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用我的「統」去平衡你的「獨」

2017-08-04 07:00

? 人氣

作者說,立場先行,用自己的偏執去平衡別人的僻見,艾爾斯式的「公平與平衡」不也正反映在台灣媒體身上?(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說,立場先行,用自己的偏執去平衡別人的僻見,艾爾斯式的「公平與平衡」不也正反映在台灣媒體身上?(資料照,顏麟宇攝)

實習生丟水球、空姐罷工到輔大心理系事件,這些討論都是統獨先行,政治立場高於議題本身的是非。這也讓人想到美國的《福斯新聞》原本有個很諷刺的口號「公平與平衡」。

最近台灣媒體有兩個新聞處理立場強烈、甚至一面倒的案例,一是《中國時報》處理自家實習記者在立法院丟水球的新聞,二是《自由時報》處理長榮空姐集體請颱風假的新聞。《中時》與《自由》這兩家媒體在政治立場上一統、一獨,旗幟鮮明,不過在社會經濟議題上卻頗一致地向右靠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涉己新聞一面倒喊冤

《中時電子報》實習生丟水球事件,敏感之處在於他有中國大陸學歷,還曾在當地校園參加共青團組織。這個背景讓「水球事件」的政治性大增。當立法院院長蘇嘉全要求《中時》要有個「態度」,不能不聞不問的同時,《中國時報》的確做了回應,而且是三個版面反擊,指控「孩子認錯  大人追殺」、「立法院與民進黨立委是在追殺小孩」。

《中時》的反映很突兀卻也不令人意外。突兀的是,具有公共性的媒體在處理涉己事件時,竟完全不顧新聞處理原則,一面倒地為自己喊冤。民進黨立委稱這名實習生「領統戰獎學金」,是「國安問題」;《中時》不是澄清這不是「統戰」、非關「國安」,而是把綠營立委的先生、母親赴中國大陸念書的事都扯進來,上綱上限到「仇中反中」的民進黨「逢中必反」。「大人」如此處理新聞,也難怪帶出來的「小孩」會不瞭解媒體分際。

在媒體實習的韓姓學生「一時忘情」竟跟著拿起水球加入立委混戰。(周怡孜攝)
在媒體實習的韓姓學生「一時忘情」竟跟著拿起水球加入立委混戰。(周怡孜攝)

不意外的是,《中時》逾越媒體分際的做法不是第一次。《中時》除了一面倒地反獨促統,當年反媒壟斷運動時,也一樣追殺運動領導人黃國昌,甚至大幅刊登他抽菸隨手丟菸蒂的照片,來打擊其形象。這種「追殺」的狠勁,怎麼看也不比如今他們口中的「追殺小孩」弱。

《自由》則大幅批判長榮空姐集體請假。有財團背景的《自由》,在經濟社會議題上一向右傾。其實這無可厚非,因為它們立場大多很一致,新聞處理也多未偏離規範。《自由》對罷工、一例一休也是一以貫之地批判。

新聞事件「昇華」為統獨議題

這次批評長榮事件時,《自由》強調這是自去年華航罷工、台鐵罷工之後,一系列行動的一環。「這只是暖身,未來在幕後進行操弄的『職業運動家』準備要發動的是聯合大罷工,中秋連假就是一大考驗,以達到癱瘓運輸、打擊政府的目標。」總編輯鄒景雯在特稿中這樣寫著。這位資深政治記者進一步點出,「職業運動家」就是「桃產總、具有左統色彩的工運者」。

這裡可以發現兩個很意思的現象:

第一是在《中時》為「自家小孩」辯論時,是上綱到「仇中反中」的民進黨「逢中必反」;而《自由》批工運,則是指控主事者是「具左統色彩的工運者」。雙方都是從新聞事件本身,「昇華」到統獨議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顧爾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