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位專文:身旁的教授們

2017-01-20 07:10

? 人氣

香港城市大學一景。

香港城市大學一景。

兩岸談大學國際化,枝節長短,外行趕熱鬧,政教老糾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Singpurwalla 是香港城市大學資深的教授,教研相長學而不倦,幾年前,年輕時指導過的史丹佛大學博士生當上日本首相後特別向他致意。如此的例子不常見,我藉著這個故事起頭,舉些全心投入、成就傑出的教授的故事,闡述「心件」要義。

約翰

當年在德州農工大學當系主任,能幹的助理教師約翰加入大學後第四、五年吧,不知怎麼的,跟學務副校長發生些許不愉快。一年後,他差不多該升等了。副校長特地打招呼:「告訴 John,履歷表不要出差錯,記得 i 上頭要打一㸃, t 頸部要劃一橫,當他的終身職位審核資料送到我手中時,我將會用顯微鏡核查每一個細節。」

我不情願地把話傳給了 John:「履歷表中,有什麼寫什麼,哪怕一丁點的事,也不要添油加醋。」猜猜 John 怎麼回答?他說:「請告訴學務副校長,別費心了。即使批准終身職任命,我未必會接受。」

這故事陳述一個概念:在健康的社會裏,風險是雙向的。雖然大學或研究機構可以決定是否聘用或提升教師,而教師當然也可以決定是否接受聘用或提升。可惜這年頭有骨氣的人不多,有骨頭的大學也不多,當然懂得風格是什麼的想必因不受青睞而稀有。

教師招聘

系裡的女性及非白人教師比例在全美同性質的學系裏最高,被評為多元化的學系。有人問,用了什麼辦法聘請到這些教授?

其實,這事人人能做到。社會裡大多數人,大約 60% 吧,不會積極尋求離職他就的機會。另外有 20% 的人天天都在找工作,這些人你未必想聘用;剩下的 20%,一動不如一靜,不管人在哪兒,決不輕易離職。這中間 60% 的人轉工的機會大,是招聘的人才庫。要招聘這些人,不能靠登廣告,必須電郵、電話、登門拜訪,有時還不止一次。

身處華人社會─特別是台灣─ 有人/大學自我抬舉,認為給份工作就像施出恩惠。請記住,一碼歸一碼,少談恩惠。教授教書做研究,並沒有給大學恩惠;當然,大學也沒有施給教授什麼恩惠,只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就能聘請到優秀的教授,至於有才學的個人當然不愁沒有良木可供棲息。

如果不是我們主動求賢,大學中的許多人不會遞交求職信。我用了「我們」,因為不僅校長「求賢」,同時要求包括系主任、教師、學院院長一齊求賢。不管是什麼層級的教授,吸引人才的秘密乃在於態度;見面、登門求教,提供合適的學術環境,使他們信服你的誠意。這就是成功招募優秀學者的原因,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秘密。

汪教授

在德州農工大學工作的學系包括工業和生物醫學工程兩大專業,有3,000多個學生,80多位教師,常年招聘教授。有一天,面試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曾經在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過一年的汪博士。

面試後,有資深教授找我:「不要聘用這個年輕人。」「有什麼問題嗎?」他們說:「問他有什麼長期目標。他居然痴想獲得諾貝爾獎。」我高興提供看法:「聘用他。他說不定哪一天獲得諾貝爾獎!」

看了履歷,發現他在Rice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兩位導師都是諾獎獲得者,名師出高徒,腦海裏有遠大的目標,不足為奇。這有多好!順便補充一句,我不但聘用了他,很快將他從助理教授提升到副教授、教授。他學術出眾,今天已是加州理工學院高薪的講座教授。對於立志高遠的人,不要心存負面的看法。

Lovett Hall(取自Rice University)
Rice University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市。(取自Rice University)

傑米

還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也許正發生在你的身上。

生物醫學副教授傑米年輕有為,隨時準備升等。他精力旺盛,擔任許多校外諮詢工作,又負責一間公司,聘用了 20 幾個員工。他拿到大量研究資助,發表了許多論文,同時指導 20 幾個博士生。大學老師對他有看法,我跟 Jim 說:「你為什麼分心工作呢?」他答道:「我嗜工作如命,每週工作7天,每天平均為大學工作10小時之外,也為公司工作10小時。」是個超級名星。

順便說一句,我們中間確實還有人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但是睡多少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多少事,做得好不好。只要工作效果好,哪怕一天睡 21 個小時也沒問題。如果無所事事,即使一天只睡一個小時也没什麼了不起!

