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手握手數位刺刀步步進逼,歐巴馬的選擇:《民主的弱點》選摘(2)

2020-11-30 05:10

? 人氣

當時沃蘭德的主管是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萊絲,以及萊絲的副手艾維瑞爾・海恩斯。萊絲和海恩斯都不願意針對沃蘭德這份備忘錄接受訪問,不過海恩斯說,對於重要危及國安的威脅,跨部會委員會就會制定政策,提供給更高層的官員來參考。海恩斯掌管的是當時被稱為「次長會議」(Deputies Committee)的會議,這個會議會邀集政府各機關中的副主管層級官員與會,所以像是當時任職國務院的東尼・布林肯、中情局的大衛・柯恩等人都列席其中。海恩斯的直屬長官蘇珊・萊絲掌管的則是「首長會議」(Principals Committee),這是閣員層級的決策小組,成員有詹姆斯・克雷帕、約翰・布萊南、丹尼斯・麥唐納、莉莎・摩納可以及傑・強森等人。這些跨部會的會議負責衡量攻擊行動是否利大於弊。克雷帕說:「光看我們當時開這些會議次數之頻繁和討論之激烈,就知道俄方的攻擊有多激烈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蘇珊・萊絲(Susan Elizabeth Rice)(取自維基百科)
當時沃蘭德的主管是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萊絲(Susan Elizabeth Rice)。(取自維基百科)

在所提出的美方攻擊計劃中,只有一項是一開始就被棄置的。東尼・布林肯說:「散布不利俄方的假情報這個方式,立刻就遭到否絕。」約翰・布萊南對這種假情報是極度的反對,這以前中情局在很多國家,像是智利和義大利都做過。布萊南很堅持地說:「真相要比假情報有力的多,很多事都可以拿來增強你的主張,因為要是造假被人戳穿,那反而不利於己。」

其他攻擊選項則有獲得更認真的考慮。其中一種就是要洩漏關於普丁秘密財產和貪污的細節。東尼・布林肯說:「但是有人懷疑這麼做的效果,這做法肯定是好壞參半。」傑・強森則認為「有很有力的證據顯示,應該要在選前採取行動,而且不管做什麼,都應該是透過網路,而且要跟俄方對美國攻擊的行動相關。」但是要在網路上跟俄國較勁,卻有著許多重大的障礙存在。布林肯認為,美國很可能會「大敗,如果和俄國在網路空間中,以眼還眼地不斷升高攻擊的話,因為俄國在這方面,對我們的傷害,會比我們對他們的多。」至於有人提的驅回使節這個選項,則被大部份人視為對普丁無效。

歐巴馬的顧問群最後決定,大型的經濟制裁,應該最有可能讓普丁罷手。布林肯說:「財政部非常樂意支持我們採用經濟制裁這種平常不會採用的方式,這真的是一大驚喜。」因為這「等於是對俄進行經濟戰。」這種攻擊行動的意圖很明顯:在選前就讓普丁吃到苦頭,可以讓他不再插手美國大選。可是部份官員卻持相反意見:攻擊行動的風險太高,歐巴馬應等到大選過後,才進行報復。

俄羅斯總統普丁(AP)
歐巴馬的顧問群最後決定,大型的經濟制裁,應該最有可能讓普丁罷手。圖為俄羅斯總統普丁。(AP)

****

所以歐巴馬其實已經知道該怎麼回擊俄方了,也準備好要出手了。但是,就跟他處理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一樣,他對於讓局勢升高的可能性,非常的在意。他覺得自己並不是站在制高點來行動:八月時,美國情報單位已經針對俄國駭客可以篡改實際投票數字一事,向白宮作過報告,這件事獲得歐巴馬四位高階顧問證實。知道這件事,讓整個態勢改觀,因為美國選務基礎設施被人滲透了。東尼・布林肯說,早在夏初,白宮內部最主要的考量是「俄方要藉由控制投票箱來改變實際選票的結果,這就是白宮方面一開始最擔心的,所以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這上面進行防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