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世紀,「大瘟疫」景象卻驚人相似!1918年西班牙流感成為新冠肺炎歷史借鏡

2020-05-17 12:34

? 人氣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奧克蘭紅十字會設立的臨時醫院。(AP)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奧克蘭紅十字會設立的臨時醫院。(AP)

政府空洞地保證疫情會受到控制;人們卻看著醫院和停屍間人滿為患;銀行存款因經濟停滯而急速減少;除了隔離這種古老方式外,坊間還盛傳無數偏方⋯⋯

2020年的地球,幾乎全被新冠肺炎疫情佔據,而就在一世紀前,全世界也為了一場大流感而煩惱。1918年1月那場被暱稱為「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的大流行病,初期就像一場普通流感,很快傳遍歐洲、美洲與亞洲,全球超過1/3人口感染,至少奪走5000萬人性命。台灣也有4萬至5萬人死亡。當時正值奪去近2000萬條人命的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這場流感卻在15個月內造成至少2.5倍的人死亡,被稱為人類史上第二大傳染病,僅次於黑死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100年來,人類醫學高速進展,發現了病毒存在、學會治療無數疾病並製作有效疫苗,還發展出即時通訊技術,建立起細緻的公共衛生網絡。但全世界還是走到了這一步:所有人戴起口罩,仍無法趕在數十萬人死亡前阻止疾病傳染。種種場景完全與1918年流感如如出一轍。

傳播方式相同,發病症狀也幾乎一樣

在西班牙流感與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有哪些相似與相異之處,可供人們借鏡?美聯社(AP)近日針對兩場大流行比較,發現兩者共通點極高。引發疾病的都是呼吸道病毒,也都是從動物傳染到人類身上,傳播方式相同(飛沫、空氣),發病症狀也幾乎一樣。唯一幸運的是,2020年的科學家很快就確認了這種全新病毒的基因序列,能夠藉此快速研發出病毒檢測試劑的國家至少擁有更多戰鬥機會。

兩場大流行中,減少病毒傳播的方式也不外乎勤洗手、戴口罩等等。時任芝加哥衛生督察羅伯森(John Dill Robertson)給予大眾的建議,在今日看來也完全適用:「如果你感染了就在家靜養,保持溫暖、多喝熱飲,直到症狀過去。」羅伯森也強調,病癒後仍要保持警覺,也要避免再染上肺炎等類似疾病,因為身體機能比較衰弱。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倫敦公車拒絕讓沒有配戴口罩的乘客上車。(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倫敦公車拒絕讓沒有配戴口罩的乘客上車。(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保持社交距離也是重要的防疫方針之一,時任美國醫務總監布魯(Rupert Blue)曾建議:「盡可能遠離人群和擁擠的地方,多開窗戶的重要性不用再強調了……總之想盡辦法呼吸新鮮空氣就對了。」

也因為如此,西班牙流感影響中低階層比例最高,他們多數住在狹窄公寓、免不了搭乘大眾運輸,也無法遠離擁擠燥熱的工廠,染病率和死亡率都較富有階級來得高。新冠肺炎的影響也是如此,可能還要加上經濟衝擊,因為貧苦階層現在更難承受城市封鎖、無法營生的後果。

此外,1918年流感致死率約2.5%,並非在所有患者身上都有強烈致命性,新冠肺炎也是如此,很多人感染後症狀極微,幾乎不會察覺。

各國領袖反應不一

美國歷史作家貝瑞(John M. Barry)在著作《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一書中還特別舉出,美國總統似乎都傾向忽略疫情嚴重性。貝瑞認為191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Woodrow Wilson)態度過於消極,他自己也曾在1919年3月染上流感,而且痊癒後身體大不如前,但他在流感肆虐期間一次也不曾發表意見,從來沒討論過這場疫病殺死了多少美國人(至少67.5萬人)。

