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博觀點:民國只是名字嗎?

2017-10-10 07:10

? 人氣

台灣經濟發展的兩位規畫師,孫運璿與李國鼎。(中研院提供/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官網)
台灣經濟發展的兩位規畫師,孫運璿與李國鼎。(中研院提供/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官網)

這麼說不是有任何人希望反動民主潮流,回到威權時期。民進黨前輩為民主的付出犧牲,恰是民國發展另一半不可少的故事。但是為了譴責、追究特定歷史時期侵害人權的人與事,就需要全面否定那個國家和時代的人與事嗎?為什麼不能是其是,非其非呢?這樣武斷切割的史觀,鞏固了執政優勢,卻也造成難以癒合的社會裂痕,意義何在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賴揆的國家定位:民國只是名字?

蔡總統闡述的史觀既然基調是不願繼受民國,接著賴揆拋出的國家定位說就是很自然的推論。他的「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一說,基礎是國家構成要素的常識:領土、人民、主權。他認為他的「描述」才接近大家認知的事實。

依據他的說法,他的民國顯然經過質變而有歷史斷裂,不是繼受自1912年起的民國。這個質變斷裂可能發生的時間點有二:一是1949年國府撤退來台時,事實控制的土地和人民即已大致如今,因此賴揆所稱之國家定位於1949年即是如此至今。二是90年代民主化後,修憲由台灣人民直選國會、總統及直接複決修憲案。當作人民行使主權方式的質變,有些類似某綠營大老主張「第二共和」帶來國家質變,具體時間點是哪一年暫且按下不表。第一說顯然不通,不但49年時大部分台灣人民並無賴揆所稱的國家構成事實的認知,國際上的實踐包括聯合國,亦無這種論調的空間;相反地民國曾長期代表中國而受國際承認。當然71年的喪失聯合國會籍及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對民國的中國代表權主張是極大打擊,也才促使民國和台灣必須進一步一體化,開啟了台灣80年代和90年代的政治發展。

第二說若以修憲為準,賴揆的説法亦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法理上準確的說法是修憲後「台灣人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作國家主人,行使主權。中華民國始終是主權獨立國家。」因而從無「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憲法依據,民國亦絕不只是個名字,它是台灣人民行使主權的體制架構。賴揆若要論主權行使,便沒理由忽略憲法規定這個法律事實。因此他若真要做「台獨政治工作者」,就必須認真嚴肅面對「憲法」和「國際承認」這兩座高山,而不是阿Q式宣稱不用做任何動作就已「台獨成功」。試問違憲而舉世無人承認的「台獨」算實現了嗎?如果「台獨政治工作者」無法或不願以追求改變憲法,並得到世界承認為目標,除了召喚義和團式的熱情,「台獨」和「台獨政治工作者」對台灣又有何價值?

20171006-行政院長賴清德下午出席立法院施政方針報告總質詢。(蘇仲泓攝)
行政院長賴清德立法院備詢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蘇仲泓攝)

變局迫切需要真正的新模式

蔡總統924致詞點明台灣面臨著四大變化的挑戰固然正確,但以切割民國歷史作為應對挑戰的「新模式」,恐怕只是以往不斷革命的延伸:總是向支持者指著天光,卻無力走到亮處。且不說用名存實亡的民國虛應「已經很不一樣」的中國,究竟能不能引領台灣,穿越兩岸社會越加疏離敵對的陰霾。而面對難以回到冷戰的「多元的國際情勢」,特別是冷戰時代形成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在地緣政治、核武擴散、貿易金融、區域整合、氣候變遷到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等所有議題出現治理危機的變局時刻,執政者提出的「新模式」其實卻像是「台灣對決中國」的外銷版,這能否比兩蔣時期反共必勝的戰略,贏得更多國際社會的參與機會與真誠的支持,也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我們並不主張全面復古,也認同變局下,民國迫切需要「新模式」。但新模式斷不可能從將舊邦切成幾段中去尋找。未來一年的國際政治時程,將進一步掀開世局變化的帷幕。或許在更巨大的壓力下,真正負責、可持續的新模式才有機會脫穎而出。在民國106年的國慶,我們誠心祝願,希望一方面台灣人民守護民國精神,另一方面民國庇佑台灣子孫。

延伸閱讀:

李明觀點:異哉所謂「台灣公投成為中立國」!

周志杰觀點:民國是資產或包袱?藍營的危機與重生

高思博觀點:2017國民黨的歷史考卷

周志杰觀點:緩解兩岸僵局的思考─台灣非台獨、中華非中共

張登及觀點:恢復民國史觀活力 維護台灣發展前景

劉復國觀點:外交困境與台灣生存危機中的機會之窗

*作者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思想進擊」召集人。本文為本文為本文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思想進擊」系列專文之七。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前政務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