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博觀點:談李登輝與林洋港、李煥和連戰互動關係的演變

2020-08-23 07:10

? 人氣

李登輝(如圖)和林洋港、李煥和連戰三人之間的互動演變,更牽動台灣這三十多年來政治情勢的發展。歷史對他們四人是不會忘掉的。(資料照,美聯社)

李登輝(如圖)和林洋港、李煥和連戰三人之間的互動演變,更牽動台灣這三十多年來政治情勢的發展。歷史對他們四人是不會忘掉的。(資料照,美聯社)

前言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走了,也代表著台灣現代政治發展史上一個世代的結束。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二位與他同世代、一位屬於較年輕世代的政治人物,與他一樣在台灣現代政治發展上具有關鍵性的角色,而且也對他的政治事業和他領導台灣期間之政治的風雲變幻有極大的影響。這三位政治人物就是林洋港、李煥和連戰先生。談李登輝先生的政治事業,不能不談這三位先生。我有幸在我的從政生涯中,曾直接追隨過李登輝和這三位先生。因此,我想談一談李登輝和林洋港、李煥和連戰先生的互動關係和其演變。希望藉此留下一些資料以有助於大家對李登輝先生更進一步的瞭解,也算是我對李登輝先生這位老長官的一種紀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登輝先生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長達十二年,替國家社會做了很多事,付出很多心力;尤其他主政期間,在蔣經國解除戒嚴、黨禁和報禁的基礎之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實施總統直選及國會全面改選,對台灣的民主化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他任職期間及離開總統職務後的一些言行,例如到日本靖國神社祭拜,在日本公開表示釣魚台列嶼屬於日本,以及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等等,都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媒體有人封他為「民主先生」,有人則稱他「台獨教父」。國民黨內有人認為他應為國民黨的走向分裂沒落和台灣的黑金政治負責。可說褒貶不一。中國有一句成語說「蓋棺論定」,對李登輝先生而言,可以說「棺已蓋而論未定」;關於他一生的功過是非,只能留給時間和歷史去評斷了。在此我也不擬再做討論。

20200814-前總統李登輝辭世,14日上午舉行入殮火化禮拜。載著李登輝遺體的靈車車隊,上午通過列隊敬禮的憲兵前。(蘇仲泓攝)
中國有一句成語說「蓋棺論定」,對李登輝先生而言,可以說「棺已蓋而論未定」;關於他一生的功過是非,只能留給時間和歷史去評斷了。(資料照,蘇仲泓攝)

與林洋港先生的瑜亮情結

李登輝先生與林洋港先生兩人之間沒有水乳交融的關係,幾乎完全沒有私交,並且也曾是政治上的競爭對手,乃眾所皆知。

他們兩位來自於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教育背景,從政之路也不同;林洋港先生在歷任縣政府科局長、國民黨縣黨部主委之後參加選舉而當選擔任南投縣縣長時,李登輝先生仍未走入政壇;李登輝先生被延攬出任政務委員時,洋港先生則由縣長轉任台灣省政府的建設廳長;兩人沒有什麼交集。他們之所以會被外界認為有瑜亮情結,可能因為他們於台北市市長和台灣省政府主席這兩個當年被視為極為重要的官派職務上,兩度有前後任的關係;而在他們那一代的台灣人中,他們兩位又特別突出並漸漸形成政治上的競爭關係的緣故。根據很多人觀察,他們之間的心結,最早很可能是李接林任台北市市長後在人事處理安置上引發誤會而起,其中涉及一位當年洋港先生於台灣省政府建設廳長任內大力提拔,後又帶到台北市府高升的人士。李登輝一接任台北市長不久就把這位當時被視為洋港先生的人馬和得力愛將調離主管職務。於是洋港先生就把這位人士帶回省政府並破格任用。這位人士就是以後轉而與李登輝親近並受到李登輝的重用,最後還當上了交通部長的蔡兆陽先生。

另一個使李、林之間很早就存有芥蒂的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在李登輝的內心深處始終存有林洋港曾搶了他的省主席職位的想法和不快。據李煥先生告訴我,民國六十七年五月當謝東閔先生由台灣省主席當選就任副總統之後,蔣經國曾命他通知李登輝要李登輝準備接任省主席之職,可是後來由於謝東閔的力薦,林洋港接任了謝東閔先生的省主席遺缺。

