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新冠疫情對中國貿易的影響緩解,但出口前景仍黯淡

2020-04-15 10:02

? 人氣

中國經濟,中國貿易(AP)

中國經濟,中國貿易(AP)

隨著企業開始復工復產,中國3月份進出口降幅較前兩個月收窄,但官員和分析師警告,隨著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而大幅下滑,這個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前景黯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海關總署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繼1至2月下降17.2%後,3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6.6%,遠低於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的15.9%降幅。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3月份進口同比下降0.9%,相比之下今年前兩個月進口下降4%,而經濟學家之前預測上個月進口下降10.0%。中國在遏制疫情取得進展後採取行動重啟經濟,對農產品、大宗商品和醫療物資的海外採購增加。

總體而言,3月份中國實現貿易順差199億美元(約台幣5981億元),今年前兩個月為逆差71億美元。

澳新銀行(ANZ)經濟學家邢兆鵬說,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受新冠疫情困擾時,有些產品未能得到交付,這部分產品的出貨量提振了3月的出口。

1月下旬,中國政府首次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命令工廠暫停營運,還收緊了旅行限制。防疫措施幾乎令今年前兩個月的所有經濟活動暫時停擺,也包括對外貿易。考慮到春節假期因素,每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會被放到一起公布。

當中國企業從3月開始重振旗鼓時,新冠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其他大部分地區,中國出口商所依賴的許多西方市場的經濟活動和消費需求因此而遭到抑制。

邢兆鵬說,中國出口商面臨的困難是新冠疫情下海外需求日益減弱,以及全球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他預計中國第二季度出口將較上年同期下降20%左右。

商務部數據顯示,經過政府在復工復產方面的努力,中國大部分出口商已經恢復至少70%的產能。不過商務部官員在14日公開表示,隨著現有海外訂單取消,同時新訂單枯竭,很多出口商對面臨的挫折感到擔憂。

來自歐美這兩個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需求已經下降。3月時,對這兩個市場的發貨同比減少逾20%。

中國海關14日表示,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整體首次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歐洲需求遲滯是原因之一,但也要歸因於英國1月底脫離歐盟。

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東協去年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不過,官方數據顯示,儘管與美國的貿易總額下降,但隨著兩國實施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自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在今年前三個月大幅增加。海關發言人李魁文表示,1至3月份,中國自美國的大豆、豬肉進口量分別較上年同期增加2.1倍和6.4倍,棉花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增加43.5%。

官員和分析人士說,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情況相對比較好,因為這些市場受疫情的影響較小。此外分析師表示,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關稅後,某些電子產品也透過東南亞地區轉運。

世界貿易組織(WTO)先前預測,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額將較2019年下降13%至32%,但該預測可能會受到疫情演變的不確定性影響。根據該預測,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可能會超過2008年和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時全球商品貿易下降了12%。

為了應對需求面受到的衝擊,中國政府推出了旨在穩定貿易的政策,包括降低部分費用並將中國的大型外貿交易會改為線上舉行。

為幫助陷入困境的企業,中國向金融體系注入了數十億美元的流動性,下調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免了小企業稅費,並延長了家庭和企業借款人的貸款償債寬限期。

但許多國內經濟增長指標降至數十年來最低水準,在此情況下,仍然很難預測中國消費者的進口需求規模。

在今年1至2月份期間,衡量消費的關鍵指標——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超過20%。《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第一季度整體經濟同比料將下滑8.3%。若果真如此,將是中國政府自1992年開始發布該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萎縮。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在17日發布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

文/Jonathan Cheng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