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眾怎麼看羅興亞人道危機?「從我們的觀點看,我們才是對的」

2017-10-10 07:10

? 人氣

身披袈裟的僧侶反抗軍政府部隊的照片引發了全世界的想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週年紀念活動在仰光南部的一座寺廟中進行。現場掛起橫幅喚起對那場大規模抗議的記憶。在2007年參加過那場抗議的大批佛教僧侶、民主活動人士以及工會成員均有到場。

由於他們當中有很多都曾經是政治囚犯,因為支持人權和民主而被監禁,我原以為他們對羅興亞的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瑞杜(Shwe Toontay Sayar Taw)是「番紅花革命」當中其中一個領頭的伴侶。我問他,緬甸作為一個年輕的民主政權,責任不是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社群,包括羅興亞人嗎?

「在民主社會,人人平等,」他說,「但不包括恐怖分子。」

「如果他們加入了恐怖主義,全世界就應該聯合起來消滅恐怖主義,否則他們就毀滅我們一代人。」

毫無疑問,羅興亞穆斯林的問題使得緬甸多數派人群當中對於翁山蘇姬的支持率上升。翁山蘇姬在這一問題上的沉默已經在全世界引來遣責。

在仰光市政廳前,人們舉行了集會,向這個國家實際上的領導者表達支持。

聯合國資深官員形容對羅興亞穆斯林的暴力行為是「種族清洗」,緬甸政府否定了這一指控。

緬甸過去也曾有過大規模逃亡的事件。在1960年代,軍隊奪取政權後不久,政府就下令數以萬計的印度裔人口離開這個國家。

這些印度裔在緬甸生活了數個世紀,很多人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緬甸還是英屬印度一部分的時候被殖民者帶到了這裏。

據估算,當時有超過30萬人被迫離開。緬甸的印度裔難民回到了印度,他們的物業和土地則被國有化。

我想知道,對於羅興亞穆斯林所遭受的暴力對待,仰光以及緬甸的主流媒體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一個曾經當過政治犯的資深編輯不願透露名字,但是給了我一個答案。

「人人都很害怕,都不願意觸碰這個話題。第一,去那裏(若開邦)本身就存在安全問題,所以很多報導都只是基於官方的新聞通稿,」他說。

他指出,還有來自公眾的壓力。

他表示,如果你和主流意見對立,「就連你的親戚和朋友都會不喜歡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