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光觀點:房價持續上漲,可能損害長期經濟成長

2020-10-09 05:50

? 人氣

有趣的是,這些研究也發現,降低借貸市場的金融摩擦,不見得會改善資金的分配效率,因為多獲得資金的廠商,可能是因為企業持有的擔保品價值上升,而非因為生產效率比較高。在銀行信用與擔保品價值之間的相互強化作用下,信用和房市持續擴張。這資源配置的扭曲,將對長期生產力的成長造成損害。這與前面所述,降低借貸市場金融摩擦可提升投資、購屋和消費,以及整體經濟活動的說法,形成強烈對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南光、張天惠與朱浩榜(2020)使用台灣的資料研究房價變動如何影響GDP、投資以及總要素生產力(TFP)等總體經濟變數。初步結果發現,當房價大漲時,營建工程業的產值未明顯變動,但製造業產值顯著下降;同時,營建工程業雇用量雖顯著上升,但製造業雇用量未明顯變動;最後,營建工程業與製造業的總要素生產力均顯著下降。綜合實證結果,整體而言房價大漲對於台灣GDP以及總要素生產力均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且,這對於GDP與總要素生產力的負面效應是長期的。

會造成企業總要素生產力下降的因素之一是,將用於實質投資的資金投入房地產。前面提過,透過投機管道,企業將資金用於購買更多房地產,因而減少其他非土地投資和創新活動,會降低投資、生產力以及經濟成長。觀察本國企業投資房地產的近況,我們可以發現本國企業戶的房貸筆數在過去1至2年間有快速增加的趨勢。若這現象越來越普遍,可能會排擠企業的實質投資和創新活動。

更有甚者,只要預期未來房地產價格會上漲,即使並非在房價大漲階段,房地產相關產業便能持續吸納資源,而這也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在寬鬆貨幣政策與低稅賦之下,建商持有餘屋的成本很低,可持續囤房,以待未來房價上漲;不只如此,建商還可利用餘屋擔保申貸餘屋貸款,得以不斷有流動資金購地或推案,致使房價居高不下,價格機能完全失去作用,無法反映市場上有大量餘屋的現況。由於餘屋數量持續不墜(近幾年都在8萬戶上下),使得大量的資源被閒置,造成另一層面的資源誤置。過去一年,本國銀行承作建商餘屋貸款的金額急速上升,成長率超過120%,值得密切注意。

我們也可觀察到,最近台灣的不動產貸款(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建築貸款)成長率正加速上升而且占GDP比重也頻創歷史新高,資源正快速往房地產相關產業集中。其中,建築貸款年增率在2020年7月底已達15.46%、不動產貸款占GDP比重已高達52.04%,而且都還在持續上升中。

資源誤置不僅會拖累長期的經濟成長,即使在短期,也會由於資源過度集中在房地產相關產業,助長房價膨脹與萎縮的循環,加大房價漲跌的幅度;這將會提高系統風險,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以金融穩定為職志的央行,也應該將跨部門資源誤置可能對助長金融循環的潛在風險納入考量。

持續上漲的房價可能傷害實質經濟

了解房地產價格變動對於企業與家庭的行為、景氣變動以及長期經濟的整體影響非常重要。房地產市場的興盛固然有其正面的效果,然而我們不能忽略房價持續上漲與房地產相關產業興盛,對實質經濟所可能帶來的負面作用。

本文分析房地產業對於台灣經濟的影響,提出的主要幾點觀察可總結如下:(1)央行應在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之前就及早部署總體審慎政策,以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2)房價上漲不僅幾乎沒有「財富效果」,而且從產業關聯度來看,房地產相關產業從來都不是台灣的經濟火車頭。(3)即使2003至2014年期間超過10年的房市多頭,營建工程業與不動產業對於台灣GDP的貢獻,卻未見顯著上升。在目前低利率、高房價,同時有大量餘屋被閒置,企業投資房地產與建商餘屋貸款又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房價續升不僅無助於經濟復甦,恐怕會導致更嚴重的資源誤置。我們應該嚴肅正視房價持續上漲對於台灣資源配置的扭曲,以及對經濟與生產力造成的長期損害。

*作者為中央銀行副總裁、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本文原刊《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