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戰國時代來臨?:《火藥時代》選摘(2)

2018-01-23 05:10

? 人氣

有些學者主張,光從中國採納借用歐洲科技這個事實看來,就可以印證歐洲握有較為優越的軍事實力。但這說法未免太過簡化。誰不會借用與改良別人的東西?透過其他亞洲國家的轉介,歐洲人才得以採納中國的火器科技,而各種火器的設計概念又在歐洲各國之間互相流通,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與勃艮第公國等國家都曾這樣,而且西歐與鄰近地區之間也有非常重要的交流活動,其中最顯著的包括北非與西亞。並且,不光是東亞各國,整個亞洲包括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南亞、東南亞地區都地很快就把歐洲的槍砲給學了起來,而且跟歐洲各國一樣,亞洲各國一樣也會彼此交流。例如,印度半島東岸成為大砲與火繩槍的主要生產地區,而這個過程似乎是從葡萄牙人抵達印度洋地區以前就已經開始的,或至少是在他們抵達後沒多久就開始,而且進行得很快。火繩槍很快就在整個亞洲傳播開來,而且有證據顯示,火繩槍一開始並非由歐洲人帶到東亞,而是東南亞人──或者是因為日本人與中國人到東南亞做生意,才會把火繩槍帶回東亞。從一些證據看來,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歐洲的大砲上:把歐洲大砲帶到東亞的,並非歐洲人。總之,即便當時歐洲人曾經握有軍事優勢,但也沒能持久。在與歐洲勢均力敵的時代裡,東亞各國也正在進行快速的創新活動,而且成效卓著。這個時代每次歐洲與亞洲國家交戰都被打敗──即便我們把人數優勢考慮進去,亞洲部隊的表現還是比較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之所以軍力強盛並不只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實力與歐洲相當。國家治理能力也是個關鍵:中國政府有辦法維持龐大的常備部隊,進行密集的演練活動,並且以先進的後勤補給體系來支援部隊。這一點特別能用來印證大清帝國的表現,也就是說它在後勤補給方面的創新不但幫助清軍擊敗了俄國,也征服了那些世界上最難以抵達的地區,並且一勞永逸地擺脫了中亞與北亞遊牧民族的威脅。

也許大清帝國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它太過強盛了。如同中國史權威濮德培與魏斐德所主張的,清朝建立了史無前例的霸權,因此完全不會受到外來刺激,也就不會進行軍事創新。在清朝的大和平時期(一七六○∼一八三九年,即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到宣宗道光十九年)裡,中國的軍力大幅萎縮,而在同一時期裡歐洲各國軍隊的人數、組織都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擴張,軍事科技的先進程度也來到史上之最。結果,軍事大分流的現象就此產生,這個時間點完全吻合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羅伯.馬克斯(Robert Marks)與王國斌等人所謂的經濟大分流現象。近來更有研究指出,其他亞洲地區,例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印度半島,也都是在這段時間內開始大幅落後於歐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