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好吧,「斗膽」「批評」一下台灣的年輕人!(下)

2017-10-05 07:00

? 人氣

另外,台灣的教育已經越來越落後于世界的步伐。歐美各國的教育投入和大陸一樣越來越大,他們教育系統的升級和尖端化也越來越有力度。但是台灣的教育越來越具有政治性和妥協性。兩相對比,台灣各大學排名的大幅落後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台灣自己的過去對比

四十年多前,蔣經國在台灣實施了十大建設,同期不久,鄧小平在大陸實施了改革開放,兩岸的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時期。

十大建設的政策不僅僅奠定了台灣后來富足的基礎。也帶動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投入到與之相適應各項事業之中。可以說,十大建設創造了真正的「前瞻」環境,它給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帶來了真正的機遇。

前文所提到的各位了不起的文學藝術家,都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 張忠謀、郭台銘也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現在的軍工教同樣是那個時期的「年輕人」。如今支撐台灣社會發展的主體工程和行業,幾乎都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完成和建立起來的基礎。

台灣人均GDP從1975年985美元,成長到2000年14941美元。25年間,台灣百姓的收入成長了15倍!但是自從2000年左右開始,台灣就陷入了增長疲弱的態勢,到2008年人均GDP是17833。與2000年相比,八年只增長不到20%。而同時期,德國人均GDP增長93%、法國增長101%、美國增長38%、英國增長80%。同為四小龍的韓國增長71%,新加坡增長65%。即使日本在這八年間人均GDP沒有增長,但是日本每年對台灣的貿易順差卻高達數百億美元。

20170923-湄洲媽祖台北港登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夏普董事長戴正吳出席。(盧逸峰攝)
郭台銘的成功經驗還有機會在台灣重現嗎?圖為湄洲媽祖台北港登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夏普董事長戴正吳出席。(盧逸峰攝)

大家可以評判國民黨過往的功與過。但是有一點卻是事實,就是那個時代的台灣是效率最高、目標最明確、台灣百姓凝聚力最強大的時代。更是無數年輕人前赴後繼為台灣不斷打拼的時代。政治的穩定和政策的完整讓那個時代的台灣,持續煥發強大的生命力。四小龍的榮耀,絕對不是輕而易舉就獲得的。

在2000年,台灣實現了政黨輪替。但是這卻成為台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政黨輪替后,政治的核心價值淪喪。它不再是保護國體和經濟民生的有力方式,反而成為了破壞國體和經濟民生的力量,破壞了台灣發展的基礎。

因為政治的緣故,台灣徹底放棄了大陸市場,從而讓日韓整體競爭力一舉超越了台灣,也佔領了本屬於台灣的巨大市場份額。同時,台灣內政的變化更是內傷不斷。二次金改,不但沒有形成良性競爭,反而因為陳水扁的貪腐形成了利益輸送和更不公平的平台。「核四」停建不僅重創股市,更是讓台灣從此在能源問題上如履薄冰,擔驚受怕,也間接影響了外資投入的意願。李登輝和民進黨的多次南向政策都鎩羽而歸,整體市場擴大沒有任何突破。馬英九的ECFA雖然對台灣更為有利,但是因為政黨私利的惡鬥而夭折,這也重創了台灣經濟再次起飛的機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