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當中國起薪掉16%,台灣低薪就有解了嗎?

2017-06-07 06:30

? 人氣

中國起薪接近台灣,高管與專業職位則已超越

但對中國而言,這股「要素所得均衡化」力量產生的效果則與台灣完全相反,是把中國薪資拚命往上拉,過去連各省市基本工資都能以每年20%的高速調升,沿海、一線城市的高管或某些專業工作,其薪資甚至早比台灣還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現在是中國反過來被這兩股力量拉住─經過幾十年的衝刺拉高後,中國薪資水準與台灣越來越接近,除非生產力與附加價值能持續成立,否則再上揚的力量是減弱了;但與越南等「後進國家」比,中國人力成本又顯得過高,這次輪到越南、柬埔寨等薪資更低的國家,以「要素所得均衡化」力量拉住中國薪資。

此外,過去中國的高速經濟成長與薪資快速提升,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投資,其投資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可接近50%,算是全球性的歷史紀錄。近幾年經濟放緩後,縱然整體投資水準因為財政政策支撐而尚未明顯下滑,但可能影響民間投資,看看曾是台商雲集的東莞,台商逐一撤退即可知其影響。而近2年中國服務業占GDP比重已過半,也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力了。但就如台灣一樣,專業性低的服務業工作機會薪資多偏低。

中國大學畢業生起薪是衰退後即再恢復增長,還是會如台灣一樣陷入長期停滯,相當值得觀察;不過,以整體人力與薪資市場而言,中國地大人多、產業複雜、層級高低端異化越拉越大,未來更可能的是其薪資水準的「M型化」明顯又變鉅─例如中國科技業的華為,年薪超過百萬人民幣者超過萬人,甚至超過500萬人民幣者也有千人以上,但一般服務業員工年薪連10萬人民幣都不到。

突破低薪曙光乍現,能成真否待觀察

但對要脫離低薪困境的台灣而言,現在確實是有「曙光乍現」的感覺,因為過去拖住薪資上揚的外部因素已減弱,兩岸人力要素所得的均衡化已很接近;甚至對企業主而言,兩岸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早已「出現交叉」,30年前所謂「低廉人力成本」而吸引台商投資的因素基本上已不存在,台灣要脫離低薪較過去更有希望、更有條件。

不過,有希望、有條件不代表一定能達到,台灣必須有更多的投資,才會增加對人力的需求,也才能帶動整體薪資明顯上揚。如島內投資還是不足,整體薪資還是難提升,低薪問題仍無解;那些高端人力也只能赴海外尋找薪資較高的工作─過去10年,台灣海外就業人數增加一倍,就是因島內難尋匹配其市場價值的工作而出走。以台灣現在投資氛圍並不佳來看,雖然外在環境已對突破低薪困境有利,但最後恐怕敗在國內投資不足上,低薪問題仍難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