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紀瘟疫遇上冷血政府……從《血熱之心》回顧35年前的美國夢悲劇

2020-11-14 13:00

? 人氣

《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克萊默(Larry Kramer)(BBC)

《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克萊默(Larry Kramer)(BBC)

35年前,一種人們前所未聞的致命病毒在美國東西海岸悄然但迅速地傳播,很快釀成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病流行疫情。這種病毒一開始沒有正式名字,相當長時間裡大家都叫它「同性戀病毒」、「同性戀癌」。疫情爆發後,時任總統雷根的共和黨政府漠然,社會公眾心態冷漠,對患者更多的是偏見和躲避。後來,這種病被正式命名為愛滋病,而疫情已經從紐約和舊金山的男同性戀群體擴散到世界,在全球流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愛滋病毒最早在男同性戀群體開始傳播,而政府和公眾無動於衷,所以這個群體最早出現自助自救行動,後來被統稱為愛滋病文學的虛構和非虛構作品也開始出現。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舞台劇作之一是克萊默(Larry Kramer)的《血熱之心》(The Normal Heart)。

克雷默在2020年5月去世。

當病毒開始大範圍傳播,人們以冷漠和歧視面對

這是一部半自傳體式的舞台劇,展示愛滋疫情爆發後,美國社會、個人、政府和醫療界對這種完全陌生的病毒的反應。當時,大部分人對這種致命的新病毒一無所知,而它開始大範圍傳播時,人們大多以冷漠和歧視的心態面對。劇作者克萊默希望通過這部戲喚起社會對愛滋病毒的重視,打破冷漠。

值得一提的是,毒品注射在愛滋病毒的傳播中所起的作用,在許多愛滋文學作品和評論中較少著重墨敘述;早期作品的側重點是同性戀。

時間快進到2019/2020年,又一種新的病毒爆發全球大流行,美國迅速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1981到1987年間確診的愛滋病患者全部病逝

1981年7月,紐約和加裡福尼亞的男同性戀人群中發現26宗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病例;那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腫瘤。在此之前大約一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佈了一份報告,陳述了5名身體健康的同性戀男子確診得了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導致這些機會性感染的元兇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又稱愛滋病毒,因為感染了這種病毒而患的疾病被稱作愛滋病(AID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毒會摧毀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對病菌喪失抵抗力。

從1970年代早期開始,HIV就在美國同性戀群體中神不知鬼不覺地大肆傳播。這跟男同性戀群體中濫交現象普遍有關,而性行為不受任何形式的約束,又跟1969年石牆騷亂(Stonewall rebellion)有關;那次事件之後,濫交不僅是一種非常規社交風俗,更成了一種革命性的行為。

1981到1987年間確診的愛滋病患者後來全部病逝。舊金山一位名叫沃爾伯丁(Paul Volberding)的醫生參與了美國第一個愛滋病人住院病房的設立。他2016年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回憶:「那是當時最致命的病毒感染疾病。如果不治療,98%的患者必死無疑。它比伊波拉病毒、比天花都更厲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