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投毒案 掀起中國死刑論戰

2014-05-15 17:16

? 人氣

「但是地方高院往往頂不住社會輿論和被害人家屬的壓力。」林聿說,「林森浩的律師也提到一審判決時法院也可能受到了輿論的干擾,所以寫請求信的目的之一也是讓法院知道也有另一種慎殺輿論的存在。最大的希望是法院能夠以客觀中立的態度來判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與的學生們還從林森浩的代理律師處知悉一個細節,在法院案卷中夾著一些要求判處林森浩死刑的文書,上面也有學生的簽名、手印,其中一份黃洋高中全班同學簽名的文書直指林森浩手段惡劣、必須處以極刑。

這令參與的法科生們稍覺寬慰,因為醞釀中的請求信無疑將構成一種平衡。林聿事後回想起來,圍繞倫理的思辨之外,對信件本身學生倒沒有太多爭論。學生將信件發給嚴義明,請他指正,嚴一字未改。他解釋,為了表達學生的真實意見,不改動是最佳選擇。

由於擔心黃洋家人和學院老師的不同意見,醫學院同學一度對簽名有所顧忌,而法科生決定走在前頭。林聿認為,「一定程度上,法科生在社會進步與改革中是走到同時代人前面的。所以在法學院徵集簽名會比較容易。」

這種判斷在林聿和同學將信帶回宿舍時得到了印證。他們用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的時間徵集了65位法學院同學的簽名,也碰了不少釘子;有的不瞭解案件,不敢以簽名妄下判斷,有的怕惹麻煩;有的不讚同對林森浩應慎用死刑,也有的從根本上不讚同廢除死刑。

這65個簽名如果放諸整個復旦大學,只算是寥寥可數,但此時已成為某種有力的號召,令參與的醫學院同學也迅速徵集到35個簽名。而另外的77個簽名則大多來自謝百三組織的那場講座。

一根扁擔兩頭挑

同為大一新生的劉可、張昆和楊青(均為化名)都去聽了3月20日的那場講座。和法科生的角度不同,他們的參與出自樸素的情感、判斷。

那天晚上,謝百三邀請了投資專家與同學交流投資理財經驗。演講者離去,謝百三上台表示:「接下來我說件事,可能會涉及簽名,你們想聽的可以留下,不想聽的可以先走,完全自願。」

教室裡雖有百來人,卻沒什麼議論聲。謝拿出請求信朗讀了一遍,又說了些自己的看法,旋即邀請林森浩二審辯護律師團隊的一位律師上台。

在學生們面前,律師並沒有去談專業案情,而是以「我所瞭解的林森浩」為題,花10分鐘介紹了生活中的林。講述中,他一度哽咽。請求信隨後在整個教室傳閱,信的正文後邊,留出給同學簽字的空間。

對於投毒案,張昆並不陌生,「我一直願意相信,人心是向善的,而且一審判他死刑,當時給我感覺有點像網上輿論綁架了司法,所以我希望能給他一個機會,這是我當時的第一反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