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嚴後全球化潮流下的台灣文化發展

2017-07-30 06:2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台灣近年雖有很多硬體文化設施,但因未落實美學教育,社區營造亦不夠紮實,加上中央與地方政府未建立可合作的機制,政府無法深入鄉鎮鄰里,深化社區營造,進行美學教育等最重要的文化紮根工作,讓文化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導致國人文化素養不足,不僅無法發展成文創產業,且城鄉環境醜陋,社會秩序混亂,比起歐美、日本城鄉的美麗、井然有序,相距甚遠。

 

以下將從上述台灣文化發展情形及融入全球化面向,以國內文化問題、文創市場及全球文化經濟的角度來探討我國今後的文化發展方向,以及如何拓展國際文化消費市場之策略。

一、加強台灣在全球文化經濟產銷鏈的功能:台灣在掌握與運用全球文  化市場資訊,並強化跨國技術資源的同時,要發揮我國在全球經濟產銷的優越地緣位置與強大生產能力,加強與各國文化產業人員、資金、技術、資訊與貨物的流通與整合,期能跟各主要文化產業國家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一方面可藉由國際名牌的代工提升我文化產業的技術,一方面亦可藉由與各國產銷體系的建立,俟機拓展我文化產業市場。

二、文化的大眾化、生活化:面對全球文化經濟潮流席捲而來,政府應結合企業界、文化學術界與民間社團力量,運用休閒服務業及地方產業,透過資本消費市場,讓文化藝術普及化、生活化。例如都市的pub、咖啡廳、餐廳、書店、 時裝店、百貨公司等公共場所可增設藝文展演空間,發揮多元化文化消費功能,讓民眾在日常生活消費中,及外國觀光客旅遊消費時,很自然的感受台灣的文化藝術,誠品書店就是很成功的模式。

同時可配合觀光的發展,以文化的大眾化與精緻化為規劃方向,建構國際文化消費市場如布拉格與倫敦等城市聞名於世的音樂劇與舞台劇表演藝術,享譽國際的台中歌劇院就應好好運用其硬體設備;台北的華山藝文區、三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等過於商業化,應排除通訊網路用具的展設,增加可展現文化藝術功能的設施;華山藝文區交通方便、腹地廣大,可設立國際藝術村及國際寫作之家並減少餐廳的營運;台北市紅樓劇場應加強其表演功能,與小型表演藝術團體合作,策劃適合本地民眾與觀光客觀賞的定目劇;國家音樂廳與國家劇院,亦應加強與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的合作,以較優惠的場租,增加藝文人士的表演機會。

三、文化的現代化:文化全球化的另一種意涵是將傳統文化與全球現代生活聯結在一起,接續傳統、創新傳統。文化藝術工作者可從傳統文化寶藏中尋找創作靈感,將古典作品改編融接於現代台灣人民的生活經驗中,以現代藝術技巧重新創造,表現時代精神,例如「港都夜雨」的現代版就是混合著台灣鄉土民謠風味與西方重金屬的搖滾風味,風格獨具;「閃靈合唱團」更成功地將「八家將」融入西方搖滾樂中,打進歐美市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