1990年2月,國民黨發生所謂關於總統候選人的「二月政爭」,一些反李登輝的國民黨人,不想讓李登輝連任總統而抬出時任司法院院長在民間頗具聲望且又很有政治魅力的林洋港先生準備與李競爭對抗。最後經所謂「八大老」居間穿梭協調,林洋港宣布退選。所謂「二月政爭」所涉及到的總統選舉,係指1990年3月由老國大代表投票選出總統的選舉。老國大中絕大多數是在大陸選出的外省籍代表,如果那些反李登輝的國民黨人和林洋港堅持選到底,林洋港不是沒有機會當選。為什麼最後林退選呢?表面上是由於八大老的勸退,實際上據我個人的觀察,最關鍵的因素是林洋港那時一開始就從未想和李競選,以及台籍大老謝東閔和蔡鴻文(曾任省議會議長多年)兩先生的多方勸說,和李登輝自己的親向林洋港拜託,暨那時客觀情勢對李登輝有利。其中蔡鴻文在李、林兩人之間來回奔走協調最力。外界曾傳言林洋港之所以最終退選是蔡鴻文跟他講李登輝已向蔡承諾只做一任,而且下一次一定會幫林洋港接任。我曾就此問過林洋港先生,他說蔡鴻文是不只一次地同他講過類似的話,不過每次他都回答蔡鴻文先生說請不要再講這種話,因為總統職位不是李登輝和他能私相授受的。他也告訴我經由當時的交通部長張建邦的安排,李登輝曾請他到總統府很客氣地拜託他退選,他答以他從未主動表示要參選,是國大代表主動要連署請他當總統候選人的,所以應找國大代表溝通請他們不要進行連署才對;林洋港說李登輝聽了之後顯然並不高興。在林洋港宣布退選之後,李登輝曾親到司法院向林洋港當面致謝,並說林的決定是對國家非常重要的決定。不過,經過這一次的風波,他們兩人可說已經貌合而神離了。

1990年國民黨驚爆「二月政爭」,李登輝請出黨內八大老出面勸退「林蔣配」。左三即為「林蔣配」ˋ主角林洋港。(新新聞資料照)
1990年國民黨驚爆「二月政爭」,李登輝請出黨內八大老,出面勸退在民間頗具聲望且又很有政治魅力的林洋港(左三)。(新新聞資料照)

林洋港先生告訴我,最初找他並鼓勵他出來與李登輝一爭長短的人是曾經被視為蔣經國的左右手,後來被蔣經國遠派到巴拉圭當大使的王昇將軍。不過,林洋港說最後王將軍轉而投向李登輝。

前面提到的1990年總統選舉的客觀情勢,指的是李登輝已是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佔有具極大正當性的優勢;同時,李登輝是第一個當總統的台灣人,也是第一個台灣籍的總統候選人,這是因為李登輝最初之當上總統,是由於蔣經國在任期內病逝,李登輝是以副總統身分接上去的緣故。1990年3月的總統選舉,才是李登輝第一次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去參選的。所以,台灣人對李登輝有極高度的認同感,任何一個台灣人出來和李登輝競爭,都很容易被貼上「台奸」的標籤。蔡鴻文也用這個情勢來勸退林洋港。因此整個客觀情勢是大大地有利於李登輝。

洋港先生曾告訴我,當他於1992年7月11日在司法院院長任內赴美訪問歸來,到總統府見登輝先生作禮貌上報告時,李一見他劈頭就不高興地問:「為什麼要在美國替郝柏村講話?」氣氛很不好,說不了幾分鐘他就告辭而去。從林洋港先生向我敍述此次會面情形的口氣中,雖然他沒有口出惡言但顯然他對於李登輝如此待他是很不以為然的,他說身為國家元首器度總應該大些吧。那時擔任行政院院長的郝柏村先生與李總統的關係正陷入低潮,李已動了去郝之念。而洋港先生在美國訪問期間,曾於向僑界談話時公開挺郝,幫郝柏村做了些解釋替他講了些話。這是為何李不高興的原因。

1993年2月,李登輝提名連戰先生接替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院長。可能因那時黨內有人醞釀力推林洋港接郝柏村的行政院長職務,同時媒體也不斷把林洋港當作可能的行政院長人選之一,所以,事前李登輝曾約見林洋港告以將由連戰出任行政院長之決定,並說因顧慮到行政院長職務太勞累,怕林的體力受損,故起用較年輕的連戰。李登輝也告訴林洋港將請他擔任黨的副主席,及一個中央「政策指導小組」的成員。結果,這個政策指導小組並未設置,而於1993年8月舉行的國民黨第十四全大會,經過一番爭吵之後勉強通過設置副主席的職位,但一口氣設了四個,且未分配任何工作,只是擺擺樣子而已。至此,林洋港說他已開始不再把李登輝的承諾太當真了。

