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喚醒黨外精神 棒喝權謀政治

2017-04-24 07:00

? 人氣

這種經由直接或間接、公開或暗中,發生在全台灣各選區每一個角落,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每一個時刻,不畏權威、不計利害,只考慮公義、不考慮個人,只考慮共同的目標、不考慮個別的追求,只考慮民主的大局、不考慮局部的關係,這種置戒嚴體制威脅於不顧,掃除恐懼陰影,執著公道追求,人不分老幼,力不分大小,錢不分多少,為了共同反對國民黨當局的「壓霸」,追求民主與公道的精神,終於使美麗島事件後1980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爆出民主的火花,台灣的民主形勢也因而得到穩定。台灣人民所展現的這種既可敬又可貴的黨外精神,正是支撐這次選舉結果的最主要力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04015-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黃煌雄15日出席「爭取民主的年代」學術研討會。(顏麟宇攝)
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黃煌雄。(資料照,顏麟宇攝)

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描述一位永不灰心的老人,在大海中捕魚的奮鬥過程。在海上,經過無數的辛苦和折騰,老人終於捕到一條比他的船還大的馬林魚,他很累又很高興地駛向歸途;但在中途,卻碰到一群一群的鯊魚,來蠶食老人所抓到的馬林魚。老人奮勇地和鯊魚戰鬥,然而由於鯊魚來的太多了,老人儘管奮勇,所捕獲的馬林魚,最後還是被來襲的鯊魚吃的只剩下骨頭。當老人以疲憊的心情拖著只剩下骨頭的馬林魚回到岸邊時,所有看到這條巨大卻只剩下骨頭的馬林魚的遊客,都禁不住又是讚美,又是感嘆。不過老人並不因此灰心,也不因而放棄他的工作。因為他深信「人並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美麗島事件以後的黨外,其情況有如海明威《老人與海》筆下的那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被一群一群鯊魚來襲以後,差不多只剩下骨頭了,黨外面臨真實的考驗。當此時刻,黨外不但如《老人與海》的那位老人證明「人並不是為失敗而生」一樣,也在「人民的力量」支持下,證明「黨外並不是為失敗而生」;不但如此,而且還有如希臘神話中的「火鳳凰」一樣,從灰燼中淬鍊出堅毅的生命力,更展現出焚而不燬的精神,使再出發的黨外得以在爭取民主的年代,扮演一種踐行民主大業的火車頭角色。

從2005年到2006年,我曾經與1百位以上來自基層的黨外工作者和黨外支持者,有著感人心弦的直接互動。在真誠的互動中,我也隱約看到或感受到黨外精神真實的面貌。他們很懷念黨外那個年代,在那個年代,在深夜或是清晨,他們為黨外候選人掛旗子、發傳單,在選舉造勢或抗議活動場合,他們自動自發,組成糾察隊,出錢出力,紮紮實實地發揮出「台灣牛」的精神,儘管他們「無權無勢」,卻都「無怨無悔」,而且充滿浩然之氣。面對戒嚴威權體制的「壓霸」與不公,他們「嘜爽」,不畏權勢,不受利誘,打抱不平,追求公道,「做牛甘願拖」,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概,「拍胸脯」的豪邁,堅持做「對」的事,犧牲奉獻,在所不惜。在這種情境下,培養出特殊的革命感情與革命信念──唯「義」(公義)而已,何必言「利」。在那個年代,黨外確是「光榮的代名詞」,代表「那股傻勁」、「那股元氣」、「那股凍沒條的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