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中國到底有沒有「產能過剩」?又關歐美什麼事?

2024-04-23 14:18

? 人氣

中國經濟。圖為安徽省一處製襪工廠。(美聯社)

中國經濟。圖為安徽省一處製襪工廠。(美聯社)

今年4月,「產能過剩」突然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熱詞——4日到9日,美國財長葉倫訪華,點名了三個中國的產業產能過剩,可能會傷害美國;16日,德國總理蕭爾茨訪華,再提對「產能過剩」的關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方也多次辯解,財政部、商務部的官員,乃至總理李強都下場回應,基本觀點是,從全球範圍來看這些產業並不存在產能過剩,而即便有一定過剩,也是市場經濟下的正常現象。

在中國安徽省阜陽市的一家汽車零部件工廠,一名女工正在組裝汽車線束。
在中國安徽省阜陽市的一家汽車零部件工廠,一名女工正在組裝汽車線束。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之前,對「產能過剩」的討論和擔憂,廣泛存在於中國自己的官方語境和媒體輿論中。

如果真的存在「產能過剩」為何又事關歐美?這場貿易爭端是否會延燒到政治領域?

歐美的指控

「美國將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如同10年前美國鋼鐵領域那樣,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進口產品大批摧毀。」葉倫不久前在訪華時表示,此行重點是針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與中國政府溝通,這些問題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構成了威脅。

她也解釋了背後的邏輯,對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支持,產能大幅攀升,而中國國內需求疲弱,因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商品價格被人為壓低,當這些產品出口到歐美,當地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困境,如同十多年前,中國鋼鐵席捲全球市場一樣。而且,「中國今天的經濟體量太大了,中國主體採取的行動可以改變國際價格,可能讓美國和其他國家公司的生存成為問題。」

蕭爾茨在上海同濟大學演講稱,「在某個時候,德國和歐洲也會有中國汽車。唯一必須明確的一件事是,競爭必須是公平的。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有傾銷,不能有產能過剩,而且不能侵害產權。」

4月17日,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稱,該機構發現中國「全面產能過剩」,無論是化學品、金屬還是電動車領域。「接觸的公司幾乎沒有不面對這個問題的」,而這些過剩的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內衝擊市場。

彥辭補充稱,「對於構成歐洲工業基礎的、具有戰略可行性的工業正因價格過高而被擠出市場,歐洲不能接受。這時貿易就變成了一個安全問題,我認為中國可能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而隨著保護主義浪潮高漲,中國和歐洲面臨「慢動作火車事故」(slow motion train accident),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全面的貿易戰。

中國的辯解

面對美歐的指責,中國的辯解大致有三招:

首先,否認存在過剩。背後的邏輯是,受到指責的產業在全球範圍並不過剩。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就表示,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太陽能光電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當前產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眾多發展中國家對新能源產品的潛在需求巨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