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5位前首相圍攻現任首相,英國脫歐局面大亂

2020-09-22 06:10

? 人氣

「硬邊界」問題為何如此敏感?當然涉及愛爾蘭、英國與北愛爾蘭3方複雜糾結的歷史,尤其是1969年爆發的「北愛爾蘭問題」(The Troubles):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主張加入愛爾蘭)與新教徒(主張留在英國)、英國軍隊發生激烈暴力衝突。1998年英國與愛爾蘭政府簽署《耶穌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結束亂局,但已有3500多人犧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愛爾蘭《受難日協議》幕後功臣休姆(左)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AP)
北愛爾蘭《受難日協議》幕後功臣休姆(左)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AP)

北愛爾蘭「硬邊界」,陸地或海洋?

今日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雖然不再兵戎相向,但關係仍然不時冒出火藥味,雙方對英國脫歐的立場也大相逕庭,前者期望與愛爾蘭/歐盟繼續保持密切關係,必要時甚至「不顧倫敦反對」;後者則擔心北愛爾蘭與英國漸行漸遠,「硬邊界」轉而出現在愛爾蘭海,損及自身的地位與權益。

強森政府在談判緊鑼密鼓之際,向下議院送出《內部市場法案》,意味未來可能強制要求北愛爾蘭脫離歐盟的單一市場與關稅聯盟,也等於是公然違反今年1月24日才與歐盟白紙黑字簽訂的《退出協議》、公然違反國際法,布魯塞爾(Brussels)方面自然強烈譴責,甚至威脅要採取法律行動。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特別援引1975年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的一段話訓示強森:「英國不會違反條約,違反條約對英國不利,對我們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不利,對未來任何的貿易條約不利。」

強森為什麼要這麼做?分析家認為他原本就不樂見北愛爾蘭讓英國出現「一國兩制」,如今英國與歐盟的談判進入深水區,後者的態度似乎日益強硬、有恃無恐,強森有意藉北愛爾蘭議題對布魯塞爾施壓。此外,隨著「無協議脫歐」(no-deal Brexit)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強森也需要一個「談判失敗」之外的理由。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北愛爾蘭重新燃起與愛爾蘭統一、留在歐盟的願望。(AP)
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北愛爾蘭重新燃起與愛爾蘭統一、留在歐盟的願望。(AP)

美國:不可破壞《耶穌受難日協議》

只不過公然違反國際條約與國際法,實在太過明目張膽,既無助於談判工作,也破壞國家形象。因此不僅5位前首相異口同聲批評、多位英國法界要員辭職抗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忍不住「干涉英國內政」,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先後警告強森政府,切勿因此破壞當年各方苦心孤詣的《耶穌受難日協議》,否則休想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強森在脫歐亂局中強取大位,英國民眾期待他儘快帶領國家走出混沌不安,然而他能提供的願景就只是「不計任何代價的脫歐」,代價可能是另一場規模更大的亂局:民生物資價格飛漲、交通運輸瀕臨癱瘓、出口競爭力大打折扣。歐盟佔英國出口市場43%、進口市場51%,「無協議脫歐」之後,英國貿易約只有10%受貿易協議保護;政府估計未來10年GDP將因脫歐縮水7.7%。英國央行「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上周宣布,為了支撐國家經濟,該行考慮祭出成立326年來未有的創舉:負利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