1994年6月林洋港辭卸司法院長,一向很重視「國家體制」和「做人禮數」的他,堅持要向李登輝總統當面遞交辭呈,乃與總統府事先約好於6月10日下午去面見李總統。不料李總統遲到了三、四十分鐘,見面後兩人握手相互問好,林拿出辭呈說明來意,李接過辭呈就說:「今天就這樣吧!以後有事可請蔣秘書長(彥士)聯繫。」對林洋港長期擔任司法院長一句感謝慰勉的話都沒講。兩人一直是站著講話,前後大概只有三分鐘。於是媒體說:「李登輝對林洋港只有三分鐘的熱度!」這是他們兩人最後一次的單獨會面和講話。

1996年的第一屆總統直選,洋港先生與郝柏村先生結合對抗代表國民黨角逐的李登輝和連戰先生。自此,林洋港先生和李登輝先生算是公開決裂分道揚鑣了。

郝柏村(右一)擔任林洋港(右二)副手,參戰1996年總統大選。(新新聞資料照)
1996年的第一屆總統直選,林洋港(右二)與郝柏村(右一)結合對抗代表國民黨角逐的李登輝和連戰,自此,林洋港和李登輝算是公開決裂分道揚鑣了。(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和林洋港兩位先生我都直接在省政府追隨過。我從旁觀察,覺得他們之始終不能肝膽相照,在政治上很早就成為很明顯的競爭對手,固係主因;而他們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以及社交嗜好(林喜歡以酒會友,李則頗好高爾夫球社交)的不同,以及媒體的在旁的有意無意的火上加油,和政治理念及政治性格的相異暨客觀政治環境的激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李登輝在掌握大權無人可與之抗衡之後,常會將喜怒愛惡形之於色使人難於承受,應也是一個原因。

李登輝和林洋港兩先生,在蔣經國晚年都被視為蔣經國最有可能的接班人選。但最後李獲選而林出局,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們在省主席任內的表現。林洋港在省主席任內,犯了一個當年兩蔣時代的大忌,就是身為台灣籍的政治人物而太有主見,使人不放心。那個年代,國民黨中央要的台灣人是既有能力會做事而又聽話能與中央配合的人。林洋港於省主席任內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一心要做的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果樹的砍伐,以及台北二重疏洪道的闢建,都持保留的意見,並未積極去推動。而且未和中央事先溝通就在省議會公開承諾讓當時還是縣轄市的嘉義市和新竹市分別從嘉義縣和新竹縣分出而升格為省轄市,引發了蔣經國和孫運璿極大的不快。反觀李登輝一接省主席就很快把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的果樹不顧榮民果農的誓死反抗全部砍光;也把闢建二重疏洪道的抗爭民眾強力排除並順利完成闢建。很得中央的讚許。而他在省議會義正詞嚴地批判台獨和大談中華民族,更贏得蔣經國的歡心。難怪事後他已當完總統之後,在和我的一次長談中,李登輝認為蔣經國最後一次在聽了他在國民黨中常會有關省政建設的報告後的裁示,就已暗示他將接班。李登輝當了總統和國民黨的主席後,事實證明他絕不是一個沒有主見唯唯諾諾的人,也不是一個會批判日本對台殖民統治,肯大力抨擊台獨並大談中華民族大義的人;更不是如蔣經國於1984年2月15日國民黨十二屆二中全會提名他為副總統候選人時所說的「少時即痛心邦國為日人侵凌,富有民族意識」。但他在台灣省主席任內,卻可以使蔣經國和蔣經國周邊的大員們留下他就是這種人的印象,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判斷、政治手腕與政治權謀。在這些方面,林洋港顯然不是不如李登輝就是不願這樣子做。

另一個最終在蔣經國接班人的競爭中李登輝之所以中選而林洋港之所以出局的因素,應是兩人的政治性格與交際模式的相異。洋港先生在政治上始終是個「獨行俠」,有不少他提拔的部屬和幹部,但幾乎沒有會替他在政治上、施政上出主意打天下的幫手。他社交上喜歡與人喝酒共飲,此固然為他贏得很多朋友和在民間獲得親民的美譽,但也在一些曾留過洋而當年可於經國先生身邊講上話的外省中青生代才俊中留下不是很好的印象。反觀李登輝,可能由於學者出身,從當台北市長起,就會常找一些學者專家討論施政和政策,並注意這些人的意見,他們有人還會替他出謀劃策。在社交上,李登輝喜愛當時政壇上頗為時尚和重視的打高爾夫球,而且打得極好;他並且常與前述當年曾留過洋而可在經國先生身邊講上話的外省中青生代才俊一起打高爾夫並頗有交往,他給這些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好學而有國際觀。

