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廚絡繹送八珍,饞得你想穿越的大唐美食:《時尚大唐》選摘

2021-01-20 05:10

? 人氣

除了豬肉,唐朝人也不太吃牛肉,但原因大不相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耕時代,牛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夥伴,即使是現在的農村,很多農民依舊把牛當作朋友、甚至家人似地看待。所以在唐朝,人們就編了很多有關吃牛肉而遭到報應的故事。比如有個叫王雲略的人,有一天要殺一頭牛,牛不樂意,拚命反抗,情急之下,他拿刀子刺向牛的眼睛,結果第二天他的眼睛就開始噴血了。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有一個人因為愛吃牛頭,結果遭到報應,兩隻腳都爛掉了;又有一對夫妻因為愛吃牛肉,後來就活活脹死;還有一個人一吃牛肉身上就長瘡。我們先不討論這些故事是真是假,光是唐朝人能編出這些故事,是有多想保護他們的牛朋友呀!如果真的穿越回唐朝,你要是想吃一塊烤牛排,最好悄悄的,萬一被發現了,搞不好就會被大唐百姓群起而攻之,至少也會詛咒你頭上長瘡或腳下流膿的報應。

豬肉不敢吃,牛肉不讓吃,大唐人民難道不沾葷腥嗎?當然不是。前面說了,大唐人民都愛吃羊肉。

唐朝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時代,就連皇帝家都帶著鮮卑族血統,所以他們從來不排斥外來民族。今天西安的大唐西市、回坊上還可以清楚看到當年外來民族留在這座城市的印跡。

這些外來民族在當時有個統一的稱呼叫「胡族」,他們進入長安後,熱情好客又極具學習能力的長安人民,立即接納了他們和他們的風俗文化,整個長安一時盡颳「哈胡風」:胡人的打扮,胡人的舞蹈,胡人的喜好,當然也包括胡人愛吃羊肉的習慣。

《唐六典》有一條關於當時朝廷每個月向一位親王供給食材的記載,別的先不說,就看肉的供給,每個月「給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二十頭……」,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資訊,能讓我們了解在一家親王府的廚房,羊肉顯然占了好大的地盤,豬肉只有六十斤,半隻豬的體積都不到。這足以說明,羊肉在唐朝人廚房的至高地位。

唐朝人吃羊肉不拘一格,吃得花樣百出,名字取得也很有感染力,如「紅羊枝杖」,其實就是烤全羊;還有「逡巡醬」,「逡巡」是遲疑徘徊的意思,這個就是在鍋裡來回攪拌製成的一種醬,由羊肉沫和魚肉沫拌成。一魚一羊,這道醬聽起來是不是非常新「鮮」呢?

好了,現在提到魚肉。

魚是南方人的最愛,道地的長安人不怎麼愛吃魚。雖然如此,他們如果真的吃起魚來,那可是有些講究,最時髦的吃法就是「刺身」。

什麼?!唐朝人就會吃刺身了嗎?

沒有聽錯,你以為吃生魚片是日本人的專利嗎?錯。早在一千多年前,會吃的大唐人就已經嘗過生魚片的美味。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刺身」,這是日本人的叫法,大唐人叫「切鱠」。

他們不僅會把魚肉切成透明薄片,有時也會切成一條一條的細絲,淋上丁油(明油),拌上蔥絲、芥末,還有顏色鮮豔的青紅絲。日本人當時視大唐為大哥,什麼都學大唐,學蓋房子,學穿衣服,連吃生魚片的本事也學去了,學到後來就好像成為他們的專利,最後連我們自己都忘記,其實這道美食本是大漢民族的原創。

好了,聊了這麼長時間的肉,我也有些餓了,該是吃午飯的時間了,我已經聞到廚房裡紅燒雞翅的香味啦!說到雞,我再多說幾句,我們總說「雞鴨魚肉」,唐朝人吃不吃雞肉呢?

不光是雞,唐朝人也會吃鴨和鵝,不過很奇怪,在唐朝人眼裡,牠們可算不上肉類。「肉食」在唐朝人的概念裡,僅是指豬、牛、羊之類,這些長翅膀的雞、鴨、鵝,在那個時候還沒有被劃入「肉類食品」的行列。

*作者為關中女子,現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時尚大唐:泡酒吧、迎娶闖關、造型假髮……你玩的,都是唐朝人玩剩的》(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