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再多核電都無法解決的電網安全問題

2017-08-19 06:00

? 人氣

「電網是否能保持安全與穩定,才是這一波危機真正該重視的問題,不要以為只要有核電就可以解決,也不該認為把核電廢了就可以解決,這不是單一電廠的問題,也不是核電存廢的問題」。圖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資料照,Masteh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電網是否能保持安全與穩定,才是這一波危機真正該重視的問題,不要以為只要有核電就可以解決,也不該認為把核電廢了就可以解決,這不是單一電廠的問題,也不是核電存廢的問題」。圖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資料照,Masteh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昨晚無預警的大停電事件,讓許多人不禁回憶起18年前的729大停電,1999年7月29日,因為連日豪雨致地基土壤流失,台電公司設於臺南的輸電鐵塔傾斜,由於電力是由南向北傳送,中北部的各發電廠因保護機制而跳脫,進而引發全台計有五分之四以上之電廠因輸電系統低壓震盪而跳機,最終導致台南以北地區從當天晚間11點38分開始大規模停電,這事件引發的輿論反應跟如今差不多,大家赫然發現台灣的供電系統如此脆弱,一場豪雨就可以癱瘓全島電力,不論在國防還是供電穩定上都是巨大危機,隨後台電公司加緊興建電路系統,於2002年6月完成南北超高壓第三迴路,但這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沒有分散式發電來分擔風險,沒有徹底改變集中化電力系統設計,電網管理安全隱藏的危機並沒有獲得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是電不夠用  而是電網管理不當

大力支持核電的一方看到跳電、停電意外,第一時間不是檢討事件成因,而是大呼核電快來,核電儼然變成電力穩定的護身符!而到現在還在說要啟動核四的人可能記性不好,核四廠根本不算完工,2011年一號機組試運轉測試不過,二號機組也零件不齊無法測試,安全品管堪慮,如要續建可能還要追加數百億以上,也無法保証何時能完工,被視為錢坑工程最終封存,無法獲得社會信任,離可以啟動還差得遠了。

上次颱風吹倒和平電廠電塔,這次中油疏失關掉氣閥,明顯都是電力系統管理不當的問題,並不是電力不足的原因,意外發生在夏季用電尖峰期間,就算有核電也無法避免這些天災人禍,簡單計算一下,大潭六部機組跳電,加上跟著跳機的中火5號機,這次瞬間跳掉470萬千瓦的電量,已經超過最大供電能力的13%以上,是非常極端的狀況,相信即使連台電的緊急應變計劃中都從未出現這種情境,470萬千瓦足可抵一個半以上的核四廠,這麼大量的瞬間電力喪失,就算把目前核一與核二未運轉機組加起來也只有4%左右,也同樣不可能因應。難道真的使用了核一、二號機兩個機組,這次停電就不會發生嗎?把這次事故怪到沒有使用核電頭上,不去檢討集中式電力系統脆弱的問題,實在無法不讓人覺得這是在為核電帶風向。

和平電塔
「上次颱風吹倒和平電廠電塔,這次中油疏失關掉氣閥,明顯都是電力系統管理不當的問題,並不是電力不足的原因」(資料照,經新聞)

為預防電網意外,有人主張多蓋電廠增加備用容量,但這還是根基於集中式電力系統的概念,仰賴大型電廠發電始終會有較高風險,天氣熱時,許多大電廠會因發電效率差,臨時出現狀況而損失電量。例如2015年7月1日,台塑麥寮廠區汽電共生、民營和平電廠以及台電協和電廠共三個機組發生鍋爐破管,導致供電能力突減少約150至170萬瓩,備轉容量率降至2.46%並導致供電吃緊,台中火力電廠在2016年5月底也因高溫破管、2016年與2017年和平電廠也多次因天氣熱發生電廠破管、供電能力突然減少等狀況。

如何真正解決電網管理與配置問題

明明有電卻無法進入電力系統,這顯示台灣集中式發電與輸配系統在面對天災時的脆弱性,猶如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只要有任何一處遭受意外,不管電廠能發再多電,都有可能面臨無法傳輸出去的風險。可悲的是,即使有核電廠也無法改變這種處境,其實今年六月初才發生因豪雨導致金山區電塔倒塌,核一廠被迫停機的實例,如果不根本性地讓電力系統轉型,就算再重啟更多的核電,都可能遇到相同的狀況。

隨著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增加,以中小規模發電設施為導向,分散於各區域的分散式發電與輸配系統有助於分散風險,也提升台灣各區域的電力自主性,進一步增加各地面對災難的氣候變遷調適能力。這是為何環團多年來在參加各級能源會議以及提出論述主張時,一直主張分散式發電系統的原因,分散式發電系統實為近年國際邁向能源轉型的重要基礎,世界各國的電網配置也朝向分散式為目標。

蔡政府在事件後對外表示,未來政策將朝向分散式的綠能發電,但實際執行多少以及是否有能力執行?都需要嚴格檢驗,因為不管哪一黨執政,政府從未針對過去輸配電系統進行整體盤點與檢討,無法動搖到台電數十年來保守的電力系統,例如電壓控制與調整不平衡造成大量電力的浪費,甚至引發事故,例如台電於2010年展開至今的第七輸變電計畫,是否是以分散式發電為前提進行規劃?智慧電網、微型電網的布建是否有具體的規劃和時程表?都未見中央積極研擬與推動,這是台灣刻不容緩的能源基礎工程,必須同時著重強化電力需求面的管理與調度彈性,輔以電力備援系統,降低因單一事件對整體供電穩定的影響,才能在未來面對各種天災意外時,強化電力系統彈性調度的能力。

電網是否能保持安全與穩定,才是這一波危機真正該重視的問題,不要以為只要有核電就可以解決,也不該認為把核電廢了就可以解決,這不是單一電廠的問題,也不是核電存廢的問題,與其把力氣拿去做口水戰,還不如認真檢討電網管理問題的改革方向,如果政府真的有心要發展綠能,則更需要盡快推動新一代彈性的新式電網建設,現行包括電壓調節、保護系統等以及饋線的運轉作業等,都需要大幅度的調整,不只需要硬體升級與擴建,還要立下足以立即因應電量變化的制度規範,不然無法應付未來逐漸增加的再生能源電量,這也才是前瞻計畫真正該投入資源的建設。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