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喚醒黨外精神 棒喝權謀政治

2017-04-24 07:00

? 人氣

原始的黨外精神是純真的,它反映的是一種被壓抑的心情,要求解放的心情,要求出頭天的心情。這種精神並不是一、兩個人,在一、兩天之內,忽然從天而降,硬生生長出來的,而是千千萬萬的人,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與累積,逐步自然成長。所以黨外精神不僅是台灣歷史的重要成份,更是台灣精神的重要內涵,它洋溢著濃濃的本土氣息,有如一棵活生生的樹,在我們的土地上,自在萌芽,綠葉花開,非常在地,且與日常生活結合,帶有一種無可取代的生根。這種精神是自發的、本土的、有機的、有血有淚的、可歌可泣的,足以讓當事者引以為傲、後代子孫引以為榮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黨外精神反映時代面貌與歷史精神,這種精神可超越時空變化與政黨輪替,而得永恆的存在。黨外精神的核心內容,便是「反對威權、追求民主」、「反對特權、追求公義」,任何政黨與任何個體只要代表「威權」與「特權」,違背「民主」與「公義」,便與黨外精神背道而馳,為黨外精神所不容。從這個角度言,黨外精神和任何特定政黨與任何特定個體,包括民進黨及黨外成員在內,幾乎很難永遠劃上等號;儘管民進黨、黨外成員和黨外精神曾經是一體之兩面,兩者一度可以劃上等號,但兩者並非永遠代表等號。

從現實觀點講,不斷地喚醒黨外精神,對動態政治人物的倫理制約,清廉政治的有效引導,權謀政治的當頭棒喝,也都具有正面意義。在黨外成長的過程上,那種為了崇高的理想與目標,大公無私、不問利害只問是非、互相疼惜與關懷、珍惜人才、不搞小圈圈、不畏威脅……的種種精神與情懷,幾乎都是動態的政治環境中所最缺乏、也最需要的。

黨外精神代表無私的奉獻,公道的追求,它反應人民的心聲,代表人民的追求,展現人民的力量。任何主政者,從地方到中央,一旦背離黨外精神,不啻背離人民的追求,人民將會展現其作為民主政治最後決定者的力量,這是民主政治的本質。這項本質,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

結語

1977年5項地方公職選舉結束以後,我在〈今年五項公職選舉的歷史意義〉一文中,首次指出今年5項公職選舉,所顯示的意義有三,其中之一,便是國民黨支配式角色的消失。1978年底,在未完成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前,我在《國民黨往何處去:支配者抑競爭者》一書中表示:

幾十年來,執政黨一直居以支配者角色,一直到去年選舉才受到最大的衝激。而這個衝激的最大意義,就是將迫使執政黨從支配者角色,漸漸經過學習、適應、習慣,然後滿足於競爭者的角色。

1986年,在《國民黨支配時代的結束》一書的序言,我這樣寫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