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有海平面上升!還有經濟大死亡:《氣候緊急時代來了》選摘(2)

2020-04-12 05:10

? 人氣

世界銀行在2018年估計,在目前碳排放模式不變下,南亞將有8億人的生活條件急劇惡化,其中1億人在未來十年內就會因氣候變遷掉入極端貧窮的深淵。也許「掉入」應該改成「回到」,因為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就是那些受惠於由工業化和化石燃料帶動的經濟成長才擺脫赤貧的人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這些衝擊,我們沒有什麼緩衝或補救機制,沒有當年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為緩解經濟大蕭條實施的新政,也沒有二戰結束後美國援助飽受戰火破壞的西歐各國的馬歇爾計畫。全球經濟資源減半將成為永久現象,也因為是永久現象,我們很快就會無感、不覺得被剝奪,只當作是殘酷的常態,只要經濟有極微幅的小數點成長,就會視為新繁榮時代的來臨。

人類在崎嶇不平的經濟發展道路上前進,早已習慣挫敗,但過去經驗告訴我們,有衰退就有復甦,這是市場專家掌握的週期循環,也是我們預期的經濟彈性。然而,氣候變遷下的世界不是這樣,不是經濟大衰退,也不是經濟大蕭條,而是經濟大死亡。

一丁點溫差變化,整個經濟變殭屍市場

高溫會直接影響經濟成長,就像高溫會直接影響健康。這方面的代價有些已可看得出來,例如鐵路軌道變形、飛機無法起飛等。高溫會破壞讓飛機起飛的空氣動力,這種現象如今在炎熱的機場已相當常見,例如鳳凰城機場(順便一提,每一張從紐約到倫敦的來回機票,就足以使北極消失3平方公尺的冰)。從瑞士到芬蘭,熱浪導致發電廠必須暫時關閉,因冷卻液溫度變得太高,無法發揮作用。

印度在2012年曾發生影響6.7億人的大停電,原因是該來的季雨沒來,農民只好人工灌溉農田,導致輸電網負荷過重。除了最發達國家的最先進工程,全球各地的基礎建設基本上都沒有考慮到氣候變遷,這表示我們觸目所及,很多建設都不堪一擊。

其他影響也已一一顯現,例如生產力問題。過去幾十年來,經濟學家一直納悶為什麼電腦革命和網際網路並未有效提升工業社會的生產力。事實上,這些發明以及其他各式各樣提高效能的電腦功能問世之後,這段時間的經濟體,尤其西方發達國家的最大特徵就是薪資和生產力停滯、經濟成長遲緩。學者推測一個可能理由:電腦使人類社會更有效率和生產力,但與此同時,氣候變遷有相反的效果,削弱、甚至完全抵消科技帶來的提升。

這又是怎麼發生的?有一派理論認為,因為高溫和空氣汙染對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姑且不論這個理論能不能完全解釋過去幾十年的大停滯,我們目前知道的是,愈來愈熱的天氣確實會降低工作生產力。你一定有過大熱天裡冷氣壞掉,必須費盡精神才能專心工作的體驗吧,那你應該就能明白為什麼氣溫會影響生產力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