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馬金瑜事件、女權主義與社會反家暴機制

2021-03-11 06:30

? 人氣

3. 馬金瑜事件是單一父權制性別壓迫嗎?

即使社會反家暴機制能對受害者提供有效庇護或隔離,社會仍需深入分析具體個案,以瞭解施暴的真實原因並進行預防。以馬金瑜事件為例,通過按時間主軸梳理各種媒體報導,對比夫妻雙方說辭等,不難發現,其不應簡單歸咎於父權制權力體系中一方對於另一方的性別壓迫,而在於與扶貧、草原生態相交織的,嵌人多重動態與張力的特殊情態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享有聲譽的女記者與淳樸的高原養蜂人之間的一見鍾情,到結合之後定居草原共同開發扶助當地土特產等扶貧項目,馬金瑜與札西之間顯然共存過純淨的愛情與理想主義的情懷,這種平等而獨立的兩性關係並不存在永久性傾向的權力支配型結構。

其在農產品收購過程中因品質標準而引發爭吵乃至推搡,顯然屬於較為常見的「伴侶情境式暴力」(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或「情節侵犯衝突行為」(situativ übergriffiges Konfliktverhalten);而在這種模式中,暴力行動代表事實糾紛與口頭爭辯的升級,男女雙方均可淪為中輕度暴力的受害者。

但是,隨著高原傳統與商業文明的各種衝突、扶貧項目的經營不善,以及車禍帶來的孩子智力發育遲緩、自閉症等艱難問題,根據馬金瑜的單方面自述,不難觀察到,在一連串的打擊之中,「伴侶情境式暴力」的動態似乎朝著不對稱的權力支配的單向結構不斷惡化。但即使雙方在當前生活處境極度困窘的情況之下,仍不約而同地表明願承擔債務,並均願負擔起三個孩子的撫養權,說明兩人在相互指控的家庭暴力之外,均未喪失一定層面的真誠人性及道德責任感。

而這進一步表明:「伴侶情境式暴力」的升級,往往與其挫折艱難的特殊生活狀況有關。基於此,馬金瑜事件曝光之後,無論是其朋友圈通過眾籌等方式迅速解決其債務問題,還是採訪記者們對札西彷的解釋性主權的客觀尊重,均屬於社會力量對家暴受害者進行扶持與關注的有效干預手段。

與常見的漠不關心或無動於衷、目擊者甚至拒絕舉報等陳舊積習相比,正是此種具備迅速行動力的向善力量,或將促使更多處於黑暗地帶的家暴問題越來越勇敢地進人陽光領域,並受到廣泛的社會關注與監督。

作者強調,在「伴侶情境式暴力」或「情節侵犯衝突行為」模式中,男女皆有可能淪為中輕度暴力的受害者。(呂恒君提供)
在「伴侶情境式暴力」或「情節侵犯衝突行為」模式中,男女皆有可能淪為中輕度暴力的受害者。(呂恒君提供)

因此,從該意義而言,馬金瑜事件可謂是以「社會授權」而達成的反家暴機制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其恰似一記驚蟄的春雷,驚發起更廣泛的社會覺醒,並且也促使大家深深記住:善良而又勇敢的拉姆為生活所付出的堅韌努力、小鄭仁天使一樣歡快而又純真的笑意,以及草原上馬金瑜與札西初識時,那散發著香氣的、屬於愛情本身的樣子。而這一切,或許正是值得我們人類共同悉心呵護的珍品。

*作者為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哲學博士,獨立學者。本文原刊FT中文網,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