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觀點:二二八事件後蔣中正曾同意中美共管台灣

2018-01-07 06:50

? 人氣

蔣中正同意中美共管,顯示當時在南京的國府,對於台灣在二二八事件後,仍然有許多嚴重的問題,沒有辦法獲得妥善解決。(資料照,取自網路)

蔣中正同意中美共管,顯示當時在南京的國府,對於台灣在二二八事件後,仍然有許多嚴重的問題,沒有辦法獲得妥善解決。(資料照,取自網路)

1947年在國共內戰的陰影下,台灣爆發了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一遍混亂,蔣中正也慌了手腳,眼見事態持續惡化,社會動亂難以遏止,經濟情勢不穩定,蔣中正表達了願意在原則上支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基於重視經濟復甦,可以採取某種形式的中美共同管理台灣。蔣中正對中美共管的讓步,雖然最後沒有實現,但從他撤銷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改設台灣省政府,指派文官魏道明擔任省主席,亦可見其改革的意圖,同時也顯示二二八事件影響之大,可能超乎蔣中正原先料想之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二八事件這起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台灣政治與社會發展幾十年的歷史悲劇,在戰後台灣剛剛回到祖國懷抱的複雜情勢下,因為人謀不臧,族群矛盾而起。國府事前未能督促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因應民怨,事後強力鎮壓,雖能平一時之亂,卻無法消除一生怨恨。

柯台山因不滿日人在台統治,由台灣前往大陸,抗戰期間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他後來在中研院的口述歷史訪談時說,每當大陸人知道他來自台灣,就會有人說,「貴國」。他就想怎麼會這樣呢?但也無言解釋。他在黨部工作時,也曾被懷疑,被人跟監兩年,確定他沒有異狀後,才取消跟監。

柯台山是1939年來到重慶,經人介紹前往拜會國民黨秘書長朱家驊,柯台山主張,中華民國宣布廢除馬關條約,此乃天經地義的事情。朱家驊說,馬關條約簽約時,有俄國、法國等為監約國,中日雖已開戰,但俄法仍為我友邦,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不得廢除。朱家驊的話,讓柯台山聽了十分生氣。

關於馬關條約,在日軍發動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後,中華民國正式對日宣戰,並宣布廢止馬關條約。當時蘇俄與日本簽有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法國已向德國投降,法國剩下親法西斯的維琪政權,與英國支持的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政府,但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如朱家驊所言,視不平等條約有效,朱家驊未體認台人心情,以國際公法的高傲回應台人,這種心態也正是台灣光復後屢屢發生本省人與外省籍官員衝突的原因之一。

中研院為柯台山做的口述歷史。
中研院為柯台山做的口述歷史。

從柯台山的口述歷史,可以看到台人與大陸人相處,在分離幾十年情況下,彼此都有某些隔閡,一時難以弭平,當有嫌隙發生時,就容易引發衝突,從而出現爭端。尤其在二二八事件前後,大陸正處在國共內戰談談打打階段,美國強勢介入調停,任意干擾國府軍事行動,國府不敢開罪美國,終至軍事行動缺乏決心,打擊士氣,戡亂作戰由盛而衰,國府忙於應付美國與中共之際,對台灣情況自然未加重視。

柯台山在口述歷史也提到國府未注意台灣問題的例子,他回憶二二八事件後,他與楊肇嘉(曾任台灣省府民政廳長)到南京見國民黨秘書長吳鐵城,吳鐵城告訴他說,國共談判時鬧事,南京同仁情緒普遍受到影響,對台灣情事無法太過關注。吳鐵城的說法,正是當時國府輕忽台灣問題的心態。

柯、楊兩人因為對台灣時政經常發表看法,結果在二二八事變爆發後,國民黨中央黨部拍電報給柯台山,電報稱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對柯台山與楊肇嘉極不諒解,希望他們多注意行動。柯台山向吳鐵城建議,一定要換陳儀。吳鐵城說,若依蔣中正與陳儀的交情,這是不可能的,由中央發函譴責好了。楊肇嘉說,發十張也無效。吳鐵城的話,顯示蔣中正被自己的情感所蒙蔽,不能看清台灣的複雜情況。

