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丞志觀點:高教「有將無兵」,沒人念博士怎麼拚排名?

2017-10-24 07:10

? 人氣

博士生雪崩式下滑,是台灣高等教育看不見的隱憂。(資料照/吳逸驊攝)

博士生雪崩式下滑,是台灣高等教育看不見的隱憂。(資料照/吳逸驊攝)

聯合報上周有好幾篇的文章探討台灣的高教人才出走的問題,其中一段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分析,對岸想挖的台灣人才,一是高知名度者,一是教學剛起步的優秀年輕老師,而後者對台灣影響最大。

「台灣高教最大問題,是以少子化為藉口,壓縮年輕教師的薪資和教學環境。」他指出,許多高教人才卡在「兼職」,「每天惶惶不可終日」。政府應該慎重思考如何培養青壯輩人才,「只要培養人才的管道流暢,便不怕大陸搶人才」。』

講的很好,只是這邊沒明確提到的一個更大的隱憂,就是近幾年就讀博士班學生人數的崩盤。

你沒看到的危機,博士生人數雪崩式下滑

中南部幾個國立大學熱門科系的博士班人數從五六年前開始就已經是雪崩式下滑,就連高教龍頭台大裡面幾個生醫相關科系的博士班,這幾年也已經陸續聽聞有報到率掛零的慘況。

而這股「浪潮」,也逐漸侵襲到幾個熱門科系的博士班。以我們系上為例,十年多前我還在念大學和碩士班的時候,算是國內讀博班風氣最鼎盛的時候,那時台大化學的博士班在每年將近有一百人來報考,搶三十個名額;但短短十年之間,到我回系上任教第一年,報考人數已經大幅降低,來到每年僅二十幾個人,也就是說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好篩選的,想來念的通通都可以來念。再隔一年,也就是今年,情況更嚴峻,這屆到招生截止時總共只有九個人來報名,加上系上幾個學士和碩士直攻博士班的學生,才勉強超過教育部規定可錄取名額的一半。

按照現在氛圍來看,推測明年的招生狀況大概不會比今年要好到哪去。我們全系約有三十多名專任教授,如果這個趨勢不變,往後平均每個教授每三年才會收到一個博士班學生,這還是全台灣排名最前面的台大裡面的績優生台大化學系喔!其他研究單位真的就跟咱們的國軍一樣,星星梅花滿天飛,基層卻連輪哨站崗的兵都排不出來。

比較可惜的是,檯面上的大人物們,討論到「高教崩壞」這個議題時,主要都著墨在「教授們」如何辛苦抵抗外國高薪誘惑,但是卻很少討論到,讓很多三四十歲這個階段的「年輕」教師選擇西進中國星港澳的原因,錢多錢少其實倒是其次,最大的關鍵是這些地方有穩定的學生來源,可以確保其研究不因人力短缺而被迫中斷。

20170330-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30日召開「台大學術倫理案審議結果共同記者會」。(顏麟宇攝)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看到了少子化的衝擊,卻沒看到更深一層的高教隱憂。(顏麟宇攝)

九七後學制與中國接軌,香港大學突飛猛進

這邊不好意思容我舉一個比較政治不正確的例子。香港過去因為一直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體,在科技發展上相對落後台灣許多,香港本地學生讀博士的意願也非常低,因此各大學的理工科系研究的排名和水準並不見得比當年的台清交好多少。而真正讓香港幾個大學在最近十多年突飛猛進的最大原因,正是因為九七之後香港的學制與中國接軌,中國學生可以到香港去念書做研究,拿到博士之後繼續留在香港找工作,或是返回中國找教職。如果各位仔細去看,香港幾個大學知名實驗室底下的研究生,早已經清一色是中國學生。

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說我是在吹捧中國學生多認真多厲害,而是要強調穩定且充足的博士班人數,對於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絕大部分好的、重要性的研究,特別是實驗科學研究,都需要時間積累,光是人員訓練,往往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而一個四到六年的博士班學制,恰好符合這個需求。以台灣目前的現況,各大實驗室都逐漸開始是以碩士班(甚至是大學部)為研究主力,這樣的結果通常都是好不容易將學生訓練好了,但是學生也馬上要畢業了,更遑論什麼可以真正跟國際研究團隊抗衡的突破性成果。

稍微有點企業經營概念的人都知道,過於頻繁的人力流動會讓企業付出過多的成本在訓練新人上。研究生的養成所花費的成本很多時候是無形的,像是指導教授和其他較資深成員的時間和心力(年輕教授們最珍貴的資源就是他們的時間啊!)、以及將儀器用於教育訓練而非生產可發表的實驗數據上,這些都是以碩士生或短期研究助理為研究主力的台灣學術界一直在面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不是簡單的一兩句「研究經費差人家太遠」、或是「台灣教授待遇過低無法留才」所能夠涵蓋的,自然得不到媒體或大眾的關注。

台灣一直喊要做世界級的研究,科技部與教育部也開始形成共識,要將資源投注在重點的項目和研究單位上,但是「有將無兵」的根本結構性問題沒解決,不思索如何改善台灣「人力不值錢」的觀念,只怕再幾個五年五百億,都無法發揮其真正的效益,最後還是淪為砸錢堆機器的遊戲。

香港大學聯考放榜,僅約4成過關,6名狀元均想讀醫科。(取自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網站)
香港大學教育這幾年突飛猛進,很大部份原因是與中國學制接軌。圖為香港大學放榜。(取自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網站)

台灣缺乏吸引外籍博士生的條件

當然現今台灣學生喪失追求更高學歷的動機,其成因很複雜,難以概一而論。比較直接的答案,當然是國內產業沒有提供足夠的職缺給博士學歷的畢業生,讓大家寧可先拿碩士畢業去穩穩賺錢就好。台灣的產業轉型也確實遇到瓶頸,除了明星電子產業以外作 R&D 的支出比例比起其他先進國家來說也真的不高,因此企業也真的只需要碩士級的人才即可。

另外一個反向的思考,則是可以想想,現在台灣的情況是否才算是「常態」?