談到這裡,不禁讓人想起李登輝當上總統之後常喜歡對外講,日本戰國時代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日本「戰國三傑」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是他最佩服的歷史人物,因為德川講究「隱忍」,也很會「隱忍」,「隱忍」使他得了天下。「隱忍」,講的就是「隱藏內心真意」、「忍耐一切考驗」而「待機而起」。他在蔣經國時代表現得很恭順、很聽話、很配合上面的要求,講蔣經國喜歡聽的反台獨及中華民族大義之類的話,是不是就是他學自於德川家康的「隱忍」的表現呢?實在很值得大家去推敲。

李登輝和林洋港都是他們那一代的台灣人中非常傑出的政治人物,也都深愛著台灣。如果他們能精誠合作一起為台灣打拼,台灣今天的發展和處境會是不一樣的。

非主流踩著李登輝對競選總統一事忸怩作態,不敢明確表示這個弱點,推出林洋港競選總統。(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和林洋港(見圖)是當時非常傑出的政治人物,也都深愛著台灣,若他們能精誠合作一起為台灣打拼,台灣今天的發展和處境會不一樣。(新新聞資料照)

與李煥先生的恩與怨

李登輝先生與曾幫助他出任國民黨代理主席並使他順利當選國民黨主席的李煥,最終卻弄得不歡而散。到底他們之間又有什麼恩怨糾葛呢?

李煥先生曾跟我提到,他是經由原美國花旗銀行台北分行經理楊鴻游先生(為台北市前代理市長以後曾任監察院副院長的周百鍊先生之女婿,並曾為前台北市長高玉樹先生的機要秘書)的介紹,而認識李登輝先生的。李煥在擔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委時,實際上已在負責執行蔣經國用人的本土化政策。蔣經國曾要他注意發掘台籍的農業人才。因此,在經介紹認識李登輝後就邀請李登輝先生去台灣省黨部做關於農業方面的專題演講,李煥覺得李登輝講得不錯。大約兩個禮拜後,蔣經國要組閣並請他找一位農業方面的專家作閣員,他就推薦了李登輝。經國先生於召見李登輝後,即發表李登輝為行政院政務委員。1978年5月,經國先生與謝東閔先生當選總統、副總統。不久,李煥奉經國先生之命去通知李登輝說要請他接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可是,後來省主席發表的卻是林洋港。李煥先生問經國先生何以有這種變化,經國先生說那是由於謝東閔先生力薦林洋港的結果;謝認為林對省府和省政較熟悉,又口才辨給,較可應付那時在野勢力相當活躍的省議會。

根據李煥先生對國史館的回憶,李登輝擔任副總統之後,他每次奉召見經國先生之後,常會順便到李副總統的辦公室去拜訪,登輝先生曾告訴他,經國先生對他(李登輝)像學生ㄧ樣的愛護教導,所有指示,他(李登輝)都用小冊子詳細記下來。可見李登輝先生與李煥先生,開始時有很不錯的關係。

1988年1月,在當時擔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李煥先生細心策劃下,李登輝獲選為代理黨主席;7月國民黨舉行十三全大會,也是在李煥的全力規劃下,李登輝正式當選為黨主席。1989年5月,李登輝提名李煥出任行政院院長。可以說,1988年元月到1989年上半年,應該是李登輝和李煥兩先生關係的蜜月期。

李登輝繼任總統和黨主席初期一度和國民黨祕書長李煥(中)有磨擦,一年後兩人的合作關係已大為改善。(新新聞資料照)
1988年1月,在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李煥(中)細心策劃下,李登輝獲選為代理黨主席;7月國民黨舉行十三全大會,也是在李煥的全力規劃下,李登輝正式當選為黨主席。(新新聞資料照)

關於1988年元月李登輝獲通過出任代理主席的原委,李煥先生於2002年5月27日在與我的長談中曾很詳細的告訴我。他在長談中回憶說,有關經國先生過世後國民黨中央的領導問題,當時黨內有兩種意見,一是主張採集體領導,即由中常委輪流主持中常會會議及黨務,他自己不贊成;二是推舉代理主席。他與幾位包括俞國華先生(時為行政院院長)在內的資深中常委討論後,認為以推選代理主席的方式為宜,並決定推李登輝先生為代理主席。他說他之所以主張由李登輝代理主席,主要有三個理由:(一)國民黨一向採黨政合一,李登輝既巳依法接任總統,由其兼代理主席,乃順理成章之事;(二)李登輝為台籍人士,如不由他代理,易為人作為國民黨排斥台灣人之攻擊藉口;(三)李登輝既由經國先生提拔擔任副總統,表示經國先生心目中有培植其接班之意,由李登輝兼代,應可符合經國先生之意。李煥先生說他與相關中常委作此決定後,即指派當時國民黨中央黨部高銘輝等三位副秘書長分頭拜訪所有中常委說明並尋求支持。經溝通協調後,大致上沒有什麼問題,同時決定於元月廿七日的中常會由俞國華先生作提案人提出。一切安排後,他報告了李登輝先生並請登輝先生不要出席廿七日的中常會。不料,廿六日半夜,他經由經國先生的三子蔣孝勇先生收到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女士的信,對推代理主席一事另有意見。接信後,他即與俞國華先生連繫,經兩人討論後決定還是照原訂計劃進行。廿七日一大早,李煥先生約請俞國華、余紀忠(中國時報創辦人,當天中常會的輪值主席)兩先生在黨部開會,後來聯合報創辦人也是中常委的王惕吾先生亦參加。大家的結論還是依原所訂決定(即推由李登輝代理黨主席)行事,並備好俞國華先生的書面提案,置於常會廳李煥秘書長的座位上。