台灣在戰後,情況十分複雜,日軍撤出台灣,但部分有專門技術的日人與官員,被國府要求留下來協助日常運作,可是美方對這件事情有意見,美國主張所有日人應在一定時間內撤回日本,也就是在這種國府未及接收,日人必須回到日本,造成台灣政府機構運作與許多設施運作停擺。台人因為過去是日本國身分,戰後又轉換為中國人身分,但在戰後混亂時期,也很難要求平等待遇,在大陸許多協助日軍作戰的台人,後來雖然行動自由,但是身無分文,生活無著,有幾萬人在大陸等待回到台灣,日軍徵用派往海南島的台人也大量運回台灣。台灣雖一時穩定,但社會不安定情緒卻逐漸累積。

美國國務院的公開檔案當中,1947年1月10日駐台北領事館給駐美大使司徒雷登的電報,提到前一年在東京發生日警槍殺旅日台人的涉谷事件引發的台人反美示威(不滿占領日本的美軍未公平處理此事),台灣民間也流傳許多謠言,包括美蘇開戰,名古屋與基隆都遭到轟炸,30萬美軍來台,美軍在台建工廠造B-29轟炸機,這些謠言居然讓許多曾在菲律賓為美國工作過的台人,都跑去美國領事館找工作,還有未具名的有權勢的日人在基隆上船遣返日本時,發下狂語說,20年後還要再回來。台人也流傳美國對國府治台感到失望,支持日本把台灣拿回來。還有蔣中正見過麥克阿瑟,準備把台灣賣給美國,用來推動對抗共軍的作戰。

這些謠言都顯示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台灣社會因為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以及大陸國共內戰的關係而呈現混亂局面。楊肇嘉曾在台灣日據時期參與爭取民主運動,受日方壓力,輾轉前往上海經商,根據柯台山轉述楊肇嘉的說法,陳儀到台灣任職之前,先拜會楊肇嘉,楊肇嘉曾問陳儀,台灣光復後,台民不是一率平等嗎?為何仍設長官公署,長官公署與總督府有何分別?陳儀聽了後,臉色驟變,隨即離開,陳儀的反應,讓楊肇嘉對台灣的光復熱望破滅。

林獻堂與楊肇嘉,於1930年所成立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以追求臺灣自治為目標。(中評社)
林獻堂與楊肇嘉,於1930年所成立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以追求臺灣自治為目標。(中評社)

楊肇嘉曾在1946年9月25日被捕入獄,在上海提籃橋監獄關了37天釋放,楊肇嘉被當成日本戰犯審訊,後來查無實據釋放。楊肇嘉被捕是因台灣長官公署指控他侵占上海美商財產,供給日軍牛奶。但是楊肇嘉才在7月18日,到南京請願,表達台人對陳儀在台治理的不滿,兩個月後,楊肇嘉就因為台灣長官公署的指控而被捕,也難免給人聯想長官公署假公濟私報私仇。當時柯台山為了辦理護照赴美,申請前往南京,陳儀也對柯台山說,「我以為你要到中央進我的讒言。」

陳儀漸失台人的信心與支持,與發生事件有關。當時台人與大陸人相處有許多小摩擦,楊肇嘉對柯台山提到,戰後初期滯留大陸台人待遇不佳,同樣是從台灣到重慶參與抗日的謝南光,來上海見楊肇嘉,建議楊肇嘉獻金給駐軍上海的湯恩伯,定可改變台人在上海的窘境,結果楊肇嘉拜會湯恩伯時,只有副官出來看了一下,然後就離開,也沒有說明湯恩伯見或不見,過了許久,副官回來,看到桌上的錢,就拍桌大喊沒收,大家都呆若木雞,謝南光很難為情。

湯恩伯軍隊在大陸風評原本很差,現在連台人也感受到了。台人彼此之間,也爾虞我詐,同樣是從台灣到大陸參加抗戰的劉啟光,戰後從重慶到上海,劉啟光保證國軍照顧台人不成問題,但是台人要表達自己看法,要辦刊物,準備宣傳品,楊肇嘉問要多少經費,劉啟光開口說了個不大的數字,楊肇嘉很快就將錢準備好,送給劉啟光,但是一星期過去,劉啟光毫無回音,一去飯店探詢,這才發現劉啟光早就離開了。劉啟光後來經日本轉往大陸任職。

