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補習、搬到好學區,資本主義社會如何助長親情勒索?《中產悲歌》書摘(4)

2020-12-06 04:30

? 人氣

中產階級意識形態中的人力資本,甚至比物質財產更容易被看出是其組成部分,因為人力資本完美呼應了投資精神。金錢或房子不太能反映主人的特質,但可以傳承下去,讓繼承者至少省去一些獨立奮鬥的辛苦。相反的,人力資本是不可轉讓的,那是每一個體的獨特成就。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物質和人力資源為孩子們提供優勢,打造一塊堅固的跳板,讓他們從那上面跳入競賽以發展技能、品味和社交網絡。因為只有具足夠價值的技能和網絡,才能讓其擁有者贏得實際的物質回報,所以技能和網絡本身可說是一種抱負型資產,而不是一種有利可圖的資產。抱負型的人力資本,則強調了中產階級常見的額外工作、時間和資源的投入,也令該階級的人期待可預見的回報,並且形成「一個人的財富乃取決於這種付出」的信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貿易、交易、商業、握手、利益、金錢。(圖/pixabay)
即使是非常富有的人,也無法單靠花錢買來聲望。(示意圖,pixabay)

人力資本雖被我們視為個人的特質和成就,但在積累的過程中也會貶值,從而貧化我們完整的人性。

即使是非常富有的人,也無法單靠花錢買來聲望。他們必須在長期的教育和培養過程中投入大筆資金,以獲得一些不那麼富裕的人可能已經擁有的人力資本。然而,人力和物質的投資,會以更具競爭力和無所不包的方式引發。正是在這種趨勢下,每個人都不得不為零星的回報做出更大、更頻繁的犧牲。

這與金融化的財產一樣,要靠努力不懈的再投資才可能使我們不落人後,而且即使做到那種地步,也不能保證我們的努力必然會開花結果。

如果我們認定為增加人力資本而做出犧牲是必要的,就會對上述的現實視而不見。經濟學家喜歡「增加人力資本」這種說法,因為這似乎讓我們都成為能將所掌握的資源做交換或最大化利用的準資本家。其中一個弦外之音是:如果我們貧窮、失業或掙扎求活,那是因為在教育和技能發展方面的投資不足。技能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因為我們透過那些技能獲得認同。我們的社會地位(以及我們對自己的感受)都反映在這些文化、教育和社會成就,以及隨之而來的自尊中。因此,人力資本將我們與積累過程緊密綁在一起,並根據品味與技能對獲利的有力程度,來決定其價值。

由於人力資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父母對子女的投資,因此會將維繫家庭情感的紐帶融入其中,而這些紐帶也必須調整以實現人力資本的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的高強度和不穩定結果,可能會磨耗家庭關係,使其變得黯淡無光。

一項調查發現,在九項與成功婚姻相關的事物中,分擔家事占第三位......(圖/pakutaso)
雙薪家庭的夫妻因分工而承受著情緒的耗損,同時又渴望自己的貢獻能獲得認同並握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示意圖,pakutaso)

雙薪家庭的夫妻因分工而承受著情緒的耗損,同時又渴望自己的貢獻能獲得認同並握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他們還希望孩子能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同時緊張地干預他們的學校教育和課外活動。這些父母雖然痛苦地意識到專家們對於過度介入的警告,但仍然非常關注孩子的人生能否成功,以至於他們幾乎沒把這當作是一個需抉擇的問題。

婚姻變成了一個人們必須不斷努力的脆弱專案,而不是一個可以委託終身的穩定制度。此外,成年人發現自己必須向年邁父母保證會照顧他們。因為老年人害怕被遺棄,並把孩子對愛的抗議,視為將個人欲望置於家庭責任之上的證據。

物質遺贈的結果是比較容易預見和控制的,人力資本則不同,會不斷變動。父母不能單純地將人力資本交付給子女,他們必須在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進行多年的投資,接下來還需要孩子自己再進一步投資。這些投資的成果,在數十年間只能零零碎碎地轉變成物質現實,並受到這些孩子的任性舉措和經濟潮流的影響,因此是無法預測的。隨著這樣的投資流傳了好幾代,其塑造了家庭關係,並反過來被家庭關係塑造。

*作者為人類學家,學術界游牧民族,目前任職於馬德里高級研究學院(Madrid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她的人種誌研究包含了以色列、德國和西班牙金融化的社會基礎及影響。本文取自時報出版新書《中產悲歌:面對薪資停滯、金融危機、稅賦不公,中產階級如何改寫未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