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嚴後全球化潮流下的台灣文化發展

2017-07-30 06:20

? 人氣

七、影視產業的提振與擴展: 政府在提升影視文化產品的精緻性時,要加強影視產業文化價值與觀賞價值的融合,以建構大眾化的影視文化市場,進而拓展海外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題材的多樣化與多元創作:政府的電影輔導金應設法提升導引導演往多元創作方向邁進之功能,方能讓國片叫好又叫座。國片的題材太狹隘,必須多元化、包羅萬象,不斷配合時代與社會的變遷,迎合觀眾的口味,甚而引導觀眾、「塑造」觀眾口味,除了要不斷推陳出新外,拍片取材題材亦可取材自「電影小說」〈註:為拍電影而寫的小說,著重於對白、動作及影像的鋪陳〉如「達文西密碼」、「哈利波特」、「費城」等,或者本土暢銷卡通漫。

由於台灣目前並無暢銷的電影小說、卡通漫畫與電腦軟體遊戲等,政府應結合民間力量,與媒體、電影公司、漫畫與電腦軟體業者合作,獎助文字、圖像產業工作者創造出適合拍攝電影的小說、漫畫與電腦遊戲等,以擴大台灣電影的拍片題材。

(二)加強與企業界的合作:要提振台灣電影,政府必須設法促成電影與企業界的緊密合作,期能結合文化與產業界的力量,運用台灣企業在全球經濟分工體系驚人的產銷能力與創意,從文化經濟與全球化的角度,以企業化經營的方式改革、提振積弱不振的台灣電影產業。

(三)跨國合作、擴大國片市場:台灣企業的經營能力舉世聞名,但電影產業卻委靡不振,因此,政府如能促成雙方合作,將台灣電影導入邁向「文化經濟」經營之路,同時並強化跨國合作機制,改進國際合作拍片的整體環境,將更有助於國片的振興。

國片的市場定位不能只限於台灣,要作市場規劃,惟應先立足於華語電影市場,成為華語片主流,方能擴展星、馬、韓、日等亞洲地區市場,進而進軍歐美國家。要擴展海外市場,國片應尋求國際資金、跨國合作,不同的影片要找不同的投資者,拍不同的語文版本,並發行DVD、影帶等多元化經營,惟全球化過程中應保有地方文化特色,不能受限於外資,要保住、活絡本國的就業機會。

目前中國大陸是台灣電影開拓海外市場最佳的地點,惟在兩岸影片合作上需選擇雙方人民都能接受、喜歡的題材,方能提升國內票房並成功拓展大陸市場。例如兩岸合拍電影,或者可從「達文西密碼」影片的三大構成元素中吸取靈感,亦即將該片的組成結構─資訊符號、藝術宗教及007跨國警匪追逐場景,轉變成可連結兩岸的題材─如敦煌達摩壁畫的離奇失蹤,兩岸的神祕宗教活動與文明起源探討,以及兩岸與國際間的追逐等故事將可吸引兩岸的電影觀眾並凝聚雙方人民的感情。

(四)與國際接軌培養全球化的電影人才:電影科技日新月異,目前政府正加強數位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我應建構完整的影視教育、人才培訓體系,成立影視學院,加強跟電影、傳播科技最發達的美國學習先進影視攝製及產業的全球化行銷技術。

(五)結合國際影展的規劃,強化「電影文化中心」的國際功能: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設「國家電影文化中心」,面對全球化文化經濟潮流的衝擊,未來的電影文化中如能在經費許可下結合國際影展的規劃,建蓋不同功能的映演廳及多功能的國際會議廳,當能發揮跟國際接軌之功能,強化台灣電影的體質。

台灣的海洋國家特性融合了東西、中華與本土文化,在保存本土文化中綻放了多元文化的光采與創意,是參與全球化文化經濟生產線重要的一份子。因此,政府應善用我國的文化資源,加強國民的美學教育,結合各界力量推動文創產業,並運用我國的全球經貿力量,透過台灣在全球的經貿網絡,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合作,成為全球文化經濟的積極參與者與貢獻者。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