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課綱改革下的群體失落

2020-09-21 06:10

? 人氣

二十年前筆者就讀新竹清華大學三年級,當時清大校方舉辦「亞洲研究型大學」營隊,筆者負責接待來自日本「東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以及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的學生,在歡迎晚會上,筆者帶領國術社的成員向這群亞洲菁英,表演展示了中國傳統武術,獲得滿堂喝彩。會後來自北京大學的學生好奇問我,為何在中國大陸看不到我們台灣表演的東西?原來大陸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所有有關中國文化的東西都被革光,只有台灣還保有許多中國喪失的文化瑰寶,這個時候我才瞭解,身為台灣人的驕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學到底有沒藥要教三國歷史,引起廣泛討論。(圖/imdb)
中學到底有沒藥要教三國歷史,引起廣泛討論。(圖/imdb)

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妙禪事件」,大家僅知道這是一個有關「禪」的佛教團體。如果你稍微有佛教史的概念,那你大概可以說出禪宗是由印度達摩祖師傳入中國,盛行於唐末到宋朝年間,蘇東坡著名的好友佛印,就是一位禪宗大師。但是極少人知道,「禪」的英文為「Zen」,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的解釋為「a form of Buddhism,originally developed in Japan」,「一種佛教的形式,最先起源發展於日本」。劍橋詞典的解釋明顯錯誤,「禪」是由印度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日本,然而令人好奇的是,為何日本是最後傳入的國家,但是劍橋字典卻說是起源地呢?原來日本在19世紀末誕生了一位禪學大師「鈴木大拙」,他多次前往英國、美國弘揚禪學,甚至在1963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西方國家認識「禪學」多半要歸功於這位日本的學者,所以劍橋字典的編者就誤以為禪宗是屬於日本所起源發展的。  

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文化的起源地為何,只要最後是哪一個國家發揚光大,這項文化就歸屬於那個國家。台灣和日本都是中國文化的輸入國,但是日本卻能夠吸收轉換,將中國文化變成屬於自己國家特色的日本文化;而台灣在二十年前曾經擁有大陸早已滅絕的中國文化,只要台灣仿效日本的做法,將其吸收轉化,即可成為屬於本土特色的台灣文化。只可惜近二十年來時空政局的大洗牌,凡是冠上中國二字者,皆視為洪水猛獸,更極端持論者,甚至要求台北故宮歸還不屬於台灣歷史的中國文物,如此社會氛圍下,台灣被迫放棄大量中國文化的話語權,使得原本僅屬於台灣保存的中國文化,通通歸返回大陸所擁有,這樣造成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台灣文化的全面失落。

台灣的高中學生,在疫情管制前,每年四月左右,都會與韓國日本進行交換學生的訪問活動。重頭戲在於交換學生的晚會表演活動:韓國與日本的學生都會盡全力展現屬於自己的民族服飾、舞蹈,然而這卻是台灣學生最尷尬的時候,因為台灣在去中國化的教育下,沒有屬於自己的服飾,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舞蹈。儘管台灣有陣頭文化,但是陣頭文化經常與中輟生、黑道連結在一起,不會有學校拿陣頭來表演;而一般高中皆有國樂社,但是國樂傳統上是被歸類為中國音樂,也不能代表台灣。最後,大部分的台灣學校會選擇表演「原住民舞蹈」,因為原住民可以代表台灣,又不會和中國有關係。然而諷刺的是,若從1662年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算起,台灣漢人至少也有300多年的歷史,比美國建國的歷史還要悠久,堂堂一個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民族,竟然拿不出一樣代表自己的文化來表演,最後僅能藉助人口僅佔3%的原住民文化來充數,全世界應該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像台灣如此荒謬與悲哀!

一位補教網紅發表他對於新課綱的看法「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養育你的土地,你視而不見」。補教網紅這番「政治正確」的言論,精準掌握住時代的脈動,這年頭只要「揚棄中國,高舉本土」幾乎就是名利雙收的最佳保證。然而名利雙收之後,台灣人找到自己的文化了嗎?我們在國際交流的場合,可以很有自信地穿起民族服飾,可以很有自信地跳起民族舞蹈嗎?當既得利益者正歡慶課綱改革全面勝利之時,那正是台灣文化的群體淪喪。從「日本人」到「中國人」再到「台灣人」,我們始終沒有找到自己,我們始終是「失落的一代」。

*作者為高中教師,臉書粉絲團:令狐少俠的講古教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