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濱車禍釀死傷,禍首竟是霧霾?詹長權爆「霧霾殺人事件」

2021-02-21 17:07

? 人氣

中部地區今(7)晨疑似因為霧霾降低能見度,在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雲嘉大橋處發生連環車禍。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就指出,霾是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所致,可能透過吸收、折射、散色來削弱陽光強度。示意圖。(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部地區今(7)晨疑似因為霧霾降低能見度,在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雲嘉大橋處發生連環車禍。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就指出,霾是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所致,可能透過吸收、折射、散色來削弱陽光強度。示意圖。(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北上254公里雲嘉大橋處,21日清晨發生20車追撞連環車禍,造成2人死亡、8人輕重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表示,低風速的早晨是一天中較易起霧霾、空氣品質惡劣的時候,霧霾會降低公路上的能見度,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提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詹長權今(21)日在臉書以「霧霾殺人事件?」為題,分享對這起車禍的觀點。他指出,7時時,環保署在在彰化、雲林、嘉義3個縣的空氣品質監測站所量測到的綜合性空氣品質指標(AQI)相當高,PM2.5數值也都在每立方公尺54.4微克左右。

20210221-2月21日早上7時在彰化、雲林、嘉義出現超濃度PM2.5,疑似疑似就是釀成雲嘉大橋追撞車禍的原因之一。(擷取自環保署網站)
2月21日早上7時在彰化、雲林、嘉義出現超濃度PM2.5,疑似疑似就是釀成雲嘉大橋追撞車禍的原因之一。(擷取自環保署網站)

他解釋道,霧(fog)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氣中懸浮的由液態水氣凝結物,屬於常見的自然現象。霧的外觀通常呈半透明、模糊的白色,因此霧能影響能見度,通常當能見度小於1公里時起霧期間對交通和運輸安全影響就會很大。至於霾(smong或haze)則是一種由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也就是PM2.5,為主要成分的固體顆粒所致的空氣污染。

詹長權指出,霾中含有多種有害化學物質,若吸入人體容易引法呼吸、心血管、血液、生殖系統的疾病,包含咽喉炎、肺氣腫、氣喘、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等、肺癌、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都是空汙病的一種表現型。他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2013年就宣告空汙是人類致癌物,目前全球每年約有7百萬人因空汙病死亡。近年來更將空汙視為「新香菸」(new tobacco,又譯「新菸害」)來推動公共衛生政策,希望積極減輕燃煤電廠工廠汙染、燃油汽機車汙染、農廢處理汙染的空氣污染,大幅度降低全球死於空汙的人數的這一個永續發展目標。

針對連環追撞車禍,詹長權認為霾確實常常引發交通事故,因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硫酸鹽、硝酸鹽、有機碳氫化合物等成份會吸收、折射、散色陽光,使能見度降低。而霾這種非水的氣懸膠系統(aerosols)所導致的能見度降低,肉眼看起來通常是略帶棕色或灰色的。

此外,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專頁則指出,霧霾容易發生在冬春交替時節,尤其是高山區域及西半部平原沿海,通常好發於晚間至隔日清晨。車禍當時的天氣狀況事發地方懸浮微粒濃度高,而且相對溼度高達95%以上,推斷可能曾經發生明顯的霧霾現象,導致能見度降低,釀成車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