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美中台戰略競合架構重組的力、時與勢—兼論台灣圖存的近程策略

2021-06-08 07:00

? 人氣

其次,盱衡當前的印太諸國動態,對美國而言,其盟友、夥伴及友好國家可謂「多而不整」。尤其是中國長期藉由推行其「一中原則」,迫使美國為首的自由陣營國家難以在台海與台灣方面進行直接的情資交換、兵推與戰術演練,致使各方的指管通情系統未能有效整合。一旦台海有事,美國及其潛在戰友在中國近岸與人民解放軍對戰,將陷入相對不利態勢。然而,自拜登總統上任以來,美國政府重新回到多邊途徑,試圖重組盟友團隊,共同應對中國挑戰(譬如美、日、澳、印度之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日峰會會後聲明注及台海和平穩定,以及英、法、德等國船艦航經南海等),若再給予美國更多時間,中國可能在未來對台軍事行動面對行動更協調、戰力更整合的多國盟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者,台灣整軍經武與內部政治議程變化可能加深中共的不滿與疑慮。近年來,台灣雖疏於武備,但自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陸續推動國機國造、潛艦國造、後備軍力整備,以及發展不對稱戰力等重大國防政策改革,假以時日,雖不足以擊敗中國人民解放軍,卻可能對後者的攻台行動發揮遲滯、擴大戰損等效果,這都不是中共希望見到的。同時,放眼五到十年後,台灣內部的反獨勢力可能隨著時間更加弱化,屆時中共將在戰場上面對一個內部更為整合、思想更為反中的台灣整體反抗力量,不僅要花更大代價戰勝,日後也得花費更多心力治理,凡此均不符合中國政府的利益。

20210513-總統蔡英文13日晚間於敞廳發表談話。(顏麟宇攝)
台灣整軍經武與內部政治議程變化可能加深中共的不滿與疑慮。原因在於,總統蔡英文上任以來,陸續推動國機國造、潛艦國造、後備軍力整備等重大國防政策改革,可能對中共的攻台行動發揮遲滯、擴大戰損等效果。(顏麟宇攝)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項因素,是美國民主黨政府是否具備與中共對抗到底的決心,令人質疑。雖有論者認為,對中強硬已經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但筆者認為此種說法低估了美國政黨政治的慣性,以及美國選舉日益倚賴金援的本質。過去,民主黨政治人物對台較為疏遠,更多反映的是其金主的背景,以及其主要票源的背景組成。在上述因素未見緩解的情況下,期待一向不偏好以軍事手段處理對外關係的民主黨政府挺身對抗世界第二強權—中國,有些不切實際。此外,拜登政府自前總統川普手中承襲一個因疫情與黨派衝突而凋弊的內部經濟、以及因川普單邊主義作風而傷痕累累的對外關係,此刻的美國可謂元氣大傷,難以負荷與中國作戰的沈重負擔。因此,對中國而言,若美國的內政、外交在數年後略見起色,且由向來對中鷹派的共和黨重掌國政,屆時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支援可能更為堅決,中共若等到那時再對台灣動手,將會事倍功半。

當然,除了上述因素可能促成中共在近期內推動「武統」外,也同時存在若干要素,可能拖遲中方武統的步驟。譬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能量迄今沒有滿足投射數十萬大軍渡海長征的整補需求、美、日在第一島鏈的海、空軍整體實力仍超過中國,以及中國政府仍須顧慮國際社會反對其武統的聲浪等。在考量眾多複雜因素之下,難有論者可以斷言中共是否將在近年內攻台。但若證諸戰史,侵略方在客觀條件不盡占優勢的情況下,仍然選擇發動戰事的例子不絕於書,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攫取意料之外的成果的案例也所在多有,主要還是取決於侵略方的主觀戰意,以及其對未來主客觀情勢變化是否有利於己的估計。從這個角度立論,筆者認為中共選擇在三至五年內武力攻台的可能性略高於不可能,並且如同許多軍事專家所言,中共侵台戰將追求速戰速決、畢其功於一役,至於攻打外島、封鎖本島,都不是優先的選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