那時我身為國民黨中央社工會主任,也必須列席參加國民黨中常會。中常會開議的時間,為上午九時。二十七日那天,我於八點四十五左右抵達會場的時候,覺得氣氛有些不尋常,只見有些資深中常委在李煥辦公室進進出出,一直到快十點鐘,才正式開會。會議進行沒多久,副秘書長宋楚瑜進場,稍後就發生了媒體所報導的所謂「臨門一腳」的事件。乃改變議程,優先討論原已準備由俞國華具名提議的請李登輝任代理主席一案。就這樣李登輝於當天會議中,經中常會通過出任國民黨的代理主席。

李煥先生回憶說,他曾寫好二封信,一致蔣宋美齡女士,表示致歉和請罪;一送李登輝先生要請辭秘書長職務,並準備於中常會選出李登輝為代理主席後寄出。這兩封信,最後有沒有寄出,我沒有問他。不過,他告訴我從此蔣夫人對他很不諒解,出國送行及祝壽,都不通知他。

那麼,兩李的關係到底何時起了變化呢?李煥先生告訴我,應導源於彭明敏返台事件。1990年7月,李登輝總統召開「國是會議」,準備邀請流亡在美國遭國內通緝的彭明敏先生參加。事前即大約-1990年初,李總統於總統府邀集李煥院長、俞國華先生、李元簇秘書長、國安局宋心濂局長、國民黨宋楚瑜秘書長等人討論以何方式讓彭明敏返台。李登輝認為彭應可像一般國民一樣自由入境,不必考慮其曾被通缉的問題;李煥則以為彭乃遭政府通緝中,應依法於入台後先到司法機關辦理自首手續。會中兩種意見各有附和者,但李登輝則頗堅持他自己的看法。最後會議沒有結論,李登輝很不高興不發一言地拂袖而去。臨走之前還講了一句:「你們是不是欺侮我是台灣人!」令與會者面面相覷。彭明敏最後係於法院在1992年撤銷其通缉後始返台。

李登輝應該沒有什麼省籍偏見,但他顯然很清楚他的「台灣人」身分,是他極大的政治資產,有必要時他加以運用的。

左起為彭明敏、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新新聞資料照)
兩李的關係到底何時起了變化呢?李煥先生告訴我,應導源於彭明敏(左一)返台事件。李登輝(中)認為彭應可像一般國民一樣自由入境,不必考慮其曾被通缉的問題;李煥則以為彭乃遭政府通緝中,應依法於入台後先到司法機關辦理自首手續。(新新聞資料照)

1990年2月國民黨發生可說意在挑戰李登輝的「二月政爭」,李煥站在挑戰者的那一邊。且於汹湧波濤的國民黨中全會中發言力挺挑戰李登輝的「票選派」。三月,舉行選舉總統副總統的國民大會,李登輝、李元簇競選總統、副總統,曾聯袂前往李煥家裡拜訪有國大代表身份的李夫人潘香凝女士,李家門戶緊閉無人接待,李登輝兩人留下名片而去。有人認為這應是李登輝與李煥關係越來越冷終至幾近破裂的轉捩點。對此,李煥先生解釋,他事前曾懇切向總統府反映婉謝拜訪,以為總統不會去,所以家裡沒有做接待的準備。事後他也為此寫信向李總統致歉說明。不過,李登輝在李煥家的此一吃閉門羹的遭遇,很引起不少台籍工商大老對李煥的不滿,台籍工商大老常在李登輝身邊走動的陳重光先生就曾憤憤不平地對我說:「這是對台灣籍總統的不敬,如果是蔣介石、蔣經國他敢這樣嗎?」事情演變成這樣,恐怕非李煥先生始料所能及。但此也種下李煥先生必須卸下行政院長職務的原因。