回到傑米的故事。Jim 說:「我每年獲得1、200 百萬美元研究資金,發表大量論文。在這個名聲相當不錯的學系裏,我屬於最佳10%的教授。我管理一間公司,賺好多錢,對社會有貢獻。」猜我怎麼說?「Jim,你的策略有問題,因此限制了專業生涯。你聰明,睡覺不多,工作努力。然而,這樣的工作組合,合適嗎?」

「按照你的努力,如果每天為大學工作20個小時,每年獲得的研究資金就可能不止2、300 萬,而至少應該 5、600 萬美元。每年寫的論文也不會只是1、20篇,而是3、50 篇的好文章,而且很快就會獲得IEEE的會士資格。我敢肯定,你不會介意成為美國國家院士,或者獲什麼獎項吧?」

我接著說:「你把時間一分為二,教研與與企業通吃,得意地以為工作表現是時間的線性函數。實際上,如果分配得好,應該是個有加成效果的凸函數。把時間花在公司方面,就不能全心全意為大學工作。你現在是20人公司的CEO,如果把花在公司上的時間增加一倍,就不單成為40人、也許會成為 500 人公司的CEO。現在,每年的營業收入是2,500萬美元;如果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公司上面,每年的營收就可能是2億5,000萬美元了。」

拿個時鐘提醒自己會議不要超時。(圖/shutterstock)
作者對 Jim 分析:「你分配時間的方法錯了,因為努力函數不是線性。把它一分為二,雖然能者多勞,結果卻是,你受損,學系受損,公司受損,社會也受損」。(圖/shutterstock)

我講的道理人人適用,對 Jim 分析:「你分配時間的方法錯了,因為努力函數不是線性。把它一分為二,雖然能者多勞,結果卻是,你受損,學系受損,公司受損,社會也受損。此外,很多人批評你在大學工作不專心;同理,我猜想公司的人也可能批評你在公司工作不專心。即使你的智商很高,明顯地,從全局看來,得不償失。」

我花了一年時間,極力說服 Jim 改變時間的分配組合。最終,他承諾:「該怎麼辦?」我回答:「你有兩個選擇。要麼待在學系裏,為公司當顧問。要麼調換一下,選擇全心投入公司,說不定有一天可以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我會為你留一個客座教師的身份。」

他選擇離開大學,現在管理一個500人的公司,是德州同類公司中最大之一,至少州長給他頒了個大獎。他偶然會寫信給我:「你解析了以前從未想過的現象。」

順便講一個最佳方案的故事。年輕夫妻有個孩子。丈夫在港島工作,妻子在深圳工作,兩地相距通車至少90分鐘的距離,請問他們的住家該選在哪裏?肯定不應該在兩地的中間。因為,如果家在中間,當孩子生病時,夫妻兩人都會抓瞎。家應該離丈夫或者妻子的工作地點近一點。

許多問題的最佳解答往往不在中間。採取平均值的妥協方案,可能造成最差的結果。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因為不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安迪

崇尚學術價值,要多想怎麼為社會做出貢獻,不要過分擔心獲得多少資金,發表多少論文。說到這裏,我想起一個故事,提供大家思考。

曾經聘用MIT 畢業的安迪。他是個應用數學家,發表過9篇文章,全是獨自撰寫,沒有共同作者;獲得了100多萬美元的研究資金。到了升職的時間,評選委員有顧慮,提出各樣的問題。有人問,為什麼論文都是獨自撰寫?難道不懂得與他人合作嗎?又有人表示,怎麼只發表9篇論文?為什麼研究資金這麼有限?這些言語是大學評審教授為求方便而常犯的問法。我們應該評核論文的品質?而不是數量!雖然他只寫了9篇論文,但是品質高,比許多胡謅出3、40篇亂七八糟的文章更加難能可貴。雖然只得100多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但都是來自美國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沒有儀器設備費用。

Andy 有博士生,卻從不將自己的名字掛在博士生論文出版的文章上(這是特例,未必適用於其他專業。然而,當今之世,如此堅持特立獨行,依然令人讚嘆。)對於批評他獨自撰寫論文一事,我則說:「如果一個人與許多人合寫論文,也必遭批評:『此人難道不懂得獨立研究嗎?』」於是評選委員又可能認為,他的文章應該一半獨立撰寫,一半與人合寫。我知道,即使這麼做了,又會遭到另類批評;「這麼年輕,為什麼這麼政治化?到底想討好誰啊?」所以,不管你做什麼,都難免有人認為「不夠好」。

文以載道,論文著述應該本著研究成果,而不是為寫而寫、為升遷而寫。沒有人僅以寫出大量的論文傳諸於世,而只有以發表高品質的論述稱道不朽。Andy 的論文言之有物,發表在 SIAM 等高端的雜誌,是個有份量的學者。

心件

盡責的教授鍾愛教研,鍾愛學習,鍾愛學生。研究有助教學,教的是經驗證後的發現;教學有助研究,教而後知不足,才得以存疑於心,從而啟動有意義的研究。只要有產出,從事自己的專長、教研,沒有人指使你幹什麼,甚至還有不錯的收入,世界上很難找到比教授更好的工作。

招聘新血教授加盟,加強團隊精神,共同創新以促進社會進步;就此而言,奢談國際化的兩岸,橫柴入灶的時候多,「心件」不彰,眼前仍然有漫長的路該走!

*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本文根據其應邀於2015年8月20日在台大學術卓越領導研習營及2016年12月6日在上海交大「雙一流建設的理想與現實」會上的主題演講而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