知識群眾似乎都以談論皮克迪這本書為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