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嚴後全球化潮流下的台灣文化發展

2017-07-30 06:20

? 人氣

在生活方面,我們亦可仿效歐洲國家如維也納、慕尼黑等城市鬧區將傳統建築改裝為融合古典與新潮的服飾店與餐廳,大膽創新,將古老民宅予以現代化運用,加上古蹟的維護再用等,讓傳統文化活用於現代生活中,將使文化的現代化更為紮實,讓世人驚嘆台灣的文化創意。台北迪化街、桃園大溪、新竹湖口、高雄美濃等地雖保有日據時代的歐式建築,但沒有好好規劃,欠缺美學設計,非常雜亂,應仿效日本京都,活化傳統並與現代結合,發展為精緻又大眾化的文化觀光產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四、地方文創產業的發展: 地方文化產業方面,亦可大量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結合民俗節慶活動,發展兼具休閒、娛樂與觀光的文化產業,除了可繁榮地方並可跟國際接軌,如美濃紙傘、鶯歌陶磁、三義木雕、客家山歌、恆春民謠、原住民文化等都是具有國際開發潛力的地方文化產業。

文化部應鼓勵、獎助各地方政府擬定具體可行的「投資文創產業計畫」,包括當地文創產業標的、實施行程、文化經濟效益評估等具體資料以及民間投資文創產業獎助辦法,俾各地方政府可根據民間投資金額比例及文化設施的困難度與重要性等評估,依據該獎助辦法,給予減稅等賦稅優惠,並洽請中央爭取其他優惠待遇以及資金協助等,以號召旅外鄉親及全台民眾至地方投資,創建在地文化經濟。

此外,要獎助地方政府挖掘、整合並協助當地木工、竹編、陶瓷、民間技藝等傳統產業,跟文創青年結合,以數位及現代化企業經營方式轉型為文創產業。

五、美學教育的加強:政府近年雖提出各類藝文補助辦法,規劃各縣市文化列車巡迴展演及加強城鄉偏遠地區的文化發展方案,仍無法跳脫前述的文化結構缺失,只是治標不治本。面對這種全國性的文化結構問題,中央與全國各縣市政府一直視而不見,不願或無法以紮實的長期行政作為,培養文化專業人才,落實中小學與地方的美學與文史教育,進行最重要的文化紮根工作,增加文化人口,只會競相進行華而不實的大型文化建設,一味地補助藝文團體,做些煙火式的文化活動,不從結構改革做起,根本無助於台灣的文化發展。

有鑒於此,未來政府的文化政策應以「加強美學教育,深化社區營造」為首要考量的工作,藉由完善的文化行政整合機制之建構、文化專才的培養、密實的藝文教育及社區營造,落實國民的文化權,以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並均衡發展各地的文化建設,如此才能結合觀光與休閒資源及在地產業,創建文創產業,進而擴展國際文化消費市場。

六、文化資訊世界的建構:台灣要加強運用電腦網路,提供國內外文化活動訊息、藝文知識等全球文化資訊,民眾並可提供文化建設意見;政府要與民間電腦網站合作,設立文化網站,請專家學者講授戲劇賞析、藝術理論、電影賞析等課程;並請文化藝術工作者設立網路劇場、影像藝術網站,電影教室等,民眾除觀賞外,亦可參與展演、建構文化資訊世界,與全球連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