在李煥先生擔任行政院院長期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又到台灣訪問,李煥曾陪其參觀。李光耀離台前李登輝設宴送行,李煥夫婦受邀作陪。李煥夫婦於李光耀到場前先行到宴會所在,李煥並很恭謹地向李登輝報告陪同李光耀參觀的經過,可是李登輝反應非常冷淡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李煥先生告訴我他的夫人非常難過,並提醒他說他們追隨蔣經國一輩子,蔣經國對他們都是客客氣氣的,從未像李登輝如此冷淡,不要幹算了。1990年6月,李煥離開了行政院長的職務。

李煥先生任行政院長職務時年事已高,其黨權又已被拿掉,而李登輝的統治權已日形穩固,外省籍可用而可信任的中生代政治人才不少,對李登輝而言,李煥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已失去利用的價值。以李登輝的權謀和政治性格,他的對李煥冷淡,並不令人意外。所以,在1990年4月29日李煥先生與我在來來飯店(現在的喜來登)二樓安東廳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長達二個多小時的長談中,當他告訴我,他已準備去函李登輝表達辭去行政院長職務之意,並同時向李登輝推薦接任人選時(他唸了四個他要推薦的名字,其中有林洋港,但並無連戰和後來實際接他的郝柏村),我內心對李煥先生這位我曾在青年救國團、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行政院三度追隨過的老長官,一方面為他所受李登輝的冷淡對待深表同情與不平,一方面也很想告訴他以當時的政治情勢和他們兩李的關係,以及李登輝的政治性格,他向李登輝推薦繼任人,實在是「多此一舉」,也一定是「徒勞無功」。不過,我忍住了沒有講。

面對新的「二李聯手」,蔣緯國(左)、李煥(中)等國民黨「反主流」人士開始逆向造勢。(新新聞資料照)
李煥(中)任行政院長職務時年事已高,其黨權又已被拿掉,而李登輝的統治權已日形穩固,外省籍可用而可信任的中生代政治人才不少,對李登輝而言,李煥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已失去利用的價值。(新新聞資料照)

李、連之間的問題

李登輝、連戰兩先生曾經合作無間,並做過總統副總統的競選搭檔且雙雙當選。連戰先生還是登輝先生總統任內任職最長的行政院長,任期超過四年半,任內主持國家行政,並認真推動和落實李登輝總統的治國理念和抱負,不遺餘力,幫李登輝很大的忙;可說很有貢獻。可是,最後為何兩人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呢?

2000年4月初,我以台灣省主席身分自印度訪問歸來,為報告此行經過並轉達達賴喇嘛對他的問候,同時告知他我即將接任國民黨中央組織工作會主任之職,我到總統府看登輝先生。因他即將卸任,他的侍衛長和隨從武官等正在和他合影留念。他叫我也跟他合拍了一張。這是我與登輝先生所有合照中,唯一一張他端坐於辦公桌後而我肅立在旁的照片。

合照之後,他與我單獨見面。談話中他對於三月十八日晚及十九日凌晨國民黨總統敗選後,國民黨中央黨部及他的官邸被抗議群眾包圍並要求他自國民黨主席職務下台的事件,猶有餘怒,憤恨不平。他說三一八當晚有很多中南部的農會負責人紛紛打電話給他致意和聲援;有些還表示要結合召集廣大群眾到台北來為他助勢,有人甚至說要來台北「勤王」、「保駕」、「救駕」。但是,他生怕因此激起第二個二二八事件,對國家社會都不好,所以加以勸阻。他用二二八事件來比喻,可見那時他與他的支持者,已把省籍的因素注入於對他抗議及包圍他官邸的群眾抗爭活動中;有人已認為是外省族群對他這位台籍總統和黨主席的示威,要他這位台籍黨主席下台。他還很不高興地告訴我,當馬英九受抗議群眾要求來官邸要轉達請他從國民黨主席下台的訴求時,他根本還未休息,馬英九在外面叫喊什麼他都聽得一清二楚,只是他不想見馬,所以叫副官跟馬說他已睡覺了。接著他跟我談起2000年總統大選中他的輔選,並對連戰先生有所批評,而且還講了很重的話。我聽了之後,甚感訝異,並替連先生作了些解釋。事後,我才知道,他與連先生的關係已經出現了問題。

20200805-前副總統連戰5日赴台北賓館李前總統靈堂追思。(盧逸峰攝)
李登輝、連戰(中)曾經合作無間,並做過總統副總統的競選搭檔且雙雙當選。連戰還是李登輝總統任內任職最長的行政院長,任期超過四年半。(資料照,盧逸峰攝)

