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好吧,「斗膽」「批評」一下台灣的年輕人!(下)

2017-10-05 07:00

? 人氣

其次,學習歐美年輕人永遠的政治「中立」和政治判斷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黨派的政治鬥爭中,更不要讓自己成為政黨鬥爭的工具。讓精力更多的放在創業上。

無論是大陸和歐美,發展的前提都是政治的穩定,無論歐美各國的選舉多麼熱鬧甚至混亂,但是選舉后之後社會幾乎都會很快的恢復基本的平靜,政治的纏鬥不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發展。

而台灣則不同,選舉期間惡鬥不斷,選舉后惡鬥更兇。政局的亂象已經嚴重影響了國計民生的發展。在台灣的政治制度下,年輕人必須也有能力對這一現狀做出自己的選擇和改變。而不應該成為混亂的實施者和執行者。

對政府而言,年輕人不能等同於「選票」,政黨不能把年輕人當做要討好和供養的「選票服務生」,對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對於一個政黨來說把希望寄託在年輕人身上是對的,但是不能寄託在年輕人的衝動和躁動之上,更不能刻意培養和利用年輕人的無知和理盲。

所以對政府來說,要把精力更多放在培養年輕人的競爭力方面,全力培養台灣成為一個充滿競爭力的社會。

年輕人天生就是要面對未來的,社會需要培養適合年輕人面對未來的職業環境。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政府最有效率。引進競爭和培養競爭的環境需要政府系統的規劃,在每一個步驟、環節、範圍逐步營造年輕人可以承受并發展的競爭力。

作為主體的年輕人,更應該在這方面提出更多的訴求,表達更多的立場!

第三.學習「曾經」的台灣年輕人的奉獻和努力。

台灣的年輕人具備會溝通、禮貌、有想法、肯幹的優點,其實這也是幾代台灣年輕人的共同優點。但是這些優點,並不是每一代台灣年輕人都會取得事業成功的「共同要點」。

三四十年前,那時的台灣年輕人,需要付出青春打下台灣發展的基礎,而他們也的確做到了這點,是他們讓現在的年輕人過上了豐富的物質生活。而現在的年輕人,如果真的讓自己的青春有發揮的空間的話,就讓自己勇敢走出去。這不是某人用文青般的語言說「不要挑工作,有工作就是好的」,而是去面對世界一日三變的現實,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去面對外面的強大競爭,學會讓自己主動的去競爭,學會讓最寶貴的青春用在「競爭」而不是「嘴炮」上。

最後,再用郭台銘和馬雲做一個總結吧。

郭台銘不久前在美國投資100億美金建廠,這筆投資從規劃到實現花了一年不到的時間,而郭台銘在台灣建立一個醫院卻需要10年。兩廂對比之下,這樣的行政效率,會反映出怎樣的競爭力?這樣的競爭力代表了什麼樣的未來?

馬雲在2013年「退休」了。那時候他只有50歲。他選擇了一個1975年出生的年輕人做了阿里巴巴的CEO。這不是馬雲的膽量大,而是優秀的充滿競爭力的年輕人給了他信心和希望。

台灣不久前剛剛舉辦世大運,台灣年輕人展現了自己最美好的風采和堅強的實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陸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歐美世界發光發熱。他們都已經證明了台灣年輕人在每個行業是多麼的具有非凡的潛力。他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發展的環境和激活他們的力量。

當這一切出現,他們可以再次開啟奮鬥的航程!若干年后,台灣一定會有新的鴻海和台積電,一定會有自己的Facebook和阿里巴巴!

留給執政者的時間真的不多了。而台灣年輕人可以繼續「年輕」的時間也真的不多了!

*作者為職業畫家,現居北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