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看不到解方的台灣低薪問題

2017-01-10 06:30

? 人氣

台灣困於低薪問題通矣,各方想方設法都難有效果。圖為台聯黨團針對加薪四法提出相關意見;一切應以調漲目前最低薪資為考量。(林韶安攝)

台灣困於低薪問題通矣,各方想方設法都難有效果。圖為台聯黨團針對加薪四法提出相關意見;一切應以調漲目前最低薪資為考量。(林韶安攝)

日前勞團台灣勞工陣線公布針對各工會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勞工低薪問題,是各工會認為最嚴重的問題。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勞工低薪問題仍看不到解方,而且更讓人擔心的是低薪未來是否進一步惡化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化讓先進國家勞工受害

依照調查顯示,多數工會認為,現行勞工最嚴重問題為低薪、老年保障不足、工會低組織率;至於造成低薪的原因,則認為是貿易全球化且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企業變成財團,擁有更好的議價能力;要如何解決低薪問題,勞團是呼籲政府盡速建立最低工資法,保障勞工薪資。

台灣實質薪資停滯超過15年,勞工低薪問題是存在的現實,無從否認、不必迴避;但勞團所敘的原因與解方則有部份有待斟酌。

全球化確實是造成勞工薪資受壓抑的重要原因,而且不是台灣勞工如此而已,幾乎所有發展較先進的國家都受到程度不等的影響,即使是結合國力全球第一、國民所得排名前10名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的藍領勞工實質薪資已有20年以上未能增長,因為許多低階、附加價值較低的工作機會都流往其它開發中國家。歐美先進國家(台灣也有)掀起一波波的「反全球化運動」,可謂其來有自。

那些人受惠於全球化?

至於這波全球化受益者則是後進的開發中國家,許多原本生活在貧窮線下者紛紛「成功脫貧」;1980年後至今,全球成功脫貧人數超過10億,中國占其7成多。還有另外一種受益,但大部份受惠者不覺受益─近十幾年的低通膨也是全球化的結果之一,消費者因此享受到更低廉的商品,購買力因而提升;當然,那些實力穿透全球的跨國大企業也是受惠者。

台灣的情況雷同,勞力密集產業在30年前就外流,主要是流往中國,東協也吸納一部份。經濟上這是一種「要素所得均衡化」的過程,台灣的勞工薪資受到中國低薪資的下拉壓力而難以提升。不過,在此過程中,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與提升亦不足,未能出現如美國一樣薪資非常高的產業(主要是科技與金融),最後反映在平均薪資上,就是超過15年的薪資停滯期。

企業變財團與低薪關連小

至於「企業變成財團,擁有更好的議價能力」導致低薪的說法,則未必適用台灣。薪資高低與企業是否變財團關係不大,一個大型企業發展出多家集團企業,往往就被視為「財團化」,幾十年前,台灣早就存在著財團,甚至以全球標準看,台灣的這些大型企業集團(或是財團),規模實在不算太大。如果企業變財團是低薪因素,財團化嚴重程度數倍於台灣的南韓,薪資當受更嚴重的壓制,實情則是南韓薪資與國民所得是後來居上、追過了台灣。

「勞工議價能力變弱」的說法,雖然正確,但與「財團化」或台灣「工會弱化」也關係不大,倒是與勞動力供需變化關係較大。台灣向來無強勢工會的傳統,但過去薪資一樣能隨著經濟成長快速提升,主要是當年經濟成長快、投資增加速,市場對勞工需求增加得比供給快,產業結構亦持續調整朝向較高價值端邁進,因此薪資能夠成長。待島內投資相對變遲緩,企業投資往外走後,縱然台灣「人口紅利」己漸失,但對勞動力的需求還是未強大到振動薪資持續上揚,就難逃低薪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