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高中國文審議 院士、學者聯署:課綱不應淪為意識形態工具

2017-08-25 17:30

? 人氣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高中國文審議過程,日前引發爭議,相關學者對此提出聲明,表達對於當前爭議的憂心。圖為台灣文學學會24日召開「支持大幅調整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記者會。(顏麟宇攝)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高中國文審議過程,日前引發爭議,相關學者對此提出聲明,表達對於當前爭議的憂心。圖為台灣文學學會24日召開「支持大幅調整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記者會。(顏麟宇攝)

針對近期「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高中國文審議過程引發爭議,7位院士、多位大學教授發起「國文屋宇行動」,並發表聯合聲明,表達對於當前爭議可能淪為意識形態工具的憂心。院士包括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王德威、臺灣大學文學院特聘研究講座曾永義、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講座教授孫康宜、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教授李惠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講座教授李歐梵、中研院院士何大安、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陳國球等。同時指出,課綱審議應該更深入得去檢視其中各面向的問題:包括教材文類的取捨、教法如何更具創意啟發、改善學生語文溝通能力等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20日召開中、小學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在高中國文科課綱裡,有委員針對文言文比例是否調降爭論;有教師批評,某些文章含有嫖妓、歧視原住民族字眼,認為極為不妥。但這些議題當日會議結束前,都還沒被討論到,將在本週日(27)再次開會討論。相關學者則提出聲明,呼籲謹慎審議課綱。

聲明提到,他們長期關心文學與語文教育。憂心當前高中國文課綱,舉凡文言與白話選文比例,推薦選文篇目,臺灣文學的比重或是文教與文化經典的必要性等等爭議,遭到簡化為白話與文言之爭,或是中文與臺文之爭。

文中指出,輕率的改動,將使菁英階層與非菁英階層的學生再一次分流,有能力的家長會為孩子尋求額外學習古典文學的機會,而弱勢學子則無所適從,語文程度將低於國際水準。

聲明表示,他們期待海內外關心臺灣語文與文學教育者,不分中文、臺文、華文、語文教育界,共同努力捍衛課綱修正不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支持本次「十二年國教課程綱領」中注重多元發展、重視本土文化、迎向世界挑戰、加強溝通表達的革新理念。

聲明內容如下:

一、白話/文言不應有如此巨大分別,從國語演變史(國語文法、現代漢語史)的發展觀察,國語是20世紀初以來我們詮釋古典、創作新文學的工具,其中包含新舊、跨地域的語文或文學演變,將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一刀兩斷,實則忽略彼此交織的事實。

二、考試引導教學的狀況一時難以改變,推薦選文篇目的作法,實有保護學子學習之必要。然而,爭論中的各版本推薦篇目,未顧及各文類的均衡,應交由熟悉文學的專家集思廣益。

三、文化經典是一國文明素養的重要內涵,如何讓它們自然融入在地的社會環境,讓學生不只藉由它學習語文,更能從中陶鑄審美與想像的能力,宏觀的視野與思想,成為具有文化素養的現代公民,宜有更為詳細的規劃 。

四、十二年國教的國語文課綱應當泯除中文、台文、華文領域差異,共同追求自由多元的語文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發起人:

中研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王德威

中研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特聘研究講座 曾永義

中研院院士‧耶魯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講座教授 孫康宜

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教授 李惠儀

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講座教授 李歐梵

中研院院士‧何大安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 陳國球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胡曉真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梅家玲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鄭毓瑜

臺灣中文學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林啟屏

臺灣中文學會副理事長‧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吳冠宏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陳逢源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謝明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主任 胡衍南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須文蔚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曾守正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陳益源

日本長崎大學教授環境學院副院長 連清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泰誼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