但比起當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爾遜的沈默可能更不具殺傷力。川普堅稱美國掌控疫情得當,屢屢表示要不顧一切解除封鎖、重啟經濟;還不斷說出未經證實的錯誤資訊,例如把消毒劑打進血管裡可以殺死病毒之言(雖然後來又聲稱只是「諷刺」),反造成公衛人員極大困擾。

美聯社還指出一個驚人巧合,西班牙流感的死者之一名叫弗烈德里奇・川普( Friedrich Trump),正是當今美國總統川普的祖父。另一位更知名的患者名叫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當時身為海軍部助理部長的他幸運痊癒了,後來成為第32任美國總統,在1933年至1945年間帶領美國走過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與二戰危機。

最大不同:死亡群體

兩場大流行之中,最大的相異之處應是死亡群體。1918年流感期間,絕大多數死者都介於20到40歲,研究顯示,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免疫功能強,當免疫系統盡力攻擊病毒,就可能傷及患者的健康臟器。新冠肺炎發展至今,目前仍認為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較高。在人口極為高齡化的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就高達約8%至12%。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華盛頓特區的紅十字會醫療人員正在抬送患者。(AP)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華盛頓特區的紅十字會醫療人員正在抬送患者。(AP)

另一方面,武漢肺炎的命名出自疫情發源地,但1918年流感的發源地眾說紛紜,唯一確定的是絕對不在西班牙。 西班牙在一戰時保持中立,新聞媒體相對自由,加上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曾經染病,該國疫情看來特別嚴重才會得名。事實上,1918年人類剛結束史上第一場世界大戰,成千上萬的年輕士兵乘船回國,與家人歡聚,許多人當時已經染病,病毒因此蔓延更快,這場疾病也許被稱為「海軍流感」、「一戰流感」更為貼切。

醫療方式與謠言

100年前的醫學畢竟不若今日發達,不僅坊間盛傳偏方,連醫生都經常使用錯誤的醫療手段。英國科學記者史賓尼( Laura Spinney)曾在著作《死亡騎士: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如何改變世界》(Pale Rider: The Spanish Flu of 1918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記載,曾有美國醫生建議患者「吸入」硼酸和蘇打粉,號稱可以清潔鼻腔;還有醫生建議患者食用碘化物以「消毒身體內部」,相比之下,建議人們用洋蔥摩擦胸口、保持腳部溫暖的偏方算是相當溫和了。

作家貝瑞受訪時說:「那時候的美國可沒有佛奇。」

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美聯社)
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美聯社)

佛奇(Anthony Fauci)是美國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因為擔任美國抗疫行動最高顧問而有「抗疫隊長」、「美國陳時中」之稱,擁有豐富流行病學經驗的佛奇,也常堅持科學防疫而與川普意見相左。

此外,即使到了現代,永遠會有誇張傳聞隨著病毒盛行,有陰謀論者懷疑「5G網絡建設」才是導致新冠肺炎的原因,一如1918年有人認為無線電會引發流感,英國還出現群眾燒毀十多座電塔的事件。真要比起來,社群媒體發達的2020年,人們更容易接觸到網路上的不實傳言,專家和媒體不斷闢謠也未必有效。

教訓:大流行不只一波

以古鑑今,回顧百年前那場大流感,最需要矚目的可能不是死亡人數,而是大流行的再次來襲。西班牙流感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死亡率最高;第三波則是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死亡率介於兩者之間。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華盛頓州的醫院利用床單隔開患者。(AP)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華盛頓州的醫院利用床單隔開患者。(AP)

第二波疫情發生時,美國亦有官員掉以輕心,讓疫情再次大爆發。例如1918年9月,賓州費城不顧專家反對,堅持舉行支持戰後重建、鼓勵購買國債的大遊行。但就在遊行後僅僅一星期,費城就有4.7萬人染上流感,超過4500人因此而死,這場遊行也被稱為「美國史上最致命的遊行」。

對照這場流感,新冠肺炎目前全球確診人數已達456萬人,死亡人數將近31萬,但很可能仍處於第一階段,隨著許多國家陸續「解封」,不免讓人擔心,一但大眾過於鬆散,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可能隨時捲土重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