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觀點:尚能戰否?揭開太極拳演變的真相

2021-01-03 06:50

? 人氣

作者指出,簡化和養生化對於太極拳的功夫和拳術的流傳影響極大。 (示意圖/華人健康網)

作者指出,簡化和養生化對於太極拳的功夫和拳術的流傳影響極大。 (示意圖/華人健康網)

壹、傳統武術沒有流變為技擊運動的背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太極拳甚至於整個傳統武術在當代遭遇了相當大的困境。本來是實戰性的傳統武術到了現代轉向了運動健身和養生,但是隨著各種各樣的吸引人的運動健身項目的興起,傳統武術市場萎縮。近幾年,中國大陸出現徐曉東打假和挑戰「傳統武術」,臺灣也出現了陳之漢借批評「傳統武術」一躍成為「大網紅」。總之傳統武術備受質疑。

探究傳統武術的本質,傳統武術本來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以實戰為用,又以道功追求更高的功夫和超越武術的境界。那時傳統武術的練習者大多是鏢師、軍官、捕快、江湖人士等等,其用途是制敵保命的。但是隨著熱兵器時代的來臨,傳統武術的用途大多喪失,練習者變為一般社會人士,其用途僅保留了修養和自衛兩小項,主流用途是健身養生或興趣才藝。

西方、日本的傳統武術在二十世紀轉變成了競技運動,附帶保住實戰技藝的傳承,又形成商業娛樂健身的一體化且市場廣闊,如拳擊、摔跤、擊劍、柔道、相撲等。但是中華武術卻因為種種外在原因,沒有形成此現代轉型,回顧20世紀上半期中華民國陷於嚴重的外患內亂,國術在此劣境里無法轉型。

中共入主大陸后,實行馬列主義統治,摧殘中華文化以及國術,掃蕩武林,強制以「體操化」改造武術,這樣經過幾十年的斷裂,中華武術的上乘功夫和實戰技藝幾乎失落。台灣因為市場小和資源有限等諸多原因,中華武術也沒有形成現代轉型。20世紀80年代後期大陸官方推行散打,就是在這衰敗不堪的劣勢下發生的,散打也只能不倫不類。

貳、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的文武分途及斷裂

在當代,很多人在問傳統武術尚能戰否?這裡要澄清一下何謂「傳統武術」呢?傳統武術無疑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有道氣功和武功兩大層次,武功又以實戰技擊為尚,表演只是江湖賣藝的雜技末用而已。熱兵器時代來臨,原來傳武的學習者——鏢師、軍人、捕快、江湖人士等沒有多少人來學習了,都忙於學習槍炮。

一般社會人士成為主要的「生源」,他們不是出於職業生存用途而是出於健身養生和興趣愛好的目的業餘來學習,並且他們體質有限,也吃不了多少苦且下不了多少功夫,因此為了迎合他們和吸引市場,傳統武術開始簡化和養生化了,太極拳是最典型的。

簡化和養生化對於太極拳的功夫和拳術的流傳影響極大,如目前流行的楊氏太極拳是楊澄甫簡化普及版的流變,這與楊露禪傳下的功夫相比,淡化了較難學且易學偏的道氣功,去掉實戰功夫代之以安全的現代推手。陳氏太極拳等拳派也有類似的變化來順應時勢。這就是現代太極拳與傳統太極拳的文武分途,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道氣功和實戰功夫皆有傳承沒有斷裂,中共統治後掃蕩武林,以「體操化」政策改造傳統武術,太極拳真功夫才被強行斷裂,今天西式搏擊風潮興起,中華武術尚能戰否?局面令人擔憂。

但是這裡必須說明一下,褒現代搏擊貶太極拳的人以及挑戰太極拳的人,如徐曉東、陳之漢之流等等,他們批評的「太極拳」甚至于「傳統武術」,實質上都不是傳統的而是「現代太極拳」與「現代武術」,他們混淆了古拳法與現代養生拳的區別,這是他們因為無知才會魚目混珠,他們又因為追求炒作才會亂批評一通。

參、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內功內勁等的差異

道功氣功、內勁是傳統武術的最上乘的功夫。國術有武當和少林之分,少林寺「鎮山之寶」的「心意把」近年得以展現,「心意把」也是以內修功夫為本的。可以說上乘國術如果缺乏內功內勁,即使最好的拳術,也只是缺乏威力的空拳架。國術各大門派為何喜好將自家根源追溯到道家的武當、佛家的少林呢?因為佛道兩家皆修道,修禪修道之道功氣功是上乘功夫的本源,故而武林各大門派以追溯到武當、少林為傲。

因為修煉道功氣功,上乘國術首重修心養性,這一點也被現代太極拳繼承下來,但是因為道功氣功較難學且易學偏,難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心態,所以現代太極拳淡化了道氣功,再加之科學思潮和西方觀念的過度擴張,令很多人有所懷疑道功氣功,影響到市場需求。所以現代太極拳在道功氣功上是遠遠不及傳統太極拳的。