登輝先生對連戰先生向來都是讚譽有加。記得1997年5月行政院局部改組,我被發表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秘書長,因為多了一個政務委員的頭銜,也算是新任閣員,所以依例到總統府接受總統的召見。登輝先生與我見面時,談的幾乎都是連戰先生。他問我知不知道他怎麼認識連戰的。他說他於政務委員任內常向連戰的尊翁也曾擔任過政務委員的連震東先生請益;兩人聊天談話時,他開始注意並進一步瞭解連戰。(其實,關於這一點我以前曾多次聽他提過)。接著,他對他所認識的連戰,作了一番描述。最後他說連戰與其同輩的從政人士相比,不問學識、人品、相貌、見解和從政經歷等方面,他用了一句中國成語來形容:「無出其右者」。我聆聽之後,一方面為連先生之獲李先生激賞而高興;另一方面,則對李先生這一位於大學時代才開始學中文的台灣人,能找出這樣的中國成語來形容連戰,覺得他真是煞費苦心。2000年連戰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時,他也很關心,記得他於連戰的競選團隊剛成立時,還把我們此一團隊的成員請到他的官邸向他做簡報並做了不少很直率的指示。然而,何以經過一次他原本大力支持連戰的總統選舉後,他對連先生的看法竟有天壤之別呢?

以後,我從各方聽來的訊息,包括李登輝自己所寫的書,才知道李之不滿,是來自於他認為連逼他交出國民黨黨主席的職位。關於這一點,我向連戰先生直接求證過,他否認曾逼李登輝先生辭黨主席。

記得1997年(民國86年)12月1日,我曾聽連戰先生親自向我提到,在當年五、六月間,李先生曾兩度向連先生表示要把黨主席的職位讓給連來接,以壯大連的聲勢;李並且說已囑相關文宣主管先作媒體輿論的準備工作。以後李又對連表示,因各方認為黨主席還是由他(李)繼續擔任為宜,所以他只好勉為其難地接受,也就是黨主席他暫時還不交棒。另曾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與李、連都很接近的許水德先生,也向我證實有這一番經過,並說李也跟他談到。從這裡可以看出,登輝先生早有把黨主席之位交給連先生之意。怎會為了黨主席之事而鬧得不愉快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李登輝在其2013年6月所著《為主作見證—李登輝的信仰告白》一書中,曾揭露2000年3月21日,當時他約見競選總統失利的連戰,並問連戰他是否該辭黨主席,結果連戰不但回應「應該辭」,還說「越快越好」,讓李登輝「相當心寒」。看起來,他對於他所認為被逼辭國民黨主席一事,頗為耿耿於懷。

連戰先生對此,早在2001年5月8日就曾透過國民黨中央文傳會發表如下的聲明:(一)有關外傳連主席向李前主席逼宮之事,連主席表示,他從未有這樣的念頭,他當時是代表國民黨敗選的候選人,面對李前主席,只有自責與抱歉,如何能有逼宮的想法?(二)連主席已表明,他從不曾說過「愈早愈好」的話,近日媒體報導去年三月十八日後一周的情形,時間與內容都不符事實。相關報導對連主席這位當事人不公道。(三)今天媒體報導指李前主席去年三月二十一日晚間曾與連主席會面。連主席說明,他曾在去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與李前主席會面;二十一日下午李前主席與連主席通電話,李前主席表明要辭卸黨主席,當時,在電話中連主席仍主張茲事體大,請李前主席要慎重考慮。因此今日媒體報導所列舉的時間內容明顯與事實不符。

2004年連戰再度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並請親民黨的宋楚瑜擔任副總統候選人而組成「連宋配」。連戰方面出了一本由資深媒體人中廣公司李建榮副總經理執筆的助選書籍《藍天再現》,其中對李連關係也頗有著墨,並再度否認有所謂連戰對李登輝逼宮之事,且引用連戰自己對此所說的一句話「這種話不是我的行事風格。」書中並提到連戰事後才覺察,李登輝是在試探他對於李自己辭黨主席的意見,但他並未正面回應。換言之,連戰沒有力勸李登輝不要辭,是否因此才讓李登輝對外做出「逼宮」的解讀?很值得玩味。

這件事屬於李連兩人的對話,真實內容只有他們兩個當事人才知道,但兩人事後卻有各自不同的記憶與解讀,且因此而造成兩人的隔閡與誤會,實令人遺憾。

李登輝(右三)為栽培連戰(左二),不惜和「情同父子」的宋楚瑜反目。(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右三)對連戰(左二)的不滿,是來自於他認為連逼他交出國民黨黨主席的職位。(新新聞資料照)

2004年連戰競選總統。李登輝高調參加民進黨與台聯黨於選舉投票前所共同策辦意在為陳水扁連任助選動員的「228百萬人手牽手護臺灣」活動,並與陳水扁一起同台且高舉陳水扁的手,等於公開宣示在這場總統大選中,他支持的是陳水扁,而不是連戰。從此,李、連兩人政治上各自走各自的路的發展,便完完全全公開化了。

