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位專文:身旁的教授們

2017-01-20 07:10

? 人氣

香港城市大學一景。

香港城市大學一景。

兩岸談大學國際化,枝節長短,外行趕熱鬧,政教老糾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Singpurwalla 是香港城市大學資深的教授,教研相長學而不倦,幾年前,年輕時指導過的史丹佛大學博士生當上日本首相後特別向他致意。如此的例子不常見,我藉著這個故事起頭,舉些全心投入、成就傑出的教授的故事,闡述「心件」要義。

約翰

當年在德州農工大學當系主任,能幹的助理教師約翰加入大學後第四、五年吧,不知怎麼的,跟學務副校長發生些許不愉快。一年後,他差不多該升等了。副校長特地打招呼:「告訴 John,履歷表不要出差錯,記得 i 上頭要打一㸃, t 頸部要劃一橫,當他的終身職位審核資料送到我手中時,我將會用顯微鏡核查每一個細節。」

我不情願地把話傳給了 John:「履歷表中,有什麼寫什麼,哪怕一丁點的事,也不要添油加醋。」猜猜 John 怎麼回答?他說:「請告訴學務副校長,別費心了。即使批准終身職任命,我未必會接受。」

這故事陳述一個概念:在健康的社會裏,風險是雙向的。雖然大學或研究機構可以決定是否聘用或提升教師,而教師當然也可以決定是否接受聘用或提升。可惜這年頭有骨氣的人不多,有骨頭的大學也不多,當然懂得風格是什麼的想必因不受青睞而稀有。

教師招聘

系裡的女性及非白人教師比例在全美同性質的學系裏最高,被評為多元化的學系。有人問,用了什麼辦法聘請到這些教授?

其實,這事人人能做到。社會裡大多數人,大約 60% 吧,不會積極尋求離職他就的機會。另外有 20% 的人天天都在找工作,這些人你未必想聘用;剩下的 20%,一動不如一靜,不管人在哪兒,決不輕易離職。這中間 60% 的人轉工的機會大,是招聘的人才庫。要招聘這些人,不能靠登廣告,必須電郵、電話、登門拜訪,有時還不止一次。

身處華人社會─特別是台灣─ 有人/大學自我抬舉,認為給份工作就像施出恩惠。請記住,一碼歸一碼,少談恩惠。教授教書做研究,並沒有給大學恩惠;當然,大學也沒有施給教授什麼恩惠,只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就能聘請到優秀的教授,至於有才學的個人當然不愁沒有良木可供棲息。

如果不是我們主動求賢,大學中的許多人不會遞交求職信。我用了「我們」,因為不僅校長「求賢」,同時要求包括系主任、教師、學院院長一齊求賢。不管是什麼層級的教授,吸引人才的秘密乃在於態度;見面、登門求教,提供合適的學術環境,使他們信服你的誠意。這就是成功招募優秀學者的原因,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秘密。

汪教授

在德州農工大學工作的學系包括工業和生物醫學工程兩大專業,有3,000多個學生,80多位教師,常年招聘教授。有一天,面試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曾經在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過一年的汪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