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臨界情急的臺灣經濟骨鬆症

2021-05-26 05:50

? 人氣

從國際發展經濟學觀點,要盤點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能耐」,必須同時檢視各該國家「硬體經濟基建」(hardwar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及「軟體經濟基建」(softwar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或即所謂「體制經濟基建」(institutional economic infrastructure)。以中國崛起為例,則事實上其真正能夠兼籌並顧硬體與軟體基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尤其中國在軟體基建上的邁大步跨進發展,致使中國科技能夠高效在互聯網、IOE、AI以及5G電信產業等領域,都領先全球。

臺灣將持續困頓於「中等所得陷阱」泥淖

而在臺灣經濟經驗中,經國先生所一手帶起來足以創出臺灣經濟奇蹟的,無非都是「硬體經濟基建」領域範疇為限,這也當然會高度囿限了臺灣經濟發展成長。

尤其是在邁向廿一世紀知識經濟社會、數位經濟時代之時,軟體服務業經濟無法及時迎頭趕得上,以致臺灣經濟社會立即困頓於「中等所得陷阱」泥淖之中,一直無法自拔。

從這次蔡英文520毫無政績可言的空心無文講話中,也可以非常明確感知到,在綠色執政期間 (據綠專家預言:綠色應該還可以持續執政30年!),則現行臺灣存在的「公共基礎建設落後」情事,勢必在未來30年,毫無改善改進之可能,也就是說,30年內的「臺灣經濟骨鬆症」,祇會益發向下惡化;而當這種可預見格局趨勢,根本無法期待在僵直「意識形態治國」思維之下,會有所轉寰改變;則不出一年以上時間,臺灣經濟泡沫化危殆性,必將緊逼每個臺灣人眼前而至了。

臺灣製造業部門的凋零與空洞化危機

製造業的三十年凋零與空洞化,是臺灣經濟骨鬆症另外一大顯象的關鍵病癥。

臺灣七十五年經濟發展驗證中,1950年代中期直到1970年代「國際水準以上」的公共基礎建設努力,造就了臺灣1960年代直到1990年代「良好投資營商條件」的沃土嘉壤環境,尤更能配合上嚴家淦先生畢生努力推動三回合「獎勵投資條例」的制度經濟基建偉構,而致使臺灣製造業產業經濟部門,得以極高效蓬勃發展,並順利達致全球化願景。

祇可惜,「獎勵投資條例」在進入1990年代後段,在李登輝鼓吹仇富反商民粹治國氛圍下,慘遭社會主義經濟學派財稅學者立意強力杯葛反對下,被廢除了。

一旦失去了「投資獎勵」的優遇地位,製造業在臺灣當然徹頭徹尾失勢了,國內外對臺灣製造業部門的投資興趣與力道,乃極其自然地,急遽衰減,國家經濟吸引力亦告銳降;其結果,當然讓整個製造業部門,既等不到外資進來也看不到本土資金的眷顧,當然也就更會加速度傾向於「外移他遷」,另覓可適成長發展的「蜜與奶之地」落點立戶而去;其中,尤以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為最大宗,固然也有少數大廠基於「親近目標市場」而進入先進經濟社會蹲點致遠。這一發展趨勢,當然也就極其嚴肅亦極其嚴重地肇致臺灣製造業經濟部門全面空洞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