台灣的高等教育從 1990 年代開始大幅度擴張,跟那幾年大批的海歸學者進入台灣的教育體系有不少關係。類似這幾年對岸頻頻祭出大餅鼓勵留學歐美的畢業生返國服務一樣,台灣的教授數量從 1980 年代末期到 2010 年之間,從大約一萬多人迅速膨脹到五萬人上下,接著這個規模一路維持到今天。但是其間台灣經歷過從解嚴到幾次政黨輪替,民主自由與多元文化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靈魂。過去以國家發展為主要的人力培育綱領,也逐漸轉為多元的個人主義。

此種脈絡下,我們與歐美情況類似的反映在高等教育上,就是本國籍的博士班就讀比例減少(美國 TOP 20 以後的博士班主力早已經是國際學生了)。因此不考慮人力市場需求等因素,台灣的情況並不讓人意外。1990 年左右,台灣博士班人數還不到 5,000 人,到了 2010 年人數來到 34,000 人,到去年降回到 28,000 人,按照這幾年的註冊率來看,三年之後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回到 20,000 人左右。(教育部去年作的推估是接下來是緩步下降,到十年後落底人數為 26,000 人左右 ,但是我沒那樣樂觀,因為很多念七八年以上的博班會讓這個下降數字遞延,實際上這兩年新進的博班數字根本推不出七年之後還有 26,000 人。)

說到這裡,可能會讓很多年輕教師很恐慌,但是實際上,在 2000 年台灣經濟狀況最好的時候,台灣的博士班人數也還不到 15,000 人。某種程度上,說白了就「可能」只是以前吹大的泡泡破掉了,現在要回到正常水準,大家以前奢侈慣了現在受不了了而已。

但是,也就是這個但是,我們跟歐美比起來,我們缺的一個本錢,是在吸引外國學生來就讀博班的能力上,比之歐美等先進國家卻遠遠不如。歐美也有高教擴張的問題,但是歐美可以靠著學校招牌以及畢業後的相對較優的就業環境,來吸引國際學生來念博士生,把研究人力維持在高檔(儘管它可能也是泡沫),但是台灣除了少數幾個明星學校以外,幾乎沒有這個本錢去買洋將。在整體經費以及資源分配上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沒有人力卻要要求跟其他國家一樣去看相同的指標與排名,這樣做是否合理,是值得相關部門好好去深思的。台

法國總統馬克宏26日在巴黎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一系列改造歐盟的主張(AP)
台灣大學缺少吸引外籍博士生的條件。圖為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一系列改造歐盟的主張(AP)

解方之一:大膽開放中國博士生

抱怨了這麼多,我還是提幾點我認為可能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燃眉之急。

第一是拉高博士生的獎學金,讓有心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不用因為經濟問題而卻步。這點其實至少台大已經在做,但是提供的獎學金都還侷限於學碩士直攻博班的部分。我知道在很多人社甚至是生醫相關領域的博士生月領的錢在台北只夠繳房租,這點真的要想辦法去解決才行。

第二就是大膽開放,特別是針對沒有語言障礙的中國學生,讓他們可以來台取得博士學位。其實除了名額上的控管,台灣政府最困難的一點限制就是科技部的經費,無法付給中國學生研究生津貼,此點大大限制了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可能性。至於非中國籍學生像是東南亞呢?當然歡迎,不過這政府早就在試了,但是沒用,因為台灣可以給的獎學金太少,畢業後留在台灣在法令上又是限制重重,當地的好學生都優先去港澳甚至是韓國了。這幾年甚至連台大去東南亞辦的招生說明會,都還會被當地學生潑冷水,幾年下來招生成效如何,圈內人都心知肚明。

比起國民黨,其實民進黨比較沒什麼包袱,應該多像柯文哲一樣增加對中國學生的交流與開放才是。對的事情就是應該去作,不要再被政治綁架。民眾無法接受對中國開放,你就要去努力跟人民溝通,現實擺在眼前,國內自己人都不願意念博士班了,開放中國學生進來填補這個需求,並不會排擠到本國學生的權益。不要說我為什麼獨厚中國,我知道東南亞學生也有相當優秀的,但是你先解決語言問題再說。在美國是所有國際學生要被逼著講英文,在台灣有多少國際學生可以正常用中文交流的?問問中研院的實驗室,聽聽他們對於 TIGP 的想法如何就可以知道;計畫主持人也許可以用英文交流,實驗室其他成員以及他的合作者接受度多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第三點當然是從根本上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台灣回到良性的循環上,但是到底是要先有好的教育體系才能提供企業有好的人力,還是要靠優良企業創造好的就學意願,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就交給各位政府高官和產學的前輩們去傷腦筋了。

最後貼一篇對岸要拉台灣教師過去福建的新聞,不過看看就好,福建省也是一堆畫大餅的政策,朕知道了就是。

(延伸:福建搶千名台灣教師 掀高教人才出走潮

**作者為台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原刊作者臉書,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