何謂氣呢?當今對於氣的認知有較多偏差之見。道功含有氣功,氣者本源于精神意念,生於丹田呼吸,成為一種能量。氣感如水流動,如大、小周天之通,又如磁場開合,等等。氣也有內氣與外氣之分,氣初行於體表,修之深也,氣浸透體內。

氣有何用?對於養生而言,修心養氣其妙無窮,身心俱受益。對於武者而言,氣足則與肉身融合,久之深之,由體表深入體內,無處不在,配合拳術之修煉,終使肉身如筋,如此,筋勁或者說內勁成也。煉氣的歷程是漫長的,氣初聚成丹田一個「球」,久之修下去,整個肚腹聚氣成一個「球」,再高深修下去,聚氣全身成一個「球」。

久之持續高深修下去,配合以拳術之修煉,肉體修進為筋强骨空,彈簧勁成也,這樣身體就脫胎換骨了。對於道氣功和拳術的上乘境界可以總結成一言是:「心法即功法即拳法」。若至此境界,道氣功和拳術才算合一。所以修煉內功內勁,首要就是煉氣,使肉身脫胎換骨,但是居統領地位的不是氣,而是心法統領氣和內功內勁,這是「心法即功法即拳法」的深意。

所以修內功內勁的國術與外力運動是不同的,現代搏擊者年紀大了則力量漸衰,不復青年之勇,年齡與功夫成反比。修內家拳的上乘功夫者與之相比完全不同,因為修道功氣功和內勁,修之越久,氣越充沛,心法越來越無為而大,其肌肉筋化越強,內勁越高,最後氣身開合與器官呼吸分開,氣身和筋勁渾然一體自在開合不受呼吸牽制,耐力體能必會越強。

所以修上乘的內家拳者,到了四五十歲才是黃金時期,二、三十歲時因為氣功成就有限反而功夫不高。舉一例,如李存義年近七十歲創辦天津國術會,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國術者,形意拳也」,這引發其他門派的不滿,一時間前來挑戰的人甚多,李存義一一接戰,屢挫敵手。國術會名聲大起。

再談內勁,以太極拳為例談談演進歷程。楊氏太極拳源自陳氏太極拳,但是楊露禪成名前後在武林中心地區的京師遊歷,與各大拳種和一流大門派的代表人物有交往,必然學習反省,使自己修煉到較高境界,然后才有「楊家太極拳」出世,這不同於居於偏鄉的陳氏太極拳,楊家太極拳自有其獨到高明之處。

比如楊家太極拳要求松沉勁第一且含纏絲勁,松沉勁第一所以身法整沉,以丹田為中心整體旋轉,(這與八卦拳等有相通之處),沒有陳氏太極的氣感外顯、纏絲分明,而且打法也更進一步,陳楊兩者拳架隨之差異更大。楊氏太極拳可以說是陳氏太極拳的升級版,或許也可以說「成品」於武林中心相比偏鄉較有優勢條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華冷兵器時代完全結束,熱兵器時代來臨,傳統武術面臨衰落和轉型,陳氏太極拳直到此後的二十多年才到北京傳播,而此時楊澄甫教學上轉向簡化的功夫及拳架,轉向社會傳拳了。陳氏太極拳面向社會教學後也同樣有簡化轉向。

上述歷程說明了太極拳由冷兵器時代的發展,到了熱兵器時代因為多數用途喪失而轉向。這種轉向總而言之有三,其一是淡化了時效長較難學且易學偏的道氣功;其二去掉實戰功夫代之以安全的現代推手;其三傳統太極拳的內功內勁被擇易去難而降低,古時克敵制勝「法寶」的剛勁(如彈簧勁等)和柔勁讓位于現代推手的長勁。這是說傳統太極拳流變出了現代太極拳,適應現代社會需求,但是現代太極拳甚不同于傳統太極拳,兩者不可混淆。

總之內功內勁是傳統國術之「法寶」,國術的各種上乘打法不僅因之而生,而且因此才能發揮出克敵制勝的威力,這是傳統國術優勝于外力的現代搏擊之處。但是內功內勁衰,則打法大打折扣和威力喪失,能戰否?不能也。

肆、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養生的不同

今人汪永泉、魏樹人創說「風鐘」和「三道氣圈」(其自稱得自楊健侯)。但是這在功夫修煉上恐非上乘,原因有二,其一楊家太極拳與陳家太極拳不同,重視彈簧勁所以要求「筋肉掛在骨上」,因此必須松沉勁第一且含纏絲勁(陳家是纏絲勁第一且含松沉勁)。松沉的結果是肩背一體,腰胯一體,此兩者是活的且是內氣外氣合一的。其二,所謂「風鐘」和「三道氣圈」,注重外氣,但是外氣是虛而內氣才是實。然後腰胯之功不是支離的,腰、胯兩氣圈是多餘的,腰胯一體、內氣外氣合一才是楊家之傳。