就在許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影響下,單純的查緝私菸事件卻引發二二八事件,根據那段期間美國駐台領事館的報告,事件初期多為本省人任意攻擊外省人,許多外省人被迫逃入領事館避難。在國務院檔案當中,1947年3月5日,美國駐華大使館收到141位台人簽名,代表807人向國務卿馬歇爾請願,要求美國與聯合國共管台灣,台灣要自中國獨立出來。同日另有來自台北領事館報告,稱國軍朝醫院射擊,台人要向領事館提供證據,美方不願介入衝突,要求領事館中立,不能受理所謂的證據。另一份報告稱,本省人用棍棒攻擊外省人。

直到國軍來台前夕,台北的領事館不斷收到台人陳情,希望國府不要派兵來台。美方也擔心軍隊入台後,可能引發更大規模衝突,為領事館準備了撤離方案,可在24小時內備妥飛機撤出人員。美方的顧忌是擔心國軍忌妒美國人在台灣受到歡迎,可能會引發意料之外的衝突。

陳儀於1947年3月2日向蔣介石請兵的「寅冬亥親電」(陳煜攝)
陳儀於1947年3月2日向蔣介石請兵的「寅冬亥親電」(陳煜攝)

柯台山對於發生二二八事件,他的看法是陳儀剛愎自用,匆促接收,專業人員有限,台人又不懂中文,在台中文報紙只有兩家,發行不夠,國營事業接收交給長官公署,但是政府沒人沒錢,台胞單純,看到諸多事業不能正常運行,不怪長官公署能怪誰?當時本省人與外省人的隔閡,很難解釋清楚。

二二八事件後,國府派兵增援台灣,日後被批評造成台人重大傷亡,不過,確切的傷亡數字在當時的美國國務院檔案中,沒有太明確得資料,有引用南京政府記者會公布的中央社新聞數字,很難說是正確的數據。不過,1947年4月10日,駐台北副領事葛超智呈給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備忘錄,說明國防部長白崇禧在事件後訪台過程,白崇禧否認China Weekly Review宣稱二二八事變造成台灣5000人傷亡的數字,但也沒有提出官方的數字,不過,就當時環境,英文媒體也僅提到5000人傷亡,與幾十年後台灣社會流傳的數字,顯然有很大差別。

不過,在國務院檔案可以看到某些對台灣情況的描述,4月21日葛超智備忘錄提到基隆港每天都有新的屍體出現,許多反對人士被槍決,但有兩位應該是中立人士,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也被槍決。雖然夜裡的槍聲與驚叫聲減少了,但是台北市區的氣氛還是非常的緊張。雖然葛超智簡單地描述了某些情況,但這類情況自然讓台人對國府的統治開始產生不好的印象。

台灣社會的不安,持續了許久,1947年11月17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給國務卿的電報指出,他與蔣中正談話提到台灣問題時,當蔣中正看到情況顯然是越來越嚴重後,他決定採取行動。當各種消息持續顯示政府管理不當,人民鬱積著不滿,具有有效領導的革命行動組織,以追求獨立自主為目標。蔣中正了解這個情況,也很爽快地表達原則上同意,基於重視經濟復甦,在有限定的幾年之內,可以採取某種形式的中美共同管理台灣。

蔣中正一生為追求中國統一奮鬥,由他嘴裡說出來,同意在限定時間之內,採取某種形式的中美共管台灣,這真是很罕見的情況,也顯示當時在南京的國府,對於台灣在二二八事件後,仍然有許多嚴重的問題,沒有辦法獲得妥善解決。二二八事件與緊接其後的白色恐怖,讓台灣歷經了20多年的高壓,直到1970年代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國府不得不調整策略,逐步改革開放,但是二二八事件造成的傷痕,卻仍然紛擾台灣,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本文原刊《閤評網》,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