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震觀點:中華民國國慶日給蔡英文的重要課題

2017-10-10 05:5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主政下的2017年國慶,是中華民國元素最淡最一年。圖為沒有「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國慶光雕秀。(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總統主政下的2017年國慶,是中華民國元素最淡最一年。圖為沒有「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國慶光雕秀。(總統府提供)

今天是中華民國106年國慶日,也是蔡英文總統執政後第二個國慶日。然而,今年國慶卻是「中華民國元素」最淡的一年,也是台灣內部卻陷入越來越大認同分歧的轉折路口,上任後一直把「團結」掛在嘴邊的蔡總統,如何處理、有沒有能力處理好這個課題,儼然將成為她歷史評價最重要的指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是媒體報導,總統府塔樓與府前的慶典主席台被發現沒有「中華民國」四個字,也沒有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媒體解讀為「首次雙十慶典去中華民國化」。再是國慶晚會邀請函沒有中華民國國旗,連續好幾天的國慶光雕秀,也不見國旗、國號。今天,全台更僅剩八個縣市有舉辦國慶升旗,媒體評論直接問:「中華民國在那裡?

當然,在媒體與在野黨質疑後,政府有做些補救措施,但還是難掩民進黨政府執政後,中華民國元素變淡的情景。國慶籌備會主任委員、立法院長蘇嘉全則霸氣回應,國旗存在我們的心中,「不用老是在這些小事打繞!」於是乎,原本理應是舉國慶祝紀念的中華民國國慶日,今年伴隨了許多「中華民國元素消失了」的奇特現象後,對國人難免產生不同的效果。

一方面,政府的態度如此,民間出現自發行動,幾名建國中學學生在臉書上發動「一人130,把國旗插回南海路」活動,在網路上獲得不少迴響。另一方面,獨派團體也預告,國慶日要上凱道舉辦「中華民國的公祭儀式」。在太陽花學運以「反黑箱」為名的實質「天然獨」運動後,這些活動都不再是幾場政治秀,對映出蔡政府的「去中華民國化」,只是個序幕而已。

民進黨兩次執政,都有迴避「中華民國」意象與圖騰的情況,蔡英文這一任又比陳水扁時期更細緻又精進。從去蔣(蔣介石)化開始,取消遙祭黃帝陵、停辦抗戰八十周年紀念展、推動新歷史課綱、推動官方語言多元化,到文言文調降比例等,都被視為「去中國(中華民國)化」有步驟性的階段性作為。

在蔡政府有意無意推波助瀾下,台灣內部的認同分歧逐漸升高,今年的國慶就是一個體現。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感嘆:「眼前,台灣社會已經陷入超乎共軍想像的對立與分歧,已是一個分裂仇恨,誰不服誰的無望之島了!」那種「同舟共濟,一致對外」的情況已不復見,倘若中共武力犯台,這樣分歧的台灣,還能撐多久?一個媒體人的感嘆,也是很多國人心中的痛。

孰令致之?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黨政軍大權一把握的蔡總統,當然要負最大責任。

任何個人或政治團體,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詮釋或主張,當然可以有不同意見或政治行動,畢竟中華民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國人也接受多元開放的各種史觀。但是,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經由全民普選產生的總統,理應是「中華民國」責無旁貸的捍衛者,如今,卻無能以「中華民國」維繫全民團結,甚至坐視內部分歧逐漸擴大,是執政無能?還是有意為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元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