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小學讀全天,有何不可?

2020-04-20 05:50

? 人氣

小學為何不能讓學生一週五天都上課到下午?(資料照,顏麟宇攝)

小學為何不能讓學生一週五天都上課到下午?(資料照,顏麟宇攝)

目前在臺灣,小學生的在校時間,依年段不同而有不同差異;一般而言,在一週五天的「正常上班上課」時段中,小學生需要在校上課到下午的天數,於低年級(一、二年級)、中年級(三、四年級)及高年級(五、六年級),分別是一天、三天及四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另一種方式來說,多數縣市的小學生,在低年級時只有週二是全日在校上課(下午放學),其餘四天都是中午放學;至於中年級,則是週三、週五中午放學,其餘三天全日上課;到了高年級,才終於進階為有四天全日在校,但週三仍是只有半天上課(中午放學)。

如此複雜的上課時段與放學時間,可能會讓不少有子女就讀小學的家長,都覺得頗為困擾;而除了課後直接返家,且家中有人可以照料的學生外,對於多數雙薪小家庭,因為父母整天都要上班,所以不少人選擇讓校外安親班代勞子女的放學接送及照顧。若是經濟條件較不允許或有其他考量者,則會參加學校辦理的課後照顧班甚至就讓子女「自主管理」;其中,除了自主管理的學生外,也有部分學校會因為週三下午是「教師校內進修」活動時段,而不辦理「學生課後照顧」,致使原本參加學校課後照顧班的學生,也成了無人照看的自主管理狀態。

20200225-開學日,小學生戴口罩上學。(盧逸峰攝)
依現行的小學上課時間,不同年齡層會有不同的上課時段,讓家長頗為困擾。(資料照,盧逸峰攝)

而針對「小學為何不能讓學生一週五天都上課到下午?」此一問題,至少可分就下列幾個面向來看。

首先,之所以讓小學生每週的全日上課天數,從低年級時的一天,逐次增加到中年級的三天、再到高年級的四天,其顯而易見的理由,應該是考量小學生身心發展狀態未臻成熟,且對學校教育環境與模式較不熟悉,故使其在剛入學的小一、小二階段,先僅安排一天的全日上課,然後再循序漸進地增加為三天及四天。

在過去傳統農業時代,學前教育(幼稚園)的就讀比例尚且不高,且儘管就讀也大多僅有半日(上午),故對大多數人而言,小學的確是人生首次接觸的正式教育環境,前述「循序漸進」這種常識性的教育原理,自然也就無甚爭議。然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時至今日,我國5歲幼兒的入園率已經高達96%,若再算入(幼兒園)大班以前的學習經驗,縱使小一「新生」可能也已具備相當「資歷」;加之以目前學生在幼兒園(尤其是大班)階段,多已接受「一週五天」的「全日在校」生活,故應不存在從小一再次開始「循序漸進」的道理。

其次,依據現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國民小學課程規劃」,小學的每週「學習總節數」,在低、中、高年級,其上、下限分別是22~24節、28~31節及30~33節(內含2~4節、3~6節及4~7節的校訂彈性學習課程);以「每週授課五天」與每天「上午4節、下午3節」的實際狀況進行換算,即可知悉若學校以課綱上限開設彈性學習課程,則小學低、中、高年級,每週就不只是目前的一天、三天、四天全日在校。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