我以為,他們兩人之所以漸行漸遠,並且最終各走各的路。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對兩岸與統獨問題的政策理念有所差異所致。另有一些人則認為,李、連兩先生的親信朋友的省籍大多不同,和這些可以影響李、連的親信朋友對兩岸關係及台灣主體意識與統獨問題的看法相異,應也是ㄧ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這裡要強調一點,那就是多年來我與連戰先生接觸中,從未聽過連先生對李登輝先生口出惡言,但倒常聽他提到李先生曾栽培過他。

有人曾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如果2000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勝了,連戰當選了,那麼,李登輝會怎樣?李、連關係又會怎樣?」當然,歷史就是歷史,是沒有如果,也不能假設的。不過,這還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現在李登輝先生已過世了,對於我都直接追隨過的李登輝和連戰先生兩人之間的最後各走各的路,我只能說感到遺憾,但應也是李登輝先生晚年政治理念與立場大轉變所無法避免的結果吧!

李登輝先生過世後,連戰先生發表聲明表示遺憾與不捨,並肯定李登輝對國家重大建設、民主深化發展的付出,且特別指出李前總統也曾積極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國統綱領,進而開啟兩岸協商的貢獻。連戰先生還親到設於台北賓館的李登輝靈堂向登輝先生致祭;總統府所指派的治喪大員中,也有連戰先生;連戰先生將親自參與規劃李登輝先生的後事處理事宜。他們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應該就此告一段落了吧。

20200805-前副總統連戰5日赴台北賓館李前總統靈堂追思。(盧逸峰攝)
李登輝過世後,連戰發表聲明表示遺憾與不捨,並肯定李登輝對國家重大建設、民主深化發展的付出。(資料照,盧逸峰攝)

結語

一個人事業的開創與成功,個人的努力和條件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在生命過程中的機遇和遭逢的因緣,往往有關鍵性的影響。李登輝和林洋港兩先生之受蔣經國大用,是因為他們剛好碰上蔣經國實際放棄反攻大陸,而在施政與用人方面實施本土化,並培植台籍接班人的年代。但是如果李煥先生沒有將李登輝推薦給蔣經國去做其內閣主管農業的政務委員,那麼李登輝可能就不會有以後的政治發展了。

林洋港從任台北市長起就展現了高度的政治魅力,也累積了高知名度和民間聲望,如果他在省主席任內,全力落實行政院長孫運璿的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水果樹砍伐及二重疏洪道的闢建的政策,在相關機關首長的任用上配合中央的意思,不過於堅持已見,以及不在省議會隨意應允讓新竹市、嘉義市格升格,那麼蔣經國對他的印象一定不會改變,很可能他就會被選定為副總統候選人,而成為蔣經國的接班人。如此,就沒有李登輝副總統、李登輝總統了。但是,最終李登輝之被蔣經國看上,李登輝自己的懂得「隱忍」,和自己之努力使蔣和蔣身邊有影響力的大員們對他留有好的印象,也是極其重要的大關鍵。可見,李登輝實在有超人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行政院長孫運璿(右)與省政府主席林洋港(左)拜訪台南市政府留影。(詹翹提供)
林洋港(左)從任台北市長起就展現了高度的政治魅力,也累積了高知名度和民間聲望,如果他在省主席任內,全力落實行政院長孫運璿(右)的政策,在相關機關首長的任用上配合中央的意思,很可能他就會被選定為副總統候選人。(資料照,詹翹提供)

連戰先生之和李登輝最後各走各的路,應該是台灣近二十年來統獨之爭與兩岸政策路線爭論的無可避免的結果。但是,我相信,如果2000年的總統大選連戰贏了,則李、連之間的關係一定會不一樣,而他們到現在一定還會是水乳交融合作無間的。可惜連戰並沒有在大選中獲勝。真是造化弄人,也是一大憾事。

林洋港和李煥兩先生早已作古多年,李登輝總統現在又走了,真正是人世滄桑、歲月無情。他們三位都對國家社會做了很大的付出,有很大的貢獻。我謹祈禱這三位我的老長官在天之靈,各自按他們的宗教信仰永生天國或在極樂世界安享佛祖與上蒼的護佑。連戰先生現在雖已八十五高齡,但身體還很健康,我謹祝他永遠健康平安,繼續關注我們的國家社會,為中華民國和台灣的更為美好,而貢獻心力。

李登輝、林洋港、李煥、和連戰四位先生,都對中華民國、對台灣、對中國國民黨做過具關鍵性影響的付出與貢獻;李登輝和林洋港、李煥和連戰三位先生之間的互動演變,更牽動台灣這三十多年來政治情勢的發展。歷史對他們四人是不會忘掉的。

*作者為大學教授,曾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省政府主席和總統府資政等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