最后汪永泉、魏樹人之說恐怕是他們的摸索和體認,汪永泉身份不高,不見得是得到楊健侯秘傳的「入室高徒」。出書創說的魏樹人是現代太極拳的行家,他們的修煉是現代太極拳的重養生推手和去技擊化的路子,他們假托前輩之名提出此說,但是這有違傳統太極拳的功法路子,如養生功夫重外氣,「風鐘」和「三道氣圈」就是重視外氣的,但是技擊功夫必重內氣,行家必知內氣是實外氣是虛,所以「風鐘」和「三道氣圈」的功法不可能是傳統太極拳宗師的楊健侯秘傳出的,而是重養生推手的現代太極拳家的東西。

傳統太極拳的養生功夫本源於修道養心煉氣,使身心皆得以高明的修養。此道氣功又與拳術配合,形成內功內勁,養生健體的功用水平極高。現代太極拳變成養生和運動的,實戰功夫不被重視而漸失,內功內勁也隨之淡化,道氣功的傳承也受其影響,並且因為時效長較難學且易學偏,精通者很少等緣故,故而流傳得較淺。這樣的養生功夫是有限的,很多人甚至於把形體上的「太極操(拳)」當成養生功的精華。現代太極拳的養生水平總體來說是不高的。

伍、傳統太極拳與現代太極拳推手的不同

現在流行的推手是養生型的或者是競技型的。這與傳統太極拳原本推手的目的、作法、作用大不同。傳統的古法太極推手是散手和實戰的準備功夫,主要是練習黏纏之術的,純為柔勁發用,柔勁是很難練且要求內功基礎很深的,其長處是克制散手的快速勁、迅猛打法的,但柔勁對於慢速勁效果不大,對于人手相貼的推法更缺乏破敵之用。所以柔勁不是現代推手的強項,長勁才是現代推手的強項,長勁在人手相貼時用處最大,但是長勁慢于剛勁,且在散手里用處較少,因此以長勁為主的現代太極拳,一遇上有拳套限制的現代搏擊必敗,這才使得徐曉東、陳之漢之流成其名。

當今推手是為推手而推手,形成一套規則和運用,失古法推手培養柔勁攻守且服務于散手的真諦,甚至於使得剛柔的內勁受限,變成用力競技。可以說現代推手已經沒有太極拳原來的培養柔勁用於實戰的價值,只有養生或者特殊競技之用。

從內功內勁來說,以松法與發勁為例。現代推手講究全身松透和吸地,又追求站樁拉筋,久之則且沉且重,不易被推動,還利於發長勁推動對手或者化掉對手的推勁,所以現代推手以之為「法寶」。但是這樣練習,會導致打拳的步法不靈快,須知散手不靈快對戰起來必敗,這可謂有長必有短。

傳統太極拳的古法推手,為了內功柔勁而講究松法,內功深則氣足使全身成為一個「彈簧球」,貼地而不吸地,不重不滯,然後用柔勁以黏纏術破敵之快攻,能夠黏纏則必極利於拿和打,太極拳散手的功夫打法由此盡出。但是如果在現代推手的規則下運用,古法的柔勁和松法就未必有多少長處了,古法柔勁難以推動對方,剛勁打擊被規則禁用,傳統松法不沉重吸地就不能使我方不被對方推動。由此可見傳統太極拳和現代太極拳的目的不同,導致兩者的推手功夫有較大差異,其用法和優勢及長處的差異更大。

陸、尚能戰否?

太極拳前途何在呢?面臨現代搏擊的優勢挑戰,尚能戰否?現代太極拳不能戰。但是其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開拓了養生化、運動化(推手)、生活化、趣味化等新路和新領域。然而也面臨許多種更吸引人的運動健身娛樂項目的競爭而萎縮。雖然現代太極拳是傳統太極拳的流變,但是由於內因外因漸失其本源,現在精通上乘的內功內勁和技擊功夫者舉世難尋,甚至於可以說傳統武術多數失其真傳也是事實。

所以太極拳還是要找回傳統古法,推崇前輩宗師也要再興宗師的真傳,前輩宗師視為「法寶」的,首先是內功內勁和實戰功夫,是時候找回真傳了。即使講究養生,現代太極拳不興道功氣功,境界就無以提升。所以要應對現代搏擊的挑戰,只有傳統太極拳能勝出。然後要應對運動健身市場的競爭而不繼續萎縮下去,要找回青年少年的市場而不斷裂掉年齡層,也要復興傳統太極拳才可以。太極拳需要找回傳統,要文武雙全,不能「崇文抑武貶戰」。

筆者也是八卦拳和太極拳的傳人,筆者是從長期觀察和修武體證里總結寫出本文,講的是直白的話,沒有引經據典講空話大话,希望拋磚引玉。

*作者為獨立學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