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紀瘟疫遇上冷血政府……從《血熱之心》回顧35年前的美國夢悲劇

2020-11-14 13:00

? 人氣

「同性戀癌」、「同性戀黑死病」

不過,正因為這種病毒前所未見,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一直到1982年9月24日才開始使用Aids這個縮寫作為疾病的名稱。在那之前,醫務人員一般都把這個病毒叫做Grid,意思是與同性戀相關的免疫缺陷,或者乾脆就叫「同性戀癌」、「同性戀黑死病」。這些稱呼隱含的一層意思是只有同性戀者才會得這個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照正常邏輯,其實不難理解病毒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沒有歧視。但是,當時美國是雷根總統主政,社會思潮傾向於保守主義,因此,右翼團體、比如雷根政府的盟友,法威爾(Jerry Falwell)的道德多數派,不失時機地把愛滋病當作用來攻擊對手的理想彈藥。

法威爾聲稱愛滋病是「上帝的憤怒」。這個說法在社會上流傳廣泛。1988年,劇作家霍夫曼(William H Hoffman )把愛滋病流行跟二戰中猶太人大屠殺作類比,「和今天的現狀一樣,公眾對受害者的態度是害怕、仇恨和冷漠交織的混合體。」

面對這種社會偏見,藝術界開始反彈。在陸續湧現的作品中,最有力的是克萊默的舞台劇《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1985年在紐約公演。劇情圍繞美國第一所愛滋病救助診所成立初期掙扎求存的狀況。這個診所是1982年克萊默與他人共同創辦的。

克萊默的編劇生涯從好萊塢電影劇本創作開始,後來轉到舞台劇創作。他一輩子從來沒有把自己看作同性戀權益活動分子。他1978年出版的小說《Faggots》,對同性戀社區的濫交風氣大加貶斥,結果從1980年代初就被紐約的同性戀社區列入不受歡迎者黑名單。

但是克萊默堅持己見,認為這個世界亟需警鐘、行動號角,而這正是他可以提供的。

里根總統
BBC

危機的爆發導致70萬美國人喪生

2000年,克萊默兩個劇本的合輯出版,美國劇作家庫什納(Tony Kushner)在序言中寫道:「這兩個劇本合在一起,令人信服地展現了一個關鍵而可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一個致力於擺脫長達數百年的迫害和壓迫的新興社區,在政治和文化層面達到了一些最重要的目標,而又恰恰在這個關鍵時刻被蒙蔽了雙眼,蒙蔽它的,是與這個世界誅心的冷漠及赤裸裸、或略加掩飾的仇恨悲慘地連在一起的生物學領域的恐怖。」

庫什納本人亦已成為美國愛滋危機文學經典的另一個代表人物,這段文字是他發表的重要評論 — 讀庫什納的分析就意味著不但對《血熱之心》的精神遺產有足夠的理解,對它背後灼熱的意圖也一樣。

這是以藝術面目出現的政治,誕生於一場正在醞釀的危機的熾熱餘燼,那場危機的爆發導致70萬美國人喪生,其中絶大多數來自同性戀者和非裔社區;自那以來,全球愛滋病死亡人數達到3300萬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