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全球化因新冠而告終!?

2020-08-17 06:10

? 人氣

3.超級大國的磨擦和破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ovid-19蔓延之前已因此(標題)破壞了國際商業環境,大流行更增加了複雜度,導致國家權利的極度擴張,並將控制蔓延作為意識型態鬥爭的又一舞台。在這種環境下,公司的來歷以及與其政府的相處狀況,較以往更重要的是,決定在何處募集資金,應先考慮市場的優先次序,以及供應基礎的培育。許多人預測Covid-19將促使全球經濟沿著區域路線而分裂,意即指中國、美國或者歐洲這些競爭區塊,但事實上歐洲這個世界上最結合的區塊,一直在努力對大流行採取統一的應對措施,這就是該區塊蔓延死灰復燃而不能成為定局的原因之一,而中、美的競爭更藉著大流行與全球化議題愈趨激烈,跨國公司的領導者必須妥做權衡及布局。

4.持續的技術轉變

Covid-19 促進了電子商務、視訊教學及會議和機器人的應用,在新冠蔓延之前許多人專注於新技術如何減少全球流動量,例如製造商在國內利用機器人以取代國外的廉價勞力,但如果不受貿易保護政策所遏止,許多因大流行引起的技術轉變也可能加強全球化,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公司透過電子商務擴大了出口機會,遠程工作的強制試驗如果成功進行,可能會刺激離岸外包服務的增長,甚至3D打印有時也會帶來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貿易量。

企業領導者可以對Covid-19、技術和全球化進行富有成效的思考,通過結構化的方法考慮內部及外部的影響,對於內部,應考慮各職能部門如何利用新技術提供的機會,同時在管理組織變動時,要對員工與團隊所面臨的高度壓力有所敏感。對於外部,則應考慮技術趨勢如何有潛力地改變公司,以應對於競爭對手、客戶與供應商等等。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技術趨勢應導致某些領域的全球化程度更高,而在另一些領域的趨勢則更少,並不是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的一致轉變。

5.全球化的公眾意見

由於Covid-19的蔓延,全球化的公眾意見可能再度轉為負面,從而削減了最近民意測驗所報導的對貿易和移民輸入的強力支持,更多的國際旅行確實會加速疫疾的傳播,經濟壓力可能會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儘管強有力的公共健康政策不是全球化的藩籬,但民族主義政客將指出病毒蔓延和國際協調失敗,藉以助長對全球化的激烈反對。

客戶和員工愈來愈希望企業領導者在社會議題上持有立場,使有關全球化的公眾意見成為具潛力的管理議題,在反全球化與反資本主義活動的混和之下,使得企業在有關全球化公開辯論的角色進一步複雜化,跨國公司的領導者面對了公眾和政府跨越國內歧見而結合的特殊挑戰,則應專注於事實;對不平等現象更加敏感;以及強調實際經濟貢獻,應有助於支持更健康的全球化議論。

總的結論,Covid-19 看來對全球化像是一個彎道,但並不是破壞的危機,國際流量正在直線下跌,惟仍將持續呈現商業機會和挑戰,一個部分與國際經濟相連結的變動無常的世界,雖然為跨國公司的管理增加了複雜性,但也為全球戰略的發展擴張了可能性,現在是時候讓全球公司利用世界上最好的能力來結束流行病,以展示其跨越國際的價值。

*作者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