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一堂關於風險資本基金的數學課

2017-11-03 06:30

? 人氣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有一些新的風險資本管理公司,第一支的基金就募了$100M或甚至$200M,這固然反映了合夥人的募資能力,但更多時候是要因應管理公司的開銷結構——尤其曾經在華爾街投資銀行或者私募基金待過的合夥人,多半不能接受風險資本基金相對低的年薪,因此在自己募資時會傾向計算自己需要多少薪水才能維持生活水準,而非計算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交易流,能夠把基金所有金額配置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有豐沛的交易流,有自信能夠完全配置整支基金還只是第一步。基金的回報要哪裡來?要如何建立模型?

我所尊敬的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創辦合夥人Fred Wilson,最近在一篇新的部落格文章中揭櫫了他們USV的基金回報模型。

文章中他首先解釋,他們認為以他們的投資方式(種子和A輪為主,然後用力追加投資)為準的話,他們最近的幾支基金都落在$175M的最適大小附近。以過去幾年風險資本募資浪潮來說,這個金額算是偏小的,尤其是以這麼一個聲譽卓著的風險資本公司來說。但是Fred Wilson有他嚴謹的理由,而且是他30年的風險資本生涯以來深信不疑的。

他說他們平均一支基金大約投資20到25間新創,其中表現優異的新創他們會不斷追加投資以保護甚至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其中兩三間表現最好的他們稱之為「高影響力公司」(high impact companies),他們預期這兩三間公司可以完成整支基金的回報需求,也就是一般我們我說的「全壘打退出」(homerun exits)。像這樣的高影響力公司,他們通常預計在多次追加投資後,他們最終會保有15%到20%公司持股比例。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高影響力公司的退出要到什麼樣的金額,USV才能返還足夠的回報給風險資本基金的投資人呢?

如果我們假設「足夠的回報」是五倍,那麼以$175M的基金來說就是要返還:

$175M × 5 =$875M

如果我們假設這是由三家高影響力公司貢獻的,那麼平均一家要能夠為USV產生:

$875M ÷ 3=$292M

如果退出(不管是IPO或者被大公司併購)時USV在這三間公司的持股平均為20%,那麼這三間公司的平均退出金額(估值)就必須是:

$292M ÷ 20% = $1.46B

換言之,USV每支基金必須生出三隻獨角獸,才能返還五倍的錢給投資人。當然這是在假設其他幾十間投資組合裡的新創都倒閉的前提下,如果有一些公司以較低金額出售,或者關門時有資產可以清算,或多或少可以貢獻到數字。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在Fred Wilson的思維中,完全是以全壘打退出在思考基金策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