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的廟宇文化ㄧ和尚可以摸尼姑嗎?

2017-07-25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任何人、任何團體都沒有權力假借宗教信仰等任何名義,在違反公共利益下,擴張自己的財產與力量。(資料照,謝孟穎攝)

作者認為,任何人、任何團體都沒有權力假借宗教信仰等任何名義,在違反公共利益下,擴張自己的財產與力量。(資料照,謝孟穎攝)

魯迅的「阿Q正傳」男主角阿Q想偷摸廟裏的小尼姑,遲遲不敢下手,後來想到和尚可以摸尼姑大腿,為何他不能摸?他找到了個好藉口。這是對中國「醬缸文化」最傳神的描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天21世紀的台灣也到處充斥著這種虛假的醬缸文化。除了政壇外,台灣的宗教就某種層面來說,也彰顯了這種文化。你只要掌有香火鼎盛的廟宇,縱使對公共事物沒什麼概念,也可以成為地方政壇大老,呼風喚雨,朝野爭相巴結,甚至還可拜完神明後,再用公款喝花酒。如果不從事政治,你也可藉著神明的力量,成千上萬信徒的膜拜,將宮廟蓋得像皇宮樣金碧輝煌,跨界拓展事業、無往不利,還成為國之導師,縱使不了解國政,政治人物也爭相請益,逢廟必拜,不問蒼生、只問鬼神。

日前有些宮廟因誤信政府要「滅香」謠言,在府院嚴正聲明政府只是配合環保勸導減香,絕無滅絕香火之意後,仍然執意全台串聯抬「神明」到總統府前示威抗議,有些人還高喊蔡總統下台,並私下設神案要求蔡迎接神明。善哉!縱使地方環保局處理「減香」措施有點粗魯,而且減少焚香的習俗應由民間自動自發為宜,但照理宗教人應較一般人明理善良,本該秉持善心、「國泰民安」的原則跟政府好好溝通,沒想到這些宮廟住持卻比民眾更世俗激烈與政治化,為了香火鼎盛、財源滾滾,想延續不符現代化、有些爭議的燒香習俗,竟然用街頭抗爭手段,無限上綱政府「妨害宗教自由」,迫使政府不要以宮廟為對象,推動環保。

廟宇是否一定要燒香,才可以顯示信徒對神明的崇敬,是有爭議的,因為燒香會汙染空氣,危害人的身體,尤其是在封閉的空間,大量的焚香比汽機車在流動的空間排放廢氣對人體的傷害還大。這是台北行天宮與龍山寺禁香的主要原因,它們斷絕香爐後,信眾反而更多,可見膜拜神明,真誠崇敬最重要,燒香是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的習俗,不是像一些文化人與民俗專家所說的民間信仰與禮俗是難以改變的,照他們的邏輯,14至17世紀帶動人類文明、啟蒙現代思想的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是無法發生的。環保署及環保局以行政手段要求宮廟減香縱使不宜,但這不代表廟宇燒香的習俗,對現代社會的進步是好的。請那些文化人士不要執著於落伍禮俗的維護,應盡力仿效馬丁路德改革中世紀的神權政治那樣子,以更開闊前瞻的視野,客觀地審視台灣現今的宗廟經營情形以及宗教文化問題,並衡察一些過度、趨近迷信的民間信仰是否妨害台灣現代化的建構,以及是否要透過民間的力量逐步改革。

今天,台灣的宗教對政治、社會的影響力,已漸像中世紀的神權政治一樣,弗遠弗屆。14世紀的英國大文豪喬叟在其經典作品「坎特伯里故事」 (Canterbury Tales)中,以反諷口吻描寫一群神職人員與信徒在朝聖旅徒中勾心鬥角、互相挖苦,藉此尖銳地批評了中世紀神權的偽善與腐化。台灣今日的宗教界雖沒有中世紀的歐洲教會那樣腐敗,但也因為擁有龐大的社會力量,在宗教的名義下,不管是否與公共利益衝突,竟像財團ㄧ樣不斷的擴張事業與自身力量並插足政治。

老子說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任何人、任何團體都沒有權力假借宗教信仰等任何名義,在違反公共利益下,擴張自己的財產與力量。台灣的宗教也必須接受社會嚴格的檢驗,以免成為中世紀腐敗的宗教。蔡總統也不要為了選票,逢廟必拜了,請好好讀讀中國現代啟蒙大師梁啟超百年前的「新民說」,思考治國大計,以宏觀的前瞻視野,大幅度改革台灣落伍的教育,培養國民獨立思考能力與現代化思維,帶領台灣走出「醬缸文化」,建構成現代化的文明國家。

作者